智能应用 影音
Dwebinar1106
Event
台韩贸易数据背后的产业口令
半个世纪以来,台韩亦步亦趋,从制鞋、成衣、冰箱、电视,一路打到电脑、手机、半导体。1990年代,台湾在电脑为主的产业中取得领先,台湾人很骄傲地说:「台湾人打得你死我活,躺在地上的是韩国人」。到了手机时代,韩国以CDMA通讯的宗主国为定位,结合高通(Qualcomm),将国内市场打造成全球最先进的应用场域,顺势带动文创、网络产业的发展,韩国拥有的独角兽企业,让台湾人口水流了满地,但也无力回应。至于众所瞩目的半导体,台湾专注IC设计与晶圆代工,韩国在存储器上取得明显的优势,台韩各有一片天,但在设备、材料工业上也缺乏足够的自主能力。随着产业进化到物联网、电动车,台韩在竞争的同时,出现更多合作商机,而这些产业演化,在两国的进出口数据中,也可以推演出产业发展的口令。从2022年前11个月的贸易统计数据推估,台湾电子电机产品在2022全年贸易顺差大约1,300亿美元,韩国可能落在800亿美元左右。其中,台湾半导体产业的顺差会超过900亿美元,韩国则是600亿美元左右。对照电子电机产品的贸易数据,可以看出台湾非电子业的顺差贡献还有400亿美元,但韩国仅有200亿美元。台湾不仅在规模上超越韩国,贸易品质、多元性也优于韩国。韩国仰赖大企业的产经结构,在突破关键技术、进行长期投资上更有优势,但面对多元商机时,就经常捉襟见肘,一旦出现台积电这种重量级的大猩猩,又能获得高毛利,进行长期投资时,韩国企业就难以因应了。事实上,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inics)、台积电路数接近,就算一、两个客户被三星抢走,也不会改变产业的经营格局。供应链高峰已过,2023年景气不会在第1季回升的大环境下,韩国半导体获利不会有太大的意外,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韩国半导体产业的顺差贡献,韩国一年逆差超过1,000亿美元。如果台海生波,以台系大厂为主的供应链无法稳定运作,动辄2,000亿~3,000亿美元营运资金怎可能安然无恙?台湾人可能有「破罐破摔」的打算,但就算韩国人高叹「池鱼之殃」,恐怕也难逃战火或经济崩盘的威胁,一旦国际秩序重组时,韩国会是赢家吗?韩国、台湾垮台,日本可以安然无恙,印度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吗?不可能,如果全球经济从东亚三国开始崩盘,南亚、非洲的穷人可能因为通膨、经济萧条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那麽这个现代化的世界要如何运作?台湾是全球稳定的基础,就像「定锚」的效益一样,别以为这个世界与我们无关,台湾活着,世界安定;台湾成为国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麽这个世界也将走入另外一种运作型态。如果三星晶圆代工(Samsung Foundry)的获利超过存储器,而这个部门又被台积电压着打,那麽三星的风险,甚至韩国的风险就浮现了!
2022/12/30
台美政府施政的学习曲线
受邀到东南亚影响力联盟讲课,我谈到台美政府针对半导体业策略方针与学习曲线的不同。3年前,美中之间的勃谿初起,川普改变了双边关系,美方开始针对以半导体产业为主轴的科技产业,实施各种禁令与制裁措施。从2018年开始,我陆续出版了《巧借东风》、《科技岛链》、《断链之后》、《东方之盾》与《矽岛的危与机》等五本讨论科技产业与地缘政治的关系。每写一本书,脱一层皮,但也更深入去思考美中台之间的科技产业关系。在业界朋友推荐下,除了原本熟识的政府官员之外,疫情期间美方也多次询问美台间的产业关系,甚至在2022年11月受邀到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讲解美台半导体产业的关系。在多次的对话中,慢慢感觉到美方对于半导体相关议题愈来愈深入,甚至在2022年间直指核心,除了限制最先进的科技输往国内,更限制美籍华人为国内工作,对向往美式生活,却又挑战美国国家战略的科技专家实施各项禁令。很多人「知难而退」,以华为、中芯、长江存储为核心的科技大厂面对很大的困难。面对美方的禁令,国内还没有退却的迹象,试图从新材料、第三类半导体、人工智能、电动车等多个有希望的科技领域找到突破口,国内的战略也是精雕细琢,而美国的国家战略与战术的铺陈,更是让我们「开了眼界」。3年前,初闻烟硝味时,台湾产业界领袖推荐美方「专家」来访,那时他们提的问题都是不着边际的大问题,我还嘲弄美国人是「没看过猪走路,也不知道猪怎麽杀的」。但美方的战略清晰,就是要知道如何回应国内的威胁,他们不断的询问、修正,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会如何出招,这种战术模糊、战略清晰之间的拿捏,显示了美国政府与官员的成熟。相较之下,台湾是半导体业的重镇,半导体产业对GDP的贡献值约13%,政府当然关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专业的政府官员对于半导体并不陌生。只是产业技术,国际形势多变,不断的接触新科技、新信息,修正国家战略是政府的职责,17日台积电总裁魏哲家的演讲,50位与会人员中,没看到任何当朝大员参加。这些专业活动不仅仅是经济部、国科会、数码发展部的官员应该参加,国发会、财政部、央行,甚至外交部该置身事外吗?科技、经贸外交只能闭门造车吗?高层没有听课、学习的氛围,干部们会当一回事吗?日积月累,台湾战略上的优势,因为战术推进的付之阙如,战略优势逐步消失,我们能无感吗?讲完课时,有位在底下听课的前政府次长前来致意,并致歉。他说,我们辜负大家的期望。是的,我很不满意!
