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DTResearch
member
从机器人产业观察「国内制造」
我常说国内的黄金十年是2008~2018年,2008年的北京奥运让国内人的自信爆表,而智能手机的出现,NB供应链的经济规模,让国内能以NB、手机产业的基础,建构红色供应链。但国内也必须面对人口红利衰退、生产自动化的问题,国内的改变,也可以从生产工厂引进机器人的进度,以及很多本土的机器人制造公司都在2014年以后崛起的趋势中看到端倪。据DIGITIMES研究员白心瀞所做的调查报告指出,2021年时,「制造业」每1万名制造业员工,对应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台数比重最高的是韩国,韩国每万人有1,000台机器人;台湾排名第八,每万人276台。而国内以322台排名第五,更可怕的是国内机器人总装置量是26.8万台,这个数字是全球总装机量的51.8%,而2021年装机量的成长率更达50.6%,其中有26.8%分布在电子业,18.9%分布在汽车业中,锂电池也有9.6%的装机量。这几年世界各国对于「红色供应链」有新的理解,闻泰、立讯、联宝、比亚迪等国内制造厂以承接世界级订单为目标,甚至相继接手台商在国内的生产基地,加上国内在锂电池等相关领域,甚至引领全球,红色供应链已经可以是最足以影响世界的生产体系。其次,国内本土的机器人产业以轻量型、低端机器人为主。疫情之后,国内当地的机器人产业,搭上产业复苏的商机,国内国产机器人在全球市占率已经高达31%,而全球前10名的机器人制造商却没有任何一家台湾公司。在机器人的关键零件中,伺服马达、减速器、控制器占了过半的成本比重,在垂直多关节机器人中,国内的埃斯顿、埃夫特、遨博都已经可以自制关键零件,甚至价格仅有德日品牌的七五折。国内机器人产业之所以异军突起,就是在2015~2019年间大量购倂欧洲厂商,例如工业机器人四大品牌之一的德国Kuka,现在是美的集团旗下企业。2020年之后,国内的购并活动受挫,但华人原本就是商业嗅觉非常灵敏的族群,除了技术不断的因为市场需求而精进,遨博等公司甚至针对客户需求量身定制,提供按摩+热敷的服务。千万别低估国内人的潜力,加上国内本土市场可以培养在地业者的商机,如今国内厂商在贸易大战的压力下,相互支持、取暖的行为,更会影响未来的生态系,只要国内学会了,就不能忽视他们的竞争力与存在的意义! 
2022/12/16
以虞待不虞者,胜!
在玉山科技协会年终的晚宴上,我与宏碁总经理施宣辉比邻而坐,施宣辉说DIGITIMES应该不受产业景气的影响吧?我说是的,关键不是市场景气,而是有没有能力理解产业趋势,布局三年以后的市场需求,提供企业需要的特定服务。前几天与AsiaYo的创始人郑万亿刚有个将近2小时的对谈,AsiaYo是一家跨国网络民宿预订平台。2019年COVID-19蔓延时,公司业绩暴跌90%以上,甚至原先预付的订购款项都得退款,公司几乎破产。我问AsiaYo是如何度过难关的。郑万亿刚说,财务透明,所有的员工都知道得节衣缩食,才可能度过难关,而平常累积的客户数据与信赖,让AsiaYo转型发展防疫旅馆与露营事业。现在国门逐渐开放,投资人也看好AsiaYo,募集资金已经有2,000万美元,浴火重生的企业更具韧性,我们也乐见AsiaYo在疫情之后可以展翅高飞。知识服务业的员工,价值来自于比客户更了解自家产品的特质,适时地提供策略性的建议。在《隐形冠军2.0》书中特别强调接近客户、提供顾问谘询服务是隐形冠军成功的关键,我深以为然。这些员工不会凭空而至,适当的历练、时间都是关键,没有三、五年的经验,在我们公司的服务体系中,很难成为关键的环节。现在先投资,才能「以虞,待不虞」。再以电子业需求为例,ICT产业供应链正从国内转移到东协南亚国家,企业除了需要掌握越南的生产基地之外,与东协南亚国家的合作,要跳脱传统的格局,或者有更广泛的知识。例如,越南的生产基地,初期只是广东供应链的延伸,因此集中在北越,但消费电子、网通设备、工业电脑等可能会往胡志明市的南越移动。前往印度时,不是只看劳动力便宜与否,还得研究车用电子与半导体的商机。如果知道印度的汽车市场一年有400万辆、两轮的摩托车有2,000万辆的商机,一旦印度汽车市场转移到电动车时,商机到底会有多大?此刻正是我们研究印度商机最好的时刻,但谁愿意先做这件事呢?零件上游原厂愿意帮下游的客户多做研究吗?只要台湾早点掌握信息,也就可以「以虞,待不虞」。未来两、三年,大家不要期待景气突然翻转,但对台积电、联电,甚至刚刚想投入半导体业的富士康而言,趁着景气低迷,各国提供补贴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也符合孙子兵法:「以虞,待不虞者,胜」的法则!
