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MongoDB
ST Microsite
专访公关教母丁菱娟
《勇叙时光》节目我邀好友丁菱娟,分享她的人生经验。丁菱娟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发掘自己独特的优势,第二个阶段创业,现在进入第三个人生,她想做什麽呢?1980年代中期,台湾电脑业刚刚起飞时,丁菱娟投入宏碁门下,从产品展示、行销企划样样都做,学会在科技业生存的基本技巧,也感恩上市的宏碁给了她第一桶金。之后加入精英电脑,做的也是企划工作。1992年时,拿着仅有的积蓄去念书,不为别的,就为了圆一个梦。返台之后,决定以自己的专长创业。她是台湾第一家科技公关顾问公司的创始人,她知道跨国公司的需求,而传统的公关公司对于科技业的理解不足,这是她的机会,也符合她的专长。之后,奥美公关基于扩张台湾科技领域市场影响力,购并丁菱娟创办的「二十一世纪公关顾问公司」,改名「世纪奥美公关顾问公司」,她在担任几年董事长后功成身退。已经拥有丰富人脉与经验的丁菱娟,选择AAMA等公益服务事业之外,又创办了「影响力品牌学院」,专门针对台湾的中小企业传递公关专业知识,并分享创业心得。录影之前,我传了个短讯给他,我说我们两人有30年的交情,如果唇枪舌战,容易针锋相对,不如正面思考,谈谈对方的优点。我说,「气度」、「美丽」、「装笨」是丁菱娟的三个优点。好友们都叫丁菱娟是「丁丁」,丁丁从不与人计较,是朋友圈子里的开心果,怎麽嘲弄她都可以,只要在最后说:「你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人」,她就会尽释前嫌,不会记仇。好人缘是公关事业最重要的成功关键因素,她做到了,而且是在大家都没注意的时候,成为第一家横跨科技与公关领域的成功创业家。事后观察,丁菱娟「装笨」的本事,也是她成功的关键之一。犀利,聪明外露容易招嫉,这是公关事业的大忌。对于未来,我们都明白,时代的幸运儿就像中了乐透的人一样,面对社会要正面思考,商机来自多变的时代与技术背景,每一次都是挑战,但每一次变革也都是机会。年轻人不用自怨自艾,时代不同,机会也不同,各自善用自己的专长,自然可以找到生存的空间。
2023/1/10
《AI时代与我们的未来》读后感(2)
人类透过理性的辩证,建构一个相互约束的国际秩序与公平交易法则来避免低层次的斗殴,甚至战争,但这个功效时好时坏。知识、信息要有用,总是要在文化与历史的框架中取得论证过的理解。数码世界的人们缺乏耐心,智能的价值来自认同,而不是内省。理性是最重要的元素,过去历史、语文、距离都会限制我们的想像空间,但现在有了网络与人工智能,人与智能之间的距离正在缩短,我们必须对未来世界抱持乐观的态度。图灵之后专业用途的人工智能在学习人类经验的过程中更有效。例如,将人工智能用在自驾车、智能工厂的机器手臂或者无人机上,成为无人机的副驾驶或正驾驶,在高速公路并不复杂的车况中,替我们CEO途驾驶的工作,可能比人类更安全。然而人文素养越高的人,对文化的敏感度越高,因此自动翻译的经验,可能是美好的效率与文化交流,但也可能是模仿政府、刻意导引风向的网军,真假虚实之间出现很多争议。民主国家可能要面对极权国家集合全国之力发展监控系统、国防战力的威胁。至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定义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到底是伙伴,还是可以全权处理、判断、分配资源的代理人?人类要的是效率,还是自己的尊严?从工业时代以后,「效率」一直是我们生活上的诱惑,甚至是难以避免的诱惑,人的「尊严」则生存在隐讳幽暗的角落。直到近代我们才有福利保险的观念,藉以保障弱势,建构人类社会最恰当的互动关系。但这些关系显然因为人工智能必须面对新的挑战,从个人的体验,大到国家安全、竞争力的对比,我们确实面对一个从文艺复兴以来,一次新的启蒙运动。好的作者总是可以启迪心灵,改善思考的方法,而不是钜细靡遗的告诉你每件事的细节,又缺乏说服力的论述。理解人工智能与每平方毫米有几个晶体管一样的困难,但我们却必须找到解读这些尖端科技的奥妙之处,并提出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国内的半导体能否弯道超车呢,也许能与美国竞争的人工智能是解决方案,那麽台湾的人工智能发展模式,是要专注「专业领域」的人工智能,还是「通用型人工智能」。