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MongoDB
ADI
德国观察(6):历史不仅仅是历史
领带不见了,皮鞋也不见了!从硅谷到柏林、司图加特,几场大型的会议活动,我没看到有人穿着皮鞋上台讲课,蔡司发给每个员工一双白球鞋与贴身的蔡司背心供大家识别服务人员。不仅如此,现场几乎没有人戴着领带,那麽现在做皮鞋的Bally,浙江嵊县的领带王国如今还好吗?消费行为改变时,可能就是行业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有些东西就是不可或缺。蔡司总裁说,地球上的人都是我们的客户,也许他用的手机镜头,或者微创手术时的显微镜,甚至您坐在牙医的诊疗椅上时,牙医已经可以同步与病患透过蔡司的3D镜头相互沟通。蔡司改变的不是光学技术,而是光学技术与我们之间的关系。蔡司不再是一家只生产镜头的公司,1969年人类登陆月球时有蔡司的镜头,现在的EUV设备少不了蔡司,而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000万人进行眼球的微创手术,更是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离开司图加特之前我们去参访奔驰(Mercedes-Benz)总部,上百辆横跨接近150年的经典车款,在最亮眼的灯光下,沿着螺旋状的博物馆逐层展示他们的风华。奔驰汽车创始于「美好时代」,在欧洲,人们称1880~1914的30多年是「美好年代」,除了动力马达的普及之外,量产技术在稳定的欧洲世界创造出庞大的市场需求。都市化带来新商机,人们开始思考更有效率的跨区、跨国服务。1898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除了兴建艾飞尔铁塔之外,更重要的时代意义是让各国的商品公平的呈现在世人面前。奔驰汽车一炮而红,而深具工匠精神的普鲁士文明,给德意志联邦带来自信与骄傲。我们在奔驰博物馆看到的不仅仅是150年来所有的经典车款,也领悟到科技文明的变迁。但真正让德国汽车工业站上世界顶尖地位的关键,在于1960年以后的黄金时代。1957年,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与荷比卢等主要的工业国家在罗马聚会,确认将以「欧盟」的形式建立关税同盟与共同市场,这是让德国汽车工业真正建立经济规模的年代。听说Carl Benz开发出第一台汽车时,他自己并不看好,反倒是他的夫人开着他的创作,走走停停的走了18公里回娘家。回娘家那一段路,是人类历史上足以加载史册的大跃进。全球热门的话题当然是「人工智能」,但市场的结构与传统的工业时代已经大相径庭。如今攀顶的企业追逐不是工业时代的市占率,而是市场上绝对领先的独占性。基本上全球市场的规模稳定成长,只是市场大饼多数被领先者攫取,唯有具有独特制造优势的企业,才可以在特定领域繁衍生息。从Google、Facebook拿走媒体的广告商机,Tesla的电动车、NVIDIA的AI Accelerator,我们都看到领先者毫不留情的掠夺,资本主义的极致戏码正在上演,市值上万亿美元的企业主宰了市场。一旦企业界掌握太多他们也不需要的资源时,政治人物就可能利用各种机制调节资源的分配。历史不曾重复,只是经常以类似的情境再度出现而已。
2024/11/13
德国观察(5):工业级的数码分身计划:From AI Factory to AI Solution
「品质」是所有制造业的基础,企业从研发部门启动产品计划开始,历经生产部门、供应商与客户的共同努力之下,达成六个标准差的要求,最后以「零失误」为目标将产品展现在消费者、用户面前。面对少子化、产品多样化的现实议题,制造厂如何利用生产管理技术,确实达到零缺点的无人工厂新境界?富士康、广达、纬创等EMS制造大厂,在过去五年的员工人数大减,又强调「非PC」营收比重、毛利、净利同步上扬的背景背后,智能制造的贡献就是幕后英雄。在柏林蔡司创新高峰会的现场,富士康数码长史喆讲述富士康智能工厂的布局策略。简而言之,富士康以AR/IR/MR的技术为基础,复制连结所有的工厂生产数据。富士康相信,拥有全球最多数码生产工具的富士康,只要尽可能将所有的生产活动数据化,就可以相互学习,并且在新建工厂时避免错误,并拥有最大的生产效益。「数码学习」不仅仅在于个别的消费者、用户,更大的意义在于工厂自动化,以及善用数据的管理机制。在2019年疫情之后的这五年,台商基于规避风险、返台投资等多重考量,对于智能制造的觉醒,扩大了与新兴竞争国家之间的距离。原本领先的台湾加速往前扩张,现在要面对的课题,早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基于地缘政治、产业转型的决心与战略议题。富士康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体系,但也最容易面对少子化、产品多元化的压力,从生产的角度发展出数码分身布局,非常值得大家学习。除了以网络服务包抄市场的巨擘之外,以制造为本的企业成为市场上不可或缺的要角。只要市场存在一定的规模,制造与产品供应商,反倒是实际创造普世价值的英雄。聘用大量制造业人力的台商如此,拥有4.3万名员工,不断在光学领域攻坚,试图突破技术瓶颈的蔡司不也如此吗?疫情肆虐期间,蔡司营收一度跌到60亿欧元,蔡司的营收在五年之后又倍增到100亿欧元以上,总部厂区里很多新工厂正在动工,证明了这是一家欣欣向荣的企业。做为全球最成功的「工匠」,我们看到制造业的价值,也以能与全世界分享而自豪!