2022/12/29
谈谈「传统产业」
夜里出门散步运动,回程九点左右经过合江街夜市,看到一个年轻的师傅大刀一挥,鳕场蟹就四分五裂,鳕场蟹价格并不便宜,听说这一摊是名店,往里头看果真是高朋满座。隔几家店,写着「越南美食」,女主人已经收摊,但很仔细地擦拭摊位,这些人都是以简单的劳力、努力工作与最佳性价比来赢得自己的事业。传产业者中,认真的人到处都是,也确实有很多高手,《隐形冠军2.0》这本书谈到台湾是亚太地区隐形冠军最多的国家。也说德国、台湾最忌讳的就是来自国内的隐形冠军,只要国内人学会了,全世界很少厂商可以比他们做得更便宜。但国内的新创企业真的只是以成本取胜吗?不见得!我受邀参与阿里巴巴新创社群的活动,开始理解国内大型电商扮演的角色,他们帮国际化能力不足的厂商串连国际商机,甚至投资具有高潜力的新创公司,建立整个产业生态体系。台湾的新创圈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我还是相信不要学国内那一套,只要方法相近,台湾绝无成功的机会。台湾很多传统产业在专业领域上具有独到之处,家族传承的关键技术与资本仍然可以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但也有不少企业在传到二代、三代后出现很多问题,我们有能力解决吗?是用知识、商业模式解决问题,还是股权大的人说了算?读书,不一定有用;但不读书,一定难以触类旁通。我在「老谢看世界」节目里谈到,有位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家说,只要人民币与台币等值,他也可以接受两岸在经济上的统一。听起来很勇敢,很商业,但实际上却完全不可行,一旦台湾失去经济的主体性,台湾与国内甘肃、宁夏不会有太大的不同。我看到大联大董事长黄伟祥推广「控股模式」,我们会认真去理解背后的价值吗?下个月我接受已接任台湾上市柜厂商联谊会理事长黄伟祥的邀请,帮所有老板上课,我谈的是「黄金十年与完美风暴」,听众当中也会有很多人是传统产业的经营者,我会认真、诚恳地提出我的看法。我想起二十几年前施振荣曾经讲过:「能用先进观念管理公司的企业,都是高科技公司」,在网络时代,还有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之别吗?真正竞争的关键可能是事业模式与数码资产。
2022/12/28
限制想像力的不仅仅是贫穷
我自己创业,看起来是传统报纸的电子时报,却有4分之3以上的收入,是数码化内容与网络行销贡献,我觉得DIGITIMES最强大的是事业经营模式与数码资产,但这些优势能与其他机构相互拉抬,共创新价值吗?最近在录制《勇叙时光》节目时,与几家新创公司有些接触,与几位创业家对谈的过程中,也激荡出许多以往不曾有过的念头。电竞选手出身的Santiago,23岁那一年因为「年纪太大」,从智利国家队中退伍,他不甘于专长被埋没,也看到赞助世界电竞大赛的厂商中有很多台商,但为什麽台湾人无法自己筹组一个生态系,在世界的电竞领域中插旗呢?Santiago跟我说,鼠标与选手的指幅、屏幕的反应速度关系密切,我也听宏碁总经理黄资婷说过,电竞选手用的椅子都可以量身定做,甚至标价上万美元。其实,专业能力不足,才是限制我们想像力的关键。我想像「电竞」是未来3D Internet与元宇宙(Metaverse)的前哨战,电竞选手要求的设备品质,是否就是未来元宇宙的雏形呢?台湾电竞大厂能不能善用Santiago的专长,建构一个以硬件为中心的生态系。台湾硬件制造大厂的老板很多是我多年好友,甚至是股东,我想像的是在台湾建立一个元宇宙的实验室。第二个案例是解决员工报帐痛点的「虚拟信用卡」服务机制。这家企业原来从事在线旅游服务,但创始人Jerry说,在处理帐务时发现,劳资双方对于报帐程序都很头痛,他们与VISA合作发行虚拟信用卡,让报帐的员工依据公司的规范、授权范围填写数据后,便可以立即获得公司拨款。