从传统的观念来看,「通用」好像比较没用,要追逐特定领域专家的能力,其实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反倒比较容易,「通用」的困难在于过去学习经验有限。其次,如何发展出便宜有效的运算能力,也是另一瓶颈,如果十年之内,数据运算用掉我们20%的能源电力时,在能源有限、温室效应的压力下,我们将会面对很大的困难。防守型 vs. 攻击型人工智能无所不在,也跳脱传统的框架,我完全赞同台湾应该有个数码发展部,但这属于「防守型」的系统,与经济部外向发展「攻击型」的产业结构截然不同。当人工智能出现军民两用时,越先进的数码社会,就可能出现更多的漏洞,管理这些漏洞的人需要有更宏观的眼界,在制订管理规范时不会有太大的失误。至于「攻击型」的科技产业发展目标,更是台湾生存与差异化的命脉,看起来很笨,但实际上却无可替代。 
2023/1/9
《AI时代与我们的未来》读后感(1)
人类尝试以电脑取代人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直到最近几年,在网络平台的支撑下,大数据、机器学习、专用/泛用人工智能(AI)概念趋于成熟,AI不再遥不可及,甚至是很多国家战略型的发展计划。但成功的人工智能新创案例,多数来自美中两国,对于台湾这样的国家及使用者观念下,如何正确地认识AI,反倒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如果把人工智能当成查找数据的工具,那就太偏颇、狭隘了,《AI时代与我们的未来》这本书,从神学、文艺复兴、现代科学一脉相承积累的哲学思考能力做出最恰当的解释,并引领我们面对未来的世界。从神学到文艺复兴走向AI之路在一神教的教义之下,大家都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神的旨意,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不该脱离神的教诲。但经过文艺复兴的阶段,大航海时代开拓了欧洲人的视野,知道东方的国内、拉丁美洲各自存在不同的宗教、价值观。过去以神学为核心的思考体系受到挑战,但那也只是历史上人类进化、演化的过程而已。新教徒从科学的论证鼓励独立思考,但世间万物仍然受到本身条件的限制,例如检测设备在不同的温度、精确度底下,仍会有偏离或使用者本身知识的极限,让我们在追求真理时,仍会面临很大的局限。这本书告诉我们,人工智能经过学习之后,可以跳脱时间、历史经验,提供最好的验证,这也让我想到元宇宙等更多相关技术的进化,将带给人类的冲击。在伯拉图的《理想国》中,将知识视为核心,但也把人类当成关在山洞里的囚犯,看到一点点岩璧上投射出的阳光,以为那就是真理。人类不了解的,都是神的领域,先认识上帝,再认识世界,人类必须透过神才能理解世界。但在中古时期,人们透过神职人员才能解读神的旨意,违背神职人员就是违背神,甚至会遭遇被惩罚或迫害的下场。但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这件事,神的旨意不再需要经过神职人员,很多人在自己专精的领域都具备挑战神职人员的能力。从此独立思考、专业知识变成很多人追求的目标,而透过诗歌、美术、建筑等不同的媒介,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成为显学,人文主义成为这个时代新的指导原则。培养社会大众的阅读、学习的精神,都是这个时代背景的产物,地理、生物的探索,也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这个阶段,人类在科学、数学等很多领域都有惊人的发现,但也面对「哲学」思考能力的极限,所有的灵魂面对问题要有识别、思考的能力,一个想法连结下一个想法,相互印证才能找到接近真理的事实,这就是学习。真相不是来自物质的堆积,而是心灵的感知,理性最艰难的任务就是认识自我。我们无法精确地掌握每件事的真伪,也难以在变动性的环境中掌握最佳时机。在最短的时间,繁多的信息中,找出思考的脉络与捷径,而这可能是人工智能最大的价值。透过人工智能取得最大的感知能力,新的时代、新的工具上场了,我们不可对人工智能一无所知!