2024/11/12
德国观察(4):从已知到未知
半导体事业是从1970年代初期开始的,如今是蔡司(Zeiss)四大部门中规模最大的。在集团总裁佩澈(Andreas Pecher)亲自安排下,我与广达品质长魏智章到生产半导体EUV设备的工厂会见蔡司技术长史坦乐(Thomas Stammler),在技术长的导览下,看到不可思议的镜片。能在第一线聆听最顶尖的专家对于全球半导体技术趋势的看法,入宝山、不空回是难以言喻的幸福感。大师一席话,印证许多二手看到的数据数据。我们都知道EUV设备造价昂贵,而其中3分之1的成本是蔡司的光学技术,蔡司也是半导体科技往前迈进的关键。穿上无尘衣,走进科技业恒温、恒湿的最高殿堂,眼前是个制造物镜系统的大型模具,以及各种自动化生产设备。我不是专家,不敢班门弄斧,只能在制造高精度镜头的设备前留影,证明自己曾经到此一游。我在参访博物馆时,看到与传统镜头并排的大型微影机,领悟到科技都是渐进式的演化,蔡司只是把传统的镜头镜头做到更大、更精细而已,类似网际网络或量子技术、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的革命其实并不多见。所以,我们是从「已知走向未知」已经有178年历史的蔡司,从1970年代初期参与半导体设备的研发,EUV设备也是超过10年的努力与挫折之后才有的成果。EUV设备有三大核心技术,除了光源技术之外,就是蔡司的高精度镜头与德国另外一家大厂创浦(TRUMPF)的精密仪器。对我而言,以光学技术持续探底是「已知」。但今天每个人在探索物理的极限时都抱持着谨慎的态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个错综复杂「未知」世界,更好的AI加速器使得电脑运算的极限难以预测,各种仪器、曝光技术也在AI加持下出现难以预测的可能性。我问复制EUV设备的可能性有多高,可能的方法又是什麽?史坦乐笑着说:「5年、10年,甚至20年」。过去是「线性」的竞合关系,未来却是多元交错的产业生态系。领先者不断以自己拥有的技术,结合策略夥伴,可以轻而易举的扩大领先差距。新一代产品是刚刚进厂,造价3.8亿美元的NA EUV,那麽再下一代呢,也许会在2030年前后上市。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观察,弯道超车是「梦」,弯道翻车却可能是「现实」。10年、20年后,我们面对的是结合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新时代。您自认的一大步,也可能只是现实世界里的一小步而已。也许有人做得出来,但在商业运转上也可能难以为继。我再次体会,软件应用平台与硬件制造业之间的明显差距。
2024/11/11
德国观察(3):穿越时空,回到过去
进入AI时代,NVIDIA、微软(Microsoft)、苹果(Apple)、AWS、Tesla等八大公司不仅攫取大量资源,还意图独占市场。但只要市场维持稳定,全球科技产业中仍有两种公司会赚钱。第一种是无所不在,又不可或缺的台商。第二种是拥有特殊技术,在专业领域不可或缺的公司,蔡司(Zeiss)就是很好的典范。一家创办178年的企业,至今屹立不摇,必然有很多技术与企业文化上的遗产(Legacy)。久仰蔡司盛名,亚洲人最想知道在这178年中,蔡司经历过几次重要的转折?他们是一家获利丰厚的公司,但为何维持以「基金会」做为管理主体的私人企业?从纳粹德国到二战结束的东西德分裂,及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东西德的蔡司再度二合一,经历过哪些高难度的挑战?您能想像100多年前的公司有社会福利、休假制度吗?卡尔蔡司(Carl Zeiss)在1846年创办生产制造显微镜的蔡司,几年后他邀请物理、数学家阿倍(Ernst Abbe)加盟,两人不离不弃的开疆拓土,成为蔡司成长茁壮的共同创始人。1888年,创始人Carl Zeiss过世,阿倍在次年以Carl Zeiss之名成立基金会,让蔡司这家未上市公司,关注员工的工作权与相关福利,进而成为社会共有的企业。