如此一来,对公司而言没有闲置资金,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也会因为行政效率而提高。但这跟DIGITIMES有任何关系吗?是的,DIGITIMES有1,000多家会员,这些会员厂商都是台湾顶尖大厂,透过我们的会员服务机制,可以缩短Jeff的行销过程。对新创公司而言,最大的风险是「时间」,而利用DIGITIMES的代理,建立了团购与直销的代理,而DIGITIMES也可以透过这个管道,创造会员体系新的附加价值,客户、服务供应商与DIGITIMES三赢。第三家新创是跨国网络民宿登录业者AsiaYo,创始人郑万亿刚说,疫情三年,他强化防疫旅馆、露营登录事业,但只能勉强餬口,熬过疫情之后,AsiaYo成为最早返回岗位的网络民宿登录网页。DIGITIMES能与AsiaYo有更多合作吗?全球标准的旅游行程可能有200多种,台湾能克服语言障碍,自助旅游的产业非电子莫属,结合DIGITIMES的会员体系,也可以深度渗透电子业的社群。常有人说:「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像力」,但在新的时代,专业能力、数码资产才是局限我们想像力的关键。
2022/12/27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接到一个高中同学的电话,这位同学是京都大学的博士,他问我:「对工业区的土地有没兴趣」,我明快地说没有。他很惊讶,以我的人脉卖工业区土地应该不难,为何一口就放弃了?我还有另一个同班同学,他是鬼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近见面时,问我为何不学罗胖子,张口开课,一定可以财源滚滚,我的答案也是「No」!他们都说,你把财富往外推,难怪住不进信义计划区!其实我很明白,自己做的是专业信息服务业,专注的是B2B商机,如果大家知道DIGITIMES每月得保留2,000万元以上的员工薪资奖金,可以推估公司如果靠我一个人赚钱,一个月如何做到5,000万以上的生意呢?买卖信息是个非常专业的工作,必须有明确的定位、适当的定价,而安定的灵魂更是不可或缺,如果心浮气躁,注意眼前的「蝇头小利」,那只能做小生意,做不了大买卖!DIGITIMES有1,000多家会员,会员年费从5万~200多万元不等,如果能有个机制,让每家会员愿意多付出1万元,就可以多收入1,000万~2,000万元的收入。国内的罗胖子很厉害,但他是以国内14亿人口当基础,台湾没这个人口条件,但有一点却是国内跟不上的。台湾现在超过800家上市柜电子公司,2022年营收大约在1万亿美元左右,加上在台湾大规模运作的金融业与外商公司,只要专注提供专业服务,从他们营收中争取到10万分之1,就可以养活所有的员工。我跟老同学说,我要靠系统、机器赚钱,不是靠我自己当英雄赚钱。其次,电子业的知识体系与需求也已经有相当大的改变。过去的知识需求可以透过「线性」、「量化」的信息来满足,所以我们提供数据库查询方法,或者将电动车供应链、苹果供应链汇整成一套体系,节省使用者的时间,就可以争取到很多家的客户。但现在大家更需要的信息是「矩阵型」的需求,提供专业服务的人更少了,从追踪跨国的OEM订单,到东协、南亚的投资商机,能将所有信息串连起来,至少在人工智能真正商业化之前,我们的数据库会更值钱,又何必眷顾知识的「零售」商机呢?至于罗胖子,我祝福他。我常说:「职业选手,不在业余的球场打球」,对我而言,罗胖子是业余的场子,而汇整专业知识的高手并不多,现在是卖方市场,不是买方市场,我有机会专注特定客户,针对他们的「职业」需求,提供专业服务。真正专业或上百亿营收的电子公司,您认为他们愿意花多少代价,向哪种人徵询专业意见?如果我天天玩股票、搞房地产,您会认为我有这个专业能力、时间服务大家吗?我过去37年累积的专业经验,不就成了泡沫吗?什麽人养什麽鸟,我知道,我跟罗胖子养的鸟,铁定不同!