2023/1/6
新年新希望:不用印钞机,也能印出钞票吗?
听说近30年台湾最赚钱的媒体,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2008年金融海啸以前的周刊杂志。但我认为金融海啸不见得是分水岭,而是智能手机的问世才是改变媒体生态的关键。听说当时最赚钱的周刊一年可以赚到新台币3亿~4亿元,发行量动辄10万~12万份的杂志,续订率超过8成,加上企业忙着上市、募资,会写故事的媒体,抢得到发行量就是获利的保证,印周刊跟印钞票差不多,这是一位媒体业前辈告诉我的故事!但经过十几年的演化,智能手机出现以后,双向的数据流通模式改变了我们的阅读、视听行为,媒体开始必须付费给社群代理,否则极少读者会到媒体网站阅读数据,更多网红、企业经营的自媒体也分流很多读者。如果内容大同小异,如何期待读者、观众把关注度放在传统纸媒上呢?此外,传统纸本面对的挑战不仅是网络的威胁,纸张、人事、发行费用暴涨,印一本赔一本,反倒成为媒体业极大的挑战。创业之初,正好是周刊的黄金时代,我知道玩不过媒体业的前辈,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数码转型的过程中找到独特的商机。从第一年开始,我们就将所有的数据数据化,结合新闻的速度与研究报告的深度,打造一个不同的数据库,并且透过会员服务机制,长期服务电子业的客户。深度、长期的耕耘,DIGITIMES的客户已经扩张到金融与校园、研究机构,我们比一般会员客户更了解产业信息的服务模式,在电子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现在就算不用印钞机也能印出「少许」的钞票。很多人问我,电子时报发行量多少?我说这个重要吗?如果传统的发行收入不到整个公司营收的3%,您觉得DIGITIMES还算是媒体业吗?我常说电子时报是「产业讲义」,我追求的不是发行量,而是专业。高所得、高教育水平读者每天5~10分钟浏览一下,大致知道产业变化便可,需要专业信息时,到我们的网站找。我们的工作是让大家很容易自己找,提供可以下载的研究报告。我们是封闭型、收费网站,网页流量都是独有的,这是Google与Facebook之外的网络净土,不仅可以创造网络行销收入,甚至可以细腻分辨读者比较专注半导体,还是在探索车用电子的商机?这些学有专长的读者,同时也对特定的科技保持关心。例如,关注低轨道卫星、东协南亚的工厂、服务器长短料,或者车用半导体商机的读者,也会成为我们这类型专业研讨会最稳定的听众来源。DIGITIMES一年能举办很多场专业研讨会,关键在于我们的读者是「兼具专业与多元」的双重特性。他们关注整个电子业的发展,但也对于未来专业技术的演化非常关切。公司赚钱重要吗?当然重要,因为这样才能以优渥的薪资,找到最好的员工。我们的营收占电子业比重微不足道,也没有人在意,但台湾电子业是我们成长的基础,所以我也说,「台湾电子业的繁荣是DIGITIMES员工的共同责任」。
2023/1/5
是谁限制了我们的想像力?
