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半导体制程持续演进的「三剑客」:机器学习、GPU 与曲线光罩
在产业迈向2纳米(N2)甚至埃(Angstrom,Å)等级先进节点的过程中,半导体制造的每个步骤都必须更加小心翼翼,光罩合成(Mask Synthesis)是其中之一;必须能精准将电路设计图案从光罩转移至晶圆片,才能实现制程的高良率。
为因应此一艰钜挑战,Siemens EDA研发副总裁彭丹平(Danping Peng)在2025年度SEMICON Taiwan 2025国际半导体展的先进制程科技论坛上,提出了三项突破性的技术解决方案:机器学习、GPU加速,以及曲线光罩(Curvilinear Mask)及其最新进展与应用状况。
高精度光罩建模的新利器──机器学习
「在半导体制造中,图案化(patterning)是第一个、也是最关键、最昂贵的步骤。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确保晶圆上的成像品质;」彭丹平在论坛的专题演讲一开始引述了法国作家大仲马的经典小说《三剑客》(The Three Musketeers)的名句「All for One」,指出图案化是先进制程的成功基础,而业界各种努力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提升电路图案在晶圆片上的精确度。
随着半导体制程进入2纳米以下节点,传统的微影模型误差已不再是主导电路图案品质的因素,蚀刻、量测与光罩制程同样成为影响良率的关键。彭丹平强调,要达到所需的图案化精度规格,单靠既有的建模方法已经不够,必须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来处理更复杂的物理效应。
同时,材料与设备端的创新也需被纳入光学邻近校正建模解决方案,才能实现从光罩到晶圆的全面最佳化,确保先进制程的稳定性与量产良率。
他进一步解释,传统基于公式的模型,在复杂条件下常出现准确度瓶颈。机器学习则能捕捉过去难以描述的细节,不仅在光阻模型上表现优异,甚至在业界长期无解的蚀刻建模上,也展现前所未有的突破。他指出,蚀刻结果才是真正决定芯片效能的关键,而机器学习让模型能够首次精准对应实际蚀刻后的电路图案,这是业界在过去二十年未能达到的成果。
实验数据显示,机器学习模型的误差分布更窄、更对称,接近理想钟形曲线,代表模型已达到产业级应用的水准。这意味着工程师不再需要依赖经验法则来调整偏移,而能直接透过模型驱动的修正,提高设计与制造的协同性。
突破数据与运算的瓶颈
然而,机器学习的成功必须要有大量且高品质的数据;彭丹平提醒,其实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的影像数据,不只能预测临界尺寸(CD),也能掌握边缘放置误差(EPE)与叠对精度(overlay),建构更有效的机器学习模型,透过以影像轮廓萃取(contour extraction)为基础的模型校准,就能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提升建模的精度,降低对昂贵量测设备的依赖。随着3D结构的盛行,穿透式电子显微镜(TEM)将进一步为3D建模提供支持。
彭丹平也指出,要让以SEM数据为基础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在GPU上进行校正,必须彻底改变建模方式,将软件全面转为以影像为核心,才能与GPU的平行运算特性兼容。这样的流程不仅效率更高,也带来更高的准确度。他强调,GPU能让过去受限于边界条件与折线化处理的反向微影技术,进一步实现真正的曲线光罩设计,且能在合理时间内完成全芯片等级运算。
迎接曲线光罩量产新时代
曲线光罩过去在理论上被视为比曼哈顿形状──即方形设计──光罩更好的选择,因为能在更宽广的范围内确保图形的精确度、达到更高良率,这样的优势会在先进制程节点更为显着。
然而,受制于传统单电子束光罩写入机以及ILT对高复杂度运算的需求,曲线光罩一直无法全面推广;如今,随着多电子束光罩写入技术的成熟,以及透过GPU加速可提升达数十倍的模拟运算效能,曲线光罩的时代也将真正来临。
针对曲线光罩在先进制程节点的应用,Siemens EDA的Calibre Curvilinear Solutions工具套件,可提供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端对端数据准备流程,致力于解决传统方法难以克服的曲线边缘挑战。
此套件涵盖OPC、偏移修正,制程校准(MPC)、次级解析辅助特徵图案(SRAF)插入等工具,帮助客户以更经济且高效的方式实现曲线光罩制造,在提升设计自由度的同时也能确保制造精确度,所有领先的整合元件厂(IDM)与晶圆代工厂都能从这些解决方案中受益。
生成式AI的无穷潜力:光罩合成步骤的圣杯?
彭丹平也特别提及生成式AI在光罩设计上的颠覆性潜力;他指出,过去虽然机器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立完整模型,但当要解决反向问题、从设计推导最佳解时,却始终受限于庞大的数据需求与冗长的训练时间:「如果我们能建立一个机器学习模型,不仅能预测设计图案在晶圆上的成像,还能直接反推出解决方案,那将是我们产业的圣杯;」然而,以往生成数据与训练模型的时间甚至比直接执行ILT还长,难以落地。
如今,生成式 AI 的加入改变了这个格局。彭丹平指出,初步成果显示以AI生成的光罩图案虽与原始数据不同,但成像品质更佳,展现「超越数据本身」的潜力。他将之比喻为一种「不求人」(bootstrap)的过程:「数据只是让模型起飞的跑道,真正的飞行,是透过不断最佳化,逐步超越数据本身;」而这样的突破,将根本性地解决先进制程中「好数据难求」的问题。
展望未来,他再次强调机器学习、GPU与曲线光罩「三剑客」将共同推动半导体制程走向新时代的无穷潜能,并以演讲开头提到的小说名句「All for One」的下半句「One for All」作为总结,预言半导体制程技术与AI将「相互成就」:没有先进半导体制造,人们不可能享受到AI工具带来的各种便利与效率,而AI也正为半导体技术的持续进展带来贡献,成为业界推进摩尔定律极限的关键力量之一。
如欲了解更多,欢迎至:机器学习加速曲线光罩ILT配方最佳化,助攻先进制程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