2022/12/15
国之重宝:谨小慎微,还是大开大阖?
台积电是护国神山,不仅在事业经营绩效上成为全球典范,在无形的人民自信、国际能见度上都让台湾露脸了,只是台积电一宣布后续的400亿美元投资计划,舆论界的正反意见都炸了锅。对政府而言,这个政策不可能两面讨好,但这也是展现政府政策走向与应对能力的机会。做好准备,勇敢地做出决定,不必害怕!延伸报导国科会将成立「审查小组」 确保「关键技术」根留台湾400亿美元到底意味着什麽?GDP的组成包括政府支出、贸易盈余、民间消费与投资,如果以台湾GDP总量约是8,000亿美元来估算,这笔投资金额大约是台湾GDP的5%,当然这不是一年之内要兑现的投资计划,大家更关注这是美国釜底抽薪,取回供应链的主导权,还是台湾半导体国际化的体现呢?明白张忠谋说:「全球化几乎已死」,我的理解是集中于国内大量生产的时代已经飘然远去,未来是区域市场与分散型生产体系的时代。在美国的投资是北美布局中的一环,针对欧洲、亚太,台湾的半导体业也得有一定的主张,政府政策也不是个案审查,而是通案的理解与协助企业布局新的全球化战略。两岸波涛汹涌,半导体到美国设厂这件事,我们有没有长远的国家战略,短期内有无正确的审核机制。此案的审查机制可能横跨几个部会,但真正的主力应该还是经济部底下的投审会、技术处、工业局等单位。问题是低端的局处机构,在进行专业审核时,就算有专业能力,如何与社会沟通恐怕也是个挑战。过去大家缺乏分层负责的观念,立委质询经常要求部长回覆,日积月累,很多局处长级官员总是以「一切荣耀都归于主」来回应到底谁在负责!其次,针对重大议题,政府会组织专家委员会,这些专家不能只是技术专家,还要考虑了解产业结构的专家、经济学家该扮演什麽角色?专家的意识形态会是关键吗?如果执政党要求「政治正确」,那也要跟社会沟通,保证参与审查的委员会跟美国官员一样按着圣经发誓,会以国家利益为优先考量!这件事专业审查仍应该由局处长级官员提报意见,政府该做决定的别甩锅,民间舆论骂人很容易,提出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案,很难。因为公协会通常不具备「智库」的功能,又有过多的经费来自政府委办,钱从政府来,就只能跟财团法人研究机构一样服从政府领导,过去官商、官民不分的体制,如今正饱嚐苦果。大趋势已定,政策就是政策,何必遮遮掩掩!
2022/12/14
英特尔Gelsinger是应该来台固桩
台湾是服务器第一大生产国,台商生产的服务器用在全球的数据中心,市占率高达92%,而且在不景气声中,服务器仍然可以期待小幅成长。
2022/12/13
我与台积电
周末一早出门去台积电帮年轻人讲课,这是我第14次的台积电授课经验。常去跟台积电讲课,在独家新闻、广告行销上会有好处吗?不会,如果会的话,那台积电就不是台积电了!
2022/12/12
热新闻,冷处理!
这两天最热门的新闻不外乎世界杯足球赛,以及台积电美国新厂装机的消息。
2022/12/9
从硅谷看台湾奇蹟(10/10):台湾何去何从?
做为来台第六代移民之子,研究产业几乎是我职涯的全部。我知道,台湾能够影响全球的不仅仅是半导体,也包括整套的ICT产业供应链与运作体系。
2022/12/8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台积美国设厂之时代意义
全球NB市场从2019年的1.58亿台,因为在家工作的商机增加到2021年的2.47亿台,2022年以后,不容易再度超越2亿台,这是「大势」所趋。
2022/12/7
从硅谷看台湾奇蹟(9/10):硅谷的华人组织与产业领袖
众所周知,近几年印度裔科技长才屡获青睐,成为世界级科技巨腕的CEO,但听说硅谷的印度人科技协会只有1家,别无分号,但华人却有36个大小不等,各立门号的科技协会。
2022/12/6
从硅谷看台湾奇蹟(8/10):硅谷的台湾人才
很多人都知道,硅谷半导体大厂有不少台湾出身的CEO,也有不少台湾人位居要职,参与研讨会的史丹佛教授飞铎(David Fedor)建议美国提供更多的台湾留学生配额,但也呼吁台湾要重拾快速而正确决策的能力。
20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