2022/12/26
跨媒体的合作商机
近年来DIGITIMES(电子时报)专业能力与特殊的市场定位,渐渐受到大家肯定与注意,来洽谈合作的国内外机构愈来愈多。大的信息机构有人买报告、也有人想买下整套授权,我们还在摸索相对关系,但事业范围早已超越传统媒体的想像。某家电视台传来一个谈「国际财经」的节目内容,希望我批评指教,并谈谈可能的合作方案。来函的是基层员工,我该回话吗?有家「大媒体」的总经理来访说,他们正在扩张培训课程,但对于科技社群的掌握力、专业能力不足,希望与DIGITIMES合作,共创新局。我问他,您对DIGITIMES有多少了解?营收、获利与事业的经营模式都不知道,怎可登门洽谈合作商机。我从他口里,只听得到「短期商机」的试探,完全没有长远的想法,这样能合作吗?这样该登门找社长谈合作吗?还有一家老牌电视台的新闻主管来电,正要开一个英语频道,现在半导体很红,正好美国有本半导体的新书即将在台上市,想邀黄社长上节目,未来也可以谈谈每月来一、两次的合作方案。我心里想,我出版《矽岛的危与机》时,也不曾见到他们邀我上节目,矽岛这本书截稿时间是裴洛西来台的9月2日,美国的书籍在经过翻译、编辑等流程,截稿时间一定比我早。其次,我研究半导体30多年,台湾环境又好,与半导体业的资深前辈时有往来,掌握的信息不会比美国人差,否则史丹佛大学也不会邀请我参加论坛,2月也不会有印度政府来邀我去印度讲课。这些案例在台湾媒体眼中并不值钱,还觉得邀我去帮美国作者抬轿是个合理的邀请吗?最后我说,我们已经有6.2万名海外的英文版读者,DIGITIMES的英文网站已经20年以上了,传统电视台不具备专业经营科技,甚至以半导体业为核心的内容与网站。相较于传统媒体的邀请,一个多月前《天下杂志》总编辑陈一姗问我,是否可能两家媒体合作,他们给我充裕的版面,请我针对2023年的产业大势撰写一个专题。我做了,没有任何条件,天下经营40年,无论品质、专业与社会形象都是翘楚,写这篇专题,也是表达我对殷创始人与天下杂志所有员工的敬意。一样是媒体,对话的内容、认知的差异如天壤之别,在媒体的黑暗时代,什麽样的营运模式才会是一个阶段财经媒体的经营主流呢,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2022/12/23
创业家总有不安分的灵魂
我认识一位1980年出生的电竞选手,他叫Santiago(黄智仁),家人在1970年代移民阿根廷, 他也出生于阿根廷。但家人认为他应该回台湾接受基础教育,他在6岁时回到台湾,接受10年的基础教育后回到阿根廷。18岁生日时,叔叔给他1万美元当成成年礼,要他拿1万美元去做生意。Santiago在阿根廷开了好几家网咖,并让自己成为杰出的电竞选手,多次代表智利参加国际比赛。但在23岁那一年,他以智利国家队的身份参赛时,在电竞选手中已属高龄,比赛时总教练突然撤换他,将比赛交给18岁的队友,这时他知道选手生涯已到了终点,决定转换跑道开启第二人生。做为一个电竞选手,Santiago非常明白鼠标、屏幕、键盘的细节。比如说机械式的键盘反应更快,鼠标的左右键与电竞高手的手指宽幅之间有何关系,更关键的是,电竞领域对于技术、设备的高度要求,很可能是元宇宙等下一代市场的先期应用。掌握3D Internet与云端应用之间的关系等,都可以从电竞的应用中找到切入口。从电竞的顶尖赛事退下来之后,Santiago留在台湾,从采购电竞设备开始,逐步召集电竞高手参与比赛,目的是希望建构一个电竞产业的生态系。电竞设备多数来自台湾,行家都知道每一年冬季,总有几万人千里迢迢地飞到瑞典耶夫勒参与一场国际赛事,这场盛事的赞助商大多是台湾硬件制造商。瑞典是个只有千万人的小国,但该国有600多家电竞软件开发商,从业员工接近7,000人,全球至少有10亿人玩过瑞典的电竞软件。这场由Ubisoft主办的赛事,参赛者必须从北美联赛、欧洲联赛、亚太联赛等区域赛事逐级挑战,才能参加最后的决赛。我们不难发现,真正主导赛局的不是参赛选手、设备供应商,而是设计游戏规则,让大家共同参与的人。Santiago最想做的事,就是结合台湾制造厂,共建另外一套游戏规则或生态系。他的努力已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同,并且募集超过1.6亿元的资金。行行出状元,这个电竞玩家不仅是从技术上参与比赛,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专业理解这个产业的生态系,甚至结合台湾产业,重新订定更符合台湾实际状态的游戏规则。我与Santiago看似产业完全不同,但其实背后的精神、过程十分类似。我是资深产业分析师,知道怎麽做才能让大家剑及履及的参与「知识有价」的游戏规则。《孙子兵法》有云:「形之,敌必从之」,不只是霸权国家设计游戏规则让大家景仰或盲从,用在产业经营策略上,不也如此吗?