在MOD上经常可以看到两部国内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影集,一部是《日出之食》,另一部是《航拍国内》。《日出之食》介绍的是国内各地的早餐美食,而《航拍国内》是以国内各省为单位,透过空拍机抓取最美丽的鸟瞰景色。黄河出海口是个泥滩地,寻常人难以接近,而辽河出海口的芦苇荡,人迹罕至,也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更因为土地酸硷值不同而形成红沼泽。红色的沼泽将大地染了个绦红,这里属于辽宁营口,而营口也是我国中历史老师的故乡,他老了,是落叶归根,还是以台湾这个异乡为家乡呢?《日出之食》从北京人炒肝、豆汁,山东人的油条、包子,谈到云南人的米线、河北人的驴肉火烧。国内人爱吃,吃过早餐后浑身舒畅的感觉大致一样,但这个节目的制作,从用词遣字就已经感觉到不是随兴粗制滥造的作品。至于《航拍国内》从大兴安岭拍到黑龙江出海口,这里是大米的产地,也让我们从湖南的张家界、凤凰古城之外,一览八百里洞庭。我曾从长沙往北到岳阳看洞庭湖,然后往西到张家界、凤凰古城,再搭车前往永州、桂林,回程路过衡阳,知道那儿有座落雁峰,听说北方来的雁鸦到这里就不往南飞了。这是我从刘万亿玄的武侠小说《王道剑》中看到的,而这里也是龙应台父亲的故乡,离毛泽东出生的韶山冲不远。我走过国内上百个城市,也读过很多描述新旧国内的书,但从书里领略内容,自己走过,再利用空拍机回顾一次,确实是个不错的经验。湖南称为潇湘大地,60%的湖南人就活在潇水、湘江流域上,台湾人对于这里发生过的战争,或者影响近代国内深远的湘军又有多少理解呢?如果落脚北京,我会穿越燕山,往坝上草原的方向去看看内蒙的草原,然后在大同看看1,500多年的云岗石窟,想像2,000多年前汉高祖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白登山的故事场景。沿着黄土高原边上再往来南是雁门关、太原、平遥古城、祁县的乔家大院。没去过北方,没看过黄土高原,不会知道陕北为何养出了苏维埃政权。在国内旅行时,印象最深刻的是藏区的稻城亚丁。那儿海拔超过4,000米,最高点的卡子拉山高达4,716米,那是我最接近上帝的一次高山经验。这两部影集,没有太多统战的语汇,倒是制作单位游戏于国内文字之美,在带领观众穿梭美景时也多了不少乐趣。市场不够大,台湾的制作单位出不了好价钱、高成本,让人尝试更高难度、更精美的影片。如果台湾要拍出这样的影片,能找到好题材吗?不难;也许是水果、蔬菜,山巅水涯的精品农作,也许是各地市场里的隐藏版美食,但好的题材不可能用将就的成本,要求制作单位做出好节目。台湾不缺钱,缺的是花钱的智能,我们愿意花点钱,还是存起来,或者发给老百姓更多的消费券呢?
2023/1/4
新闻很多是假的,小说、连续剧才是真的!
大家都在谈PR的时候,新闻作业深受企业运作的干扰,组织化的网军、自媒体,改变了媒体的生态,各种似是而非,被人工智能调校过的新闻,或者来自民主国家与极权政府的内容、属性也有很大的差异。人文素养成为分辨是非的基础,但我们怎能期待社会上每个人都能格物致知,明辨是非呢?新闻很多是假的,刻意操作的,传统上我们基于新闻自由的原则不能干涉,但我深信长期经营品牌、品质的媒体,终究有一天会成为独立于网络平台之外的强大力量。欧美顶尖的媒体机构已经能以全球市场为基础,布局长期收费的机制,但中小型的国家该如何因应呢?一旦媒体市场被网络平台控制,缺衣少粮的媒体还能存活吗?愿意以媒体为志业的年轻人,还有机会挑战第四权的制高点,成为影响社会的关键力量吗?一旦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麽没有自主能力的媒体,将会是另一个国安问题。我曾经读过一本小说,场景描述的是1920年代的湖南乡下,民不聊生的社会底层群众,组织了一个攻打县城的队伍。从人数规模、使用的武器、官方应对的方案,可以想像100年前的国内是如何不堪,这只是民众在面对旱涝时,为了求生存而不择手段的场景,让我想到官逼民反的现实。《花园口》这本小说与《1942》这部电影,描述的都是河南人在中日战争时的困境。《花园口》讲述日军侵华时,国军部队为了延缓日军抢攻武汉(国内工业中心)的时机,决定在郑州附近的花园口炸堤,让黄河水成为阻挠日军机械化部队进袭的时机。这个举措确实有效,但却是上百万河南百姓用性命换来的。在《1942》电影中,老牌演员陈宝国饰演的地主,好不容易用独轮车推着积攒的粮食要到陕西避难,但一路上他与觊觎粮食的饥民如何尔虞我诈,也成为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记忆。我还记得有一幕是为了抢粮食,有人被倒栽葱送进了热锅里。人如蝼蚁是战争中常见的影像,我们想尽办法希望用各种规范规避战争,但显然成效时好时坏!最近国内还有部《县委大院》的连续剧正在热播中,我没有追剧的习惯,但这部连续剧前几集,描述国内基层政府如何面对动迁、地方政府如何开会、书记与县长的相对地位等都有明确的影像,所以我说这些都是真的。至于共产党的地方领导们如何领导群众,《县委大院》里的故事真真假假,在国内,共产党说了算,那就请大家各自评论吧!
