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DIGITIMES(电子时报)专业能力与特殊的市场定位,渐渐受到大家肯定与注意,来洽谈合作的国内外机构愈来愈多。大的信息机构有人买报告、也有人想买下整套授权,我们还在摸索相对关系,但事业范围早已超越传统媒体的想像。
某家电视台传来一个谈「国际财经」的节目内容,希望我批评指教,并谈谈可能的合作方案。来函的是基层员工,我该回话吗?有家「大媒体」的总经理来访说,他们正在扩张培训课程,但对于科技社群的掌握力、专业能力不足,希望与DIGITIMES合作,共创新局。
我问他,您对DIGITIMES有多少了解?营收、获利与事业的经营模式都不知道,怎可登门洽谈合作商机。我从他口里,只听得到「短期商机」的试探,完全没有长远的想法,这样能合作吗?这样该登门找社长谈合作吗?
还有一家老牌电视台的新闻主管来电,正要开一个英语频道,现在半导体很红,正好美国有本半导体的新书即将在台上市,想邀黄社长上节目,未来也可以谈谈每月来一、两次的合作方案。
我心里想,我出版《矽岛的危与机》时,也不曾见到他们邀我上节目,矽岛这本书截稿时间是裴洛西来台的9月2日,美国的书籍在经过翻译、编辑等流程,截稿时间一定比我早。
其次,我研究半导体30多年,台湾环境又好,与半导体业的资深前辈时有往来,掌握的信息不会比美国人差,否则史丹佛大学也不会邀请我参加论坛,2月也不会有印度政府来邀我去印度讲课。这些案例在台湾媒体眼中并不值钱,还觉得邀我去帮美国作者抬轿是个合理的邀请吗?
最后我说,我们已经有6.2万名海外的英文版读者,DIGITIMES的英文网站已经20年以上了,传统电视台不具备专业经营科技,甚至以半导体业为核心的内容与网站。
相较于传统媒体的邀请,一个多月前《天下杂志》总编辑陈一姗问我,是否可能两家媒体合作,他们给我充裕的版面,请我针对2023年的产业大势撰写一个专题。我做了,没有任何条件,天下经营40年,无论品质、专业与社会形象都是翘楚,写这篇专题,也是表达我对殷创始人与天下杂志所有员工的敬意。
一样是媒体,对话的内容、认知的差异如天壤之别,在媒体的黑暗时代,什麽样的营运模式才会是一个阶段财经媒体的经营主流呢,让我们继续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