2022/12/22
陈孟凯谈壮时代三高:高所得、高寿命、高智能
台大电机毕业,美国名校电机博士,做过很多半导体计划的陈孟凯,在1998年之后决定改变人生,回到台湾推广安全的食农文化。农产品从添加很多化合物,到最接近土地,没有任何添加物的有机农作,中间的价值差异非常明显,在获利的诱惑下,农产品已经非常接近标准化的工业产品了!农业的价值不仅在于GDP的价值概念,农业涵养土地,创造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人均所得已经3.5万美元的台湾,是要用金钱驱动社会的发展,还是社会理念来运用资本的价值。老龄化是大家共同的议题,只是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15%的老龄社会进入到20%的超老社会,总共花了11年,而台湾仅仅7年就会达标。陈孟凯口中的「壮时代」是年过50岁的台湾人统称,年过50岁的台湾人经历过困顿、创造了经济奇蹟,他们拥有高寿命、高智能、高资产「三高」。但如果以传统观念对待银发族,不再期待他们的社会价值,那就大错特错了。如何导引壮时代有意义地参与社会价值的创造,反倒是台湾老龄化社会应该省思的课题,让银发人口参与农业的意义,也不仅是采菊东篱下的生活乐趣而已。农业绝对是高风险的产业,除了难以预测的气候变迁之外,层层盘剥的销售代理,都让很多农民为了脱离困境、铤而走险。农业、化肥的滥用,让土地的品质骤降,现在台湾农业需要的不仅是年轻人下乡,更应该让富裕的老龄人口,有意义地参与农业建设。陈孟凯回到台中老家,在中清路结合几十家优质农业的经营者,透过内部交易经营「合朴农学市集」、「树合苑」,共同生产可以被消费者信赖的农产品。您会认为陈孟凯赶时髦、唱高调吗?参与过半导体、电子业,都明白经济规模、成本效益的问题,陈孟凯参与半导体业多年,怎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1981年台大电机毕业的这一班,工研院刘文雄院长是孟凯的同班同学,同学中不少人在台积电,有人留在台大、清华担任教职,但也有人放弃事业做了神父,跑到宜兰隐居研究世界史,还有一个人在电子时报担任总编辑(乌凌翔)。聪明早慧的孩子,出路多元,但金钱似乎不是共同的追求。让高寿命、高智能、高资产的壮时代有意义地参与社会进化与价值的创造,是老龄化社会维持动能的关键要素。 
2022/12/21
魏哲家到底说了什麽(2-2):产业竞合与区域分工
在魏哲家演讲时,玉山科技协会副理事长卢超群提到,几年前张忠谋带领台积电的重要干部到韩国参加全球半导体大会,张忠谋跟大家说,三星虽然是一只大猩猩,但只要找到要害,还是可以踩到他们的痛脚。我接着提问,这几年台积电的资本支出大概都维持营收的45%,三星晶圆代工的营收大约是台积电的30%,如果三星要以同样的规模与台积电竞争的话,就要投资营业额的150%,这样可行吗?我又问台积电资本支出占营收45%上下,2023年全球晶圆代工商机可能萎缩,台积电会调整资本支出的策略吗?张忠谋曾强调是「Learning Curve Believer」,意思是会在领先时保持投资的步调,让竞争者看不见车尾灯。但未来什麽样的情况之下,台积电会调整资本支出的策略?魏哲家说,台积电资本支出是以两年半做为一个周期,现在的投资是为了两年半以后的客户。真的吗?那为何台积电2022年的资本支出,会从原先规划的420亿美元,调降为360亿美元,我想关键在于短期订单萎缩时,资本支出也会跟着调降,只是魏哲家不会说因为哪些客观条件调降短期的资本支出。全球半导体需求仍然会持续增加,未来汽车只是在四个轮子上挂上超级电脑的移动载具而已,从人工智能到5G,商机无所不在。只是这个世界正从全球化走向区域化,我们期待更安全、更绿、更好的生态系。但这些期待也会带来更高的成本,在游戏规则改变的过程中,三星还是台积电的对手吗?我认为不是,反倒英特尔结合美国政府的政策,比较会对台湾的优势带来致命冲击。前进日本除满足大客户的需求外,如何争取到日本人才也是台积电很重要的考量。