1912年,蔡司跨出显微镜的舒适圈,开始生产镜头,并将镜片事业扩展到不同领域的应用。蔡司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1933~1945年由纳粹掌握的德国疯狂扩张,并将所有的资源投入战争。除了奔驰(Mercedes-Benz)之外,BMW为德国战斗机制造引擎,据说BMW的蓝白徽灵感就是来自战斗机飞行员看到的天空。Carl Zeiss来自东德图林根州的耶拿大学,可以想像原本蔡司的重心在东德。但在二战结束之后,德国的工业被拆解成两份,蔡司在东西德分裂前夕从东德连夜抢到77名顶尖的工程师,并将总部设在西德司图加特附近,人口不到1万人的上科亨,让这些工程师迅速的成为西方阵营成员。蔡司经历了纳粹德国的威权时代,东西德分裂又统一的两次世纪大考验,1991年的东西德蔡司合并成一家公司,但光是东德蔡司就有1万名员工,这些意识形态不同,都是光学的专家,整合上的难度必然高于一般的合并案例。从管理学的角度,合并的成功就是蔡司呈献给人类最伟大的资产。蔡司员工毫不掩饰自己对公司的喜爱,就像热爱自己的国家一样,这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情感,也来自经营者的心态。
2024/11/8
德国观察(2):以光学技术为核心 蔡司转型数据与整合服务供应商
蔡司(Zeiss)集团总裁佩澈(Andreas Pecher)问我,DIGITIMES如何观察蔡司?我说,可以慢慢从研发导向走向应用市场,在量测与检测两种应用技术之间做出适当的平衡,在台商与国内厂商之间找到差异化的服务模式,而行销也必须从过去单纯寻找代理商,走到深度经营市场的路线。量测侧重于研发,检测则是生产流程的关键,我在展览会现场听到很多机台的主管都不厌其烦的说明「数据」的重要性,显然蔡司意图串连数据,打造成「以光学技术为基础的数据与整合服务公司」,以迎接人工智能与全面性大数据时代。蔡司是光学事业的泰山北斗,但过去是以顶尖技术不断的超越极限,为光电的结合带来非凡的贡献。在5纳米、3纳米等高效运算(HPC)芯片制程上创造出极大的价值,与ASML合作的EUV设备,就是长期的研发与技术布局的突破。但现在我们不仅看到AI服务器与Google、Tesla、AWS,甚至微软(Microsoft)、ARM都在发展自研芯片,未来的边缘运算,从CPU、GPU延伸到各种NPU的商机,将会带领电子产业走向应用驱动的新时代。对蔡司而言,必须从以往Top-down的研发导向,也调整为研发+制造应用的双轨格局。以广达、纬创、富士康,及台商在美中贸易大战之后,大规模回流台湾所带来的智能制造商机为例,提醒蔡司对于经营亚洲B2B的市场应该有与欧美世界不同的做法。谁是蔡司光学设备的买主?我在现场询问蔡司自动化设备在大中华区的销售状况,这两年国内知名大厂可能采购略微超过一半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台商约有4成,其余的1成多可能来自其他零碎的市场采购。从市场比重中,我们可以理解国内市场对蔡司的重要性,但蔡司也面对过于仰赖国内生产体系的风险,特别是电动车市场,正因为西方国家采取制衡、加徵关税的措施,2023年年产辆已经接近1,000万辆电动车的国内,正面对新的挑战。国内运用多余的产能出口,必然对欧洲车厂带来严重的后果,最近大众汽车(Volkswagen)将关闭三个德国工厂,并减薪10%,裁员数万人的消息让德国人十分震撼。大众汽车在国内一年出厂超过300万辆,为了维持在国内的市占率,不是裁撤国内的工厂,反倒必须面对本土工厂裁撤的压力,这件事必然对中德产业关系带来长远的影响。从全球的观点回推企业战略时,我们可以归纳出「全球化时代飘然远去」,德国、日本、印度、墨西哥这些还有机会角逐生产优势的国家,都会试着整合区域内的关键力量,拥有光学关键技术的蔡司,不会被遗忘于巴符州的小山村里。
2024/11/7
德国观察(1):顶级市场,谁是赢家?
