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风暴与科技业的诸多挑战(14):留下一线生机
留一个伏笔,掌握最后的生命线。意思是你如果不够强大,像是乌克兰人一样,手上没有一张像样的牌,那你就等著任人宰割了!臺积电董事长魏哲家说,盖一个厂大约需要2.5年,而且这是在水电、土地不缺的情况下。要盖3納米的工厂,一次三条线,如果能调整到符合客户需求大概要5年。例如硫酸等化学材料,在美国购买的话是5倍的价钱,从臺湾运到洛杉矶,再用卡车送到凤凰城,这样还便宜很多,如果您是企业家会如何算计呢?当年在亚利桑那州帮英特尔(Intel)盖厂的那一批人,早就不知去向了,工人、施工机构都要从亚利桑那州以外找,再碰到每个州的立法条件不同,光是1.8万条的法规修正就花了3,500万美元,可以想见在臺湾以外的地方设厂,难度比大家想像的更高。这一路相随的是帆宣、益登等这些臺湾设备公司,帆宣董事长高新明说,我们早就等在亚利桑那州了,臺积电要什么都全力配合。对比美国高高在上的要臺积电去美国投资,日本却是戒慎恐惧的深怕臺积电不高兴,臺日之间的互动,从以往日本人俯视的角度,换成平起平坐。但日本厂有更大胜算的关键,是日本的产业文化与本土产业需求。过去臺积电确实也可以从日本拿到不少订单,但以后就近供应,而且Sony、电装(Denso)那些参与投资的日本公司都是长期经营的业者,两者合作是臺日双赢。在臺积电决定再加码投资1,000亿美元时,川普(Donald Trump)改口说:「算他们厉害」。但不是臺积电厉害,而是臺湾无论在地缘政