2023/1/3
台韩贸易数据背后的产业口令
半个世纪以来,台韩亦步亦趋,从制鞋、成衣、冰箱、电视,一路打到电脑、手机、半导体。1990年代,台湾在电脑为主的产业中取得领先,台湾人很骄傲地说:「台湾人打得你死我活,躺在地上的是韩国人」。到了手机时代,韩国以CDMA通讯的宗主国为定位,结合高通(Qualcomm),将国内市场打造成全球最先进的应用场域,顺势带动文创、网络产业的发展,韩国拥有的独角兽企业,让台湾人口水流了满地,但也无力回应。至于众所瞩目的半导体,台湾专注IC设计与晶圆代工,韩国在存储器上取得明显的优势,台韩各有一片天,但在设备、材料工业上也缺乏足够的自主能力。随着产业进化到物联网、电动车,台韩在竞争的同时,出现更多合作商机,而这些产业演化,在两国的进出口数据中,也可以推演出产业发展的口令。从2022年前11个月的贸易统计数据推估,台湾电子电机产品在2022全年贸易顺差大约1,300亿美元,韩国可能落在800亿美元左右。其中,台湾半导体产业的顺差会超过900亿美元,韩国则是600亿美元左右。对照电子电机产品的贸易数据,可以看出台湾非电子业的顺差贡献还有400亿美元,但韩国仅有200亿美元。台湾不仅在规模上超越韩国,贸易品质、多元性也优于韩国。韩国仰赖大企业的产经结构,在突破关键技术、进行长期投资上更有优势,但面对多元商机时,就经常捉襟见肘,一旦出现台积电这种重量级的大猩猩,又能获得高毛利,进行长期投资时,韩国企业就难以因应了。事实上,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inics)、台积电路数接近,就算一、两个客户被三星抢走,也不会改变产业的经营格局。供应链高峰已过,2023年景气不会在第1季回升的大环境下,韩国半导体获利不会有太大的意外,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韩国半导体产业的顺差贡献,韩国一年逆差超过1,000亿美元。如果台海生波,以台系大厂为主的供应链无法稳定运作,动辄2,000亿~3,000亿美元营运资金怎可能安然无恙?台湾人可能有「破罐破摔」的打算,但就算韩国人高叹「池鱼之殃」,恐怕也难逃战火或经济崩盘的威胁,一旦国际秩序重组时,韩国会是赢家吗?韩国、台湾垮台,日本可以安然无恙,印度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吗?不可能,如果全球经济从东亚三国开始崩盘,南亚、非洲的穷人可能因为通膨、经济萧条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那麽这个现代化的世界要如何运作?台湾是全球稳定的基础,就像「定锚」的效益一样,别以为这个世界与我们无关,台湾活着,世界安定;台湾成为国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麽这个世界也将走入另外一种运作型态。如果三星晶圆代工(Samsung Foundry)的获利超过存储器,而这个部门又被台积电压着打,那麽三星的风险,甚至韩国的风险就浮现了!