我到过德国六次,其中五次是因为到汉诺威CeBIT参展或讲课,德国经验只局限机场与展场之间。此行是受邀到硅谷为华美半导体协会(CASPA)与台湾硅谷产业科技协会(TAITA)的年会演讲,顺道拜访硅谷的重点公司,然后从旧金山飞柏林参加蔡司(Zeiss)的创新高峰会(Quality Innovation Summit),并以「Reshaping Global ICT Supply Chain」为题,做一小时的报告。无论美国、德国公司,他们共同的议题都是「半导体与AI服务器」,也都关心台湾在美中贸易大战中的角色与可能的发展,而我沿着蔡司这条线,汇整出我所理解的欧洲企业。这次在台湾蔡司总经理章平达(PT Cheong)的安排之下,在演讲之前与集团总裁佩澈(Andreas Pecher)、IQS部门总裁瓦维拉(Marc Wawerla)等三位决策高层见面。总裁佩澈甚至帮我联系了主导半导体EUV光学设备的技术长史坦乐(Thomas Stammler),让我亲访超级微影机的生产基地,也让我有机会深入探索德国工艺最顶级的殿堂。双轨发展,深耕核心客户蔡司调整参加大型展会的经费,拿来举办深耕核心客户的「Zeiss-Quality Innovation Summit」。蔡司高层深信,产业景气在地缘政治的作用下存在很多变量,开拓新市场之外,仍须与主力客户、代理商维持深度的信赖关系,蔡司的经营理念是敏感有效的双轨策略,而不只是维持上下游夥伴关系的线性思维。在柏林举办的高峰会是个将近2,000人参与的大型活动,除了几个不同轨道的演讲厅之外,蔡司包下整个展览场,展示在不同市场领域的应用范例。蔡司共有4.3万名员工,是年营收超过100亿欧元的公司。这家坚持技术研发,维持长期经营品质的不上市公司共分为四大部门,分别是专攻消费市场的视觉镜片(Vision)部门、半导体事业部(Semiconductor and SMT)、工控事业部(Industrial Quality Solutions)、医疗事业部(Medical)。四大部门中,视觉部门规模最小,但却是市场上最熟悉的蔡司品牌。许多人不知道,蔡司除了在眼镜视觉市场上称霸全球,也是ASML在光学技术上最重要的战略夥伴,而工业控制与医疗设备也是世界翘楚,光是使用蔡司设备进行眼球微创手术的案例已经超过1,000万人了。做为一个涵盖全球市场的大公司,对于地缘政治、分散型生产体系的形成非常敏感。现在蔡司正在重塑对于亚洲产业与市场的经营策略,也正在摸索东亚电子产业生产体系,未来与蔡司之间的连结模式。2024~2025年在美国大选、国内经济备受压力的现实下,全球的工业国家都在面对资源重新配置的压力,我们知道全球化的时代飘然远去,如何重新找到定位,这已经不是纸上谈兵的议题,而是现实上必须面对的企业生存关键。对于蔡司这种等级的制造厂,甚至是已经在全球供应链上活跃的厂商,都应该以建构全球价值,创造工作机会为理念,否则掠夺型企业横行的同时,我们所坚持的ESG、公平正义还有意义吗?不管是参与大型展会,或自行举办产品说明会都是与社会沟通的环节,这些都不该只是将本求利的算计,知识与经营利益的分享、共创、共有,才是企业经营的真正价值。
2024/11/6
三星电子涅盘再生,容易吗?