日本邀请台积电设厂时,曾与日本客户讨论整套技术移转的方案,但日方认为并无足够的人力条件满足台积电的要求,但可以在日本招聘人力。也许大家看到台积电派了500多人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就职,但没看到日本有200多人在台中厂培训,他们将来都是日本新厂的核心干部,到时候也会整批打包送回日本,我认为台日关系也会有竞合关系,但应该是「合多于竞」。有些问题,魏哲家是「实问虚答」,但企业家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本就如此。一个动见观瞻的大企业家,牵涉的是企业与社会责任,公布企业策略需有一定的程序、顺位,媒体人要做的事情是在采访之前做足准备,从企业家演讲的内容中找到蛛丝马迹。在这次的演讲中,我比较明确地知道台积电对日本的投资战略,对美日合作的看法,以及区域分工上的主张。至于其他的说法,听听便可,我也没有太多的意见。
2022/12/20
魏哲家到底说了什麽(2-1):予岂好辩哉!
周末湿冷的早上,台积电总裁魏哲家接受玉山科技协会的邀请,以「半导体业的新挑战」为题,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魏哲家说他不喜欢演讲,但跟社会沟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面对台大、政大、交大的三个校长,他说土地、电力问题我们得相信政府,但人才的问题有局限性,如何争取到最多的人才,将会是台积电最大的挑战。他希望大学给台积电更多的人才,在场的客户给他更多的订单。听课之前,得先知道魏哲家是个什麽样的人,他是耶鲁的电机博士,在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特许半导体都待过,但以前一家公司不超过5年,台积电却一待就是25年,他当然看到了台积电的不同之处。他特别强调找工作要先选老板,他有一个很棒的老板,这是他留在台积电的原因,那麽我们来谈谈台积电在时代交替之后有哪些不同?我从张忠谋多次的演讲,以及私下的互动中,大致可以理解张忠谋是个大开大阖,对于企业核心价值、竞争力有很明确定位的老板,我想魏哲家也传承了这样的核心价值。对魏哲家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在未来的大格局中,找出与张忠谋不同的经营策略,而「区域分工」可能是个不错的切入点!魏哲家说,未来全球社会最大的挑战将会是「信赖」的问题,过去半个世纪,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类型的合作,其实背后都是相互的信赖。但在大国相互竞争的新局下,彼此间的信赖关系正在被侵蚀中,在区域分工的新潮流底下,每个国家因为害怕,都想建立自给自足的系统,而半导体更是大家争取的关键项目。Can it be real?  美梦能成真吗?几乎所有中大型国家都想建立自给自足的供应链,而供应链的核心就是半导体,那麽是不是每一个国家都适合发展半导体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我们知道台积电美国厂需要的硫酸都得从台湾进口,我们对于台湾半导体业的竞争力就更有信心了,但也唯有在转变的过程中,其他人才会有机会。「No shortcut」就是魏哲家给的答案,台积电要跟很多家业者共构才能建立半导体的生态系,也许日美联手希望在5年后能够量产2nm的技术,但从10nm开始到7nm、5nm、3nm的过程,到底怎麽进行呢。魏哲家不认为有哪个国家可以走出捷径,弯道超车可能得买保险,我也认为想在弯道超车,资源不足、策略偏离的情况下就更容易出现弯道翻车。但这个世界也是这样改变的,所有的创新可能来自意想不到的突破,这些意图不过是一种尝试,但没有尝试,就永远不会有机会。领先者不敢掉以轻心,追逐领先地位的竞争者,也要有勇气,这才是产业的常态。 
202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