2022/12/30
台美政府施政的学习曲线
受邀到东南亚影响力联盟讲课,我谈到台美政府针对半导体业策略方针与学习曲线的不同。3年前,美中之间的勃谿初起,川普改变了双边关系,美方开始针对以半导体产业为主轴的科技产业,实施各种禁令与制裁措施。从2018年开始,我陆续出版了《巧借东风》、《科技岛链》、《断链之后》、《东方之盾》与《矽岛的危与机》等五本讨论科技产业与地缘政治的关系。每写一本书,脱一层皮,但也更深入去思考美中台之间的科技产业关系。在业界朋友推荐下,除了原本熟识的政府官员之外,疫情期间美方也多次询问美台间的产业关系,甚至在2022年11月受邀到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讲解美台半导体产业的关系。在多次的对话中,慢慢感觉到美方对于半导体相关议题愈来愈深入,甚至在2022年间直指核心,除了限制最先进的科技输往国内,更限制美籍华人为国内工作,对向往美式生活,却又挑战美国国家战略的科技专家实施各项禁令。很多人「知难而退」,以华为、中芯、长江存储为核心的科技大厂面对很大的困难。面对美方的禁令,国内还没有退却的迹象,试图从新材料、第三类半导体、人工智能、电动车等多个有希望的科技领域找到突破口,国内的战略也是精雕细琢,而美国的国家战略与战术的铺陈,更是让我们「开了眼界」。3年前,初闻烟硝味时,台湾产业界领袖推荐美方「专家」来访,那时他们提的问题都是不着边际的大问题,我还嘲弄美国人是「没看过猪走路,也不知道猪怎麽杀的」。但美方的战略清晰,就是要知道如何回应国内的威胁,他们不断的询问、修正,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会如何出招,这种战术模糊、战略清晰之间的拿捏,显示了美国政府与官员的成熟。相较之下,台湾是半导体业的重镇,半导体产业对GDP的贡献值约13%,政府当然关注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专业的政府官员对于半导体并不陌生。只是产业技术,国际形势多变,不断的接触新科技、新信息,修正国家战略是政府的职责,17日台积电总裁魏哲家的演讲,50位与会人员中,没看到任何当朝大员参加。这些专业活动不仅仅是经济部、国科会、数码发展部的官员应该参加,国发会、财政部、央行,甚至外交部该置身事外吗?科技、经贸外交只能闭门造车吗?高层没有听课、学习的氛围,干部们会当一回事吗?日积月累,台湾战略上的优势,因为战术推进的付之阙如,战略优势逐步消失,我们能无感吗?讲完课时,有位在底下听课的前政府次长前来致意,并致歉。他说,我们辜负大家的期望。是的,我很不满意!
2022/12/29
谈谈「传统产业」
夜里出门散步运动,回程九点左右经过合江街夜市,看到一个年轻的师傅大刀一挥,鳕场蟹就四分五裂,鳕场蟹价格并不便宜,听说这一摊是名店,往里头看果真是高朋满座。隔几家店,写着「越南美食」,女主人已经收摊,但很仔细地擦拭摊位,这些人都是以简单的劳力、努力工作与最佳性价比来赢得自己的事业。传产业者中,认真的人到处都是,也确实有很多高手,《隐形冠军2.0》这本书谈到台湾是亚太地区隐形冠军最多的国家。也说德国、台湾最忌讳的就是来自国内的隐形冠军,只要国内人学会了,全世界很少厂商可以比他们做得更便宜。但国内的新创企业真的只是以成本取胜吗?不见得!我受邀参与阿里巴巴新创社群的活动,开始理解国内大型电商扮演的角色,他们帮国际化能力不足的厂商串连国际商机,甚至投资具有高潜力的新创公司,建立整个产业生态体系。台湾的新创圈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我还是相信不要学国内那一套,只要方法相近,台湾绝无成功的机会。台湾很多传统产业在专业领域上具有独到之处,家族传承的关键技术与资本仍然可以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但也有不少企业在传到二代、三代后出现很多问题,我们有能力解决吗?