面对低迷的2023年,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inics)营收跌落到2,000亿美元以下,最后一季的营收大约是500亿美元,获利20.8亿美元,营益率不到4.2%。已经有分析机构预测,如果三星在2024年没有起色,以果敢投资闻名的三星,将会面对财务规划上的风险。现在,2024年第1季公布的暂订财报显示,三星获利48.9亿美元,较上一季(QoQ)的20.8亿美元超出甚多。我们看不见手机、消费电子有太大变动,半导体转亏为盈才是关键,而前后的盈亏差异更可能高达50亿美元,难怪三星半导体前社长庆桂显说,三星半导体的获利将回到2022年的水平。如果从过去的历史经验,参酌最新一季公告的数据,或许我们可以更深入理解三星在调整经营决策上面对的挑战。在2023年最后一季,三星的营收中,有32%来自以半导体为主力的DS部门,以品牌为主的MX部门贡献比例最高,其中手机更是关键。由于最后一季三星手机销售拉出尾盘,上市不久的S24系列获得好评,2023年第4季的手机销售量达到5,700万支,也让MX部门创造出不错的获利。回顾过去几年三星的营收与获利结构可以理解,面板与消费电子(以电视机为主)已经成为鸡肋,影响不了三星的营收与获利结构。三星在55寸以上的高端电视机市场,全球市占率过半,但2023年最后一季消费电子却是小赔。我们可以说电视机只是三星品牌送进高所得家庭的代理、工具而已,对集团的获利挹注不大。与三星竞争半世纪的乐金(LG),在电视机市场上也是能与三星等量齐观的顶尖大厂,但现在LG也不再强调电视机的质量,而是将重心放在智能家庭上。不仅LG如此,三星必然也会加紧布局,以电视机成为智能家庭的枢纽,但这将牵涉到多元的内容服务与系统整合能力,而这正好是韩国厂商的罩门。除此之外,过去三星集团营收中,大约1/3的营收来自半导体,但获利却有2/3是半导体部门的贡献。以手机为主的品牌销售部分正好相反,营收贡献2/3,但获利却仅有1/3。当三星2023年的获利仰赖传统的手机,而传统的手机市场趋于饱和是无可挽回的大趋势,对三星而言,整合手机与半导体的能量,建构AI手机的市场地位乃是当务之急,因此重拾HBM的领先地位就非常关键。过去三星半导体部门营收、获利主力是存储器,在DRAM与快闪存储器(Flash)两大主流中,DRAM是寡头竞争,三星、SK海力士(SK Hynix)与美光(Micron)很自然的还有自我调节功能,市场秩序与价格相对容易控制,但Flash Memory却是多家竞争,且在高带宽存储器(HBM)商机上,SK海力士比三星更早布局。对三星而言,现在最有把握的是DRAM市场的商机,只要NB、手机市场回温,自然可以调高售价,赚取更多的利润。但单押传统的DRAM,只以经济规模取胜,绝非三星这种2,000亿美元等级的企业可以持盈保泰的经营策略。短期内持续布局逻辑系统芯片(System LSI)是必然的趋势,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因应未来5年、10年以人工智能(AI),参酌地缘政治的大环境下,三星如何调整经营策略将是这一波AI大潮背后最值得观察的课题。很多人说,台积电最大的风险就是「地缘政治」,这样的说法同样适用于三星。如果我们知道三星半导体的营收一半以上集中在海峡两岸,看似竞争对手的台湾其实是三星很大的客户,反而国内的华为将三星列为假想敌,三星在国内手机市占率从20%一路暴跌到1%以下,这件事不是偶然,三星必然会记取教训。当尹锡悦当家的韩国说要成为全球AI的三大强权之一时,剑指的对象就是国内,而AI与网络、云端服务都是「霸权」之争,以大集团为主的韩国企业,在升级转型的路上,面对的困难远高于台湾。
2024/5/27
台韩半导体业「有点黏」的连动关系
半导体产业是外贸韩国的命脉,2023年韩国出口半导体1,310亿美元,进口1,060亿美元,顺差250亿美元。对外汇存底雄厚的台湾而言,贸易逆差是帐面数字,但对2023年底时外债达6,636亿美元的韩国而言,外贸出现逆差时,那是沈重的负担。而半导体正是挑起贸易平衡重担的核心产业,一旦半导体不再获利,韩国将面对极为严重的后果!本文将从韩国海关公布的韩国半导体出口结构、主力产品两大方向探索韩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从帐面上的出口结构观察,韩国出口的半导体,35.8%直接销往国内,销往香港后最可能转往国内内地的比例是14.1%。除了这两大出口目的地之外,越南的12.3%与台湾的8.7%分居第三、第四,排名第五的是美国的8.1%,其余国家相对比重较低。由于韩国的存储器占全球8成的比重,从韩国存储器的出口结构,大致也可以找到解读全球供应链变化的线索。国内+香港正好贡献韩国出口的50%,虽比2022年略减2%,但依旧是出口主力,而之后得越南、台湾合计是20.4%,前四大出口市场合计70.3%,但关键不是出口国,而是到底谁买了、用了这些半导体?以台湾零件代理商的出口结构、客户结构判断,国内客户的比重已经从6成降到5成,台湾回升到35%,而东协国家也同步上扬,显示美国的出口禁令,已经深度影响从韩国半导体原厂到台湾零件代理商的销售结构。除了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自用之外,在国内、香港、台湾、越南市场流动的各国半导体,有80%以上是卖给台商、陆资大厂的,一旦台海生波,南朝鲜之间的38度线不会平静的!当台积电被戴上地缘政治的大帽子时,三星的压力不会比较小!与此同时,韩国也进口很多的半导体,来自国内、台湾、日本的半导体分居前三名,但真正的两大逆差国是日本与台湾。来自国内的半导体很多是三星西安与SK海力士(SK Hynix)无锡工厂的贡献,主导权仍在韩厂手上,至于从日本进口的是设备、材料,包括曝光、长晶、蚀刻等设备,但从台湾进口的却是实打实的半导体。除了跟联发科等台湾IC设计公司进口逻辑芯片与驱动IC之外,联电、旺宏、华邦也都是韩国的供应来源。其实三星、SK海力士擅长高端的存储器,韩国进口的微处理器与驱动IC竟然有45.2%来自台湾,这与大家一般的印象并不相同。从这个结构观察,您认为「三星有灭台计划吗?」,三星我们如何在G2/AUKUS架构下,重新理解台韩之间的产业竞合关系呢?
2024/5/24
让人工智能成为典范转移的枢纽
从世纪交替之际的西元2000年开始算,数码科技与网际网络带给世界的改变,大致可以区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00年初网络泡沫之后的.com时代,这个时代的领导厂商是诺基亚(Nokia)等电信服务公司与提供网通设备的思科(Cisco)。第二阶段应该从2007年iPhone上市开始,这个阶段是移动通信时代,赢家是苹果(Apple)、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与国内的红色供应链。之后则是透过各种终端设备所创造出来的大数据时代,让AWS、Google、Meta、微软(Microsoft)等公司在云端服务上大放异彩。经过大约20年的积累,各种数据的演算、交叉作用,带给人工智能相关应用一次前所未有的新商机。ChatGPT应时而生,短短五天带来了上百万的用户,激励了大语言模型(LLM)的应用。而GPU+NPU+CPU+AP各种芯片间的连动,也需要更多高带宽记忆(HBM)与驱动IC。春江水暖,上游的半导体设计与网络巨擘蠢蠢欲动,量产制造大厂不可能无动于衷。台湾电子六哥中,人工智能、服务器上颇有斩获的富士康、纬创、广达都展现出强势的成长动能,更有不少周边的IC设计公司希望在边缘运算上取得一席之地。我们可以笃定地说,在人工智能的大潮下,商机回温,但真正需要观察的理解未来10年是人工智能的新时代,自己企业的价值主张与策略目标。台积电的国际布局与核心客户转移2030年会是一个什麽样的世界呢?台积电资深副总裁张晓强最近在一场简报中指出,2030年时全世界的GDP总量将达145万亿美元,比2023年的104.5万亿美元,还要多出40万亿美元。而驱动全球经济成长原生的主要动能,将来自半导体。台积电估计,2030年时全球半导体市场将由2023年的5,230亿增加到1万亿美元,而背后支撑半导体市场的主力就是晶圆代工。