是用知识、商业模式解决问题,还是股权大的人说了算?读书,不一定有用;但不读书,一定难以触类旁通。我在「老谢看世界」节目里谈到,有位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家说,只要人民币与台币等值,他也可以接受两岸在经济上的统一。听起来很勇敢,很商业,但实际上却完全不可行,一旦台湾失去经济的主体性,台湾与国内甘肃、宁夏不会有太大的不同。我看到大联大董事长黄伟祥推广「控股模式」,我们会认真去理解背后的价值吗?下个月我接受已接任台湾上市柜厂商联谊会理事长黄伟祥的邀请,帮所有老板上课,我谈的是「黄金十年与完美风暴」,听众当中也会有很多人是传统产业的经营者,我会认真、诚恳地提出我的看法。我想起二十几年前施振荣曾经讲过:「能用先进观念管理公司的企业,都是高科技公司」,在网络时代,还有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之别吗?真正竞争的关键可能是事业模式与数码资产。
2022/12/28
限制想像力的不仅仅是贫穷
我自己创业,看起来是传统报纸的电子时报,却有4分之3以上的收入,是数码化内容与网络行销贡献,我觉得DIGITIMES最强大的是事业经营模式与数码资产,但这些优势能与其他机构相互拉抬,共创新价值吗?最近在录制《勇叙时光》节目时,与几家新创公司有些接触,与几位创业家对谈的过程中,也激荡出许多以往不曾有过的念头。电竞选手出身的Santiago,23岁那一年因为「年纪太大」,从智利国家队中退伍,他不甘于专长被埋没,也看到赞助世界电竞大赛的厂商中有很多台商,但为什麽台湾人无法自己筹组一个生态系,在世界的电竞领域中插旗呢?Santiago跟我说,鼠标与选手的指幅、屏幕的反应速度关系密切,我也听宏碁总经理黄资婷说过,电竞选手用的椅子都可以量身定做,甚至标价上万美元。其实,专业能力不足,才是限制我们想像力的关键。我想像「电竞」是未来3D Internet与元宇宙(Metaverse)的前哨战,电竞选手要求的设备品质,是否就是未来元宇宙的雏形呢?台湾电竞大厂能不能善用Santiago的专长,建构一个以硬件为中心的生态系。台湾硬件制造大厂的老板很多是我多年好友,甚至是股东,我想像的是在台湾建立一个元宇宙的实验室。第二个案例是解决员工报帐痛点的「虚拟信用卡」服务机制。这家企业原来从事在线旅游服务,但创始人Jerry说,在处理帐务时发现,劳资双方对于报帐程序都很头痛,他们与VISA合作发行虚拟信用卡,让报帐的员工依据公司的规范、授权范围填写数据后,便可以立即获得公司拨款。如此一来,对公司而言没有闲置资金,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也会因为行政效率而提高。但这跟DIGITIMES有任何关系吗?是的,DIGITIMES有1,000多家会员,这些会员厂商都是台湾顶尖大厂,透过我们的会员服务机制,可以缩短Jeff的行销过程。对新创公司而言,最大的风险是「时间」,而利用DIGITIMES的代理,建立了团购与直销的代理,而DIGITIMES也可以透过这个管道,创造会员体系新的附加价值,客户、服务供应商与DIGITIMES三赢。第三家新创是跨国网络民宿登录业者AsiaYo,创始人郑万亿刚说,疫情三年,他强化防疫旅馆、露营登录事业,但只能勉强餬口,熬过疫情之后,AsiaYo成为最早返回岗位的网络民宿登录网页。DIGITIMES能与AsiaYo有更多合作吗?全球标准的旅游行程可能有200多种,台湾能克服语言障碍,自助旅游的产业非电子莫属,结合DIGITIMES的会员体系,也可以深度渗透电子业的社群。常有人说:「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像力」,但在新的时代,专业能力、数码资产才是局限我们想像力的关键。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