台积电估计到2030年时,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是2,500亿美元,如果台积电以现在60%的市占率估算,届时台积电的营收将达1,500亿美元,超过2023年693亿美元的营收不只1倍。张晓强又说,2030年时全球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是3万亿美元,而包括软硬件相关服务在内的IT市场商机更高达12万亿美元。我们很容易理解,从快递服务到车联网、智能制造、区块链、元宇宙与背后的大数据、云端服务,没有一样可以不依靠半导体的运算与储存数据的能力。对台积电这家遥遥领先竞争对手,且看好市场稳定成长的晶圆制造厂而言,继续关注先进制造能力、客户结构、产业生态系三大议题便可,各种细微的变化都是雕虫小技,无法动摇根本。对台积电而言,取得资源、专注制造的重要性,远比四处张望、寻找商机重要。这就说明了台积电为何偏向虎山行,继续在美日宣布新投资计划的关键。关键在于台积电已经「大到不能不倚赖他」,就算是制程、材料出现新的革命,客户也会找台积电寻求解方。在很多人都看衰美国新厂之际,台积电拿到「满意」的补贴与租税奖励条件,2030年以前全球的生产布局大致已经粗具轮廓,竞争者很难望其项背。台积电加速布局,与人工智能、网络巨擘自研芯片计划有关,布局远眺2030年的市场需求,那麽政府对这件事会有什麽样的看法?台积电的策略渐趋明朗,但为难的是台湾的政策!
2024/5/23
在人工智能的新时代中转大人
从2024年3月开始,景气出现明显的回温,观察产业变化,除了倚赖分析师敏感的观察力,还可以透过电脑系统自动产出,进行数据的强连结与横向对比,更可以由人工智能做初步的判读。是的,我们面对愈来愈复杂的产业议题,但也可以用数据产出数据,搭配更有效率的AI工具掌握关键趋势,寻找超越人类思维能力所及的答案。在网络世界里,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只是您如何定义问题而已!世界的改变,我们看到一体两面,新的挑战也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孙子兵法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所有的企业家、专业经理人得先从定义自家企业着手,然后寻找市场上的定位与策略定锚的基础。对台湾量产制造业而言,单纯制造的能力之外,在策略形成过程中,培养定义客户需求的能力将愈趋重要,亦即主动出击,「Demand creation」的能力将是显现B2B商机的致胜关键。《隐形冠军2.0》一书作者强调,供应商必须比客户更了解客户的需求,这是成为隐形冠军的基本要件。《虚拟新世界》这本探索元宇宙的新书中也提到,技术的探索固然重要,但以强韧的心理素质找到决策方向,更是我们在新世界里必须面对的关键课题。当我们读到日本首富柳井正说「经营者最大的风险是常识」时,这不仅是提醒我们对于纵向产品与技术规格须有更明确的理解,对于横向的跨业商机也要有定义需求的能力。在人工智能开始大量渗透我们的日常时,产业界将面对两种议题。第一,制造业者在整个产业转向的过程中,如何透过专业的论述与上下游连动,以争取在商机盘旋、拉锯的过程中有更高的胜算。对周边专业的服务业者而言,薪资可能占营收的一半,面对能做的事情愈来愈多,适任的人却愈来愈少,在薪资上涨、少子化的威胁下,利用电脑系统、数据赚钱,远比用人脑提供传统的服务更具价值。但过去不曾尝试累积数据的公司很难无中生有,传统的服务业者必将面对极为艰难的挑战。台积电远眺2030年的半导体世界,超狂的投资底气来自上游的GPU、NPU与应用处理器交错而成的商机,台积电甚至与Microchip合作40纳米制程,这个连逐渐成形的边缘运算都已经算计在战略布局内,是寡占市场中接近独占地位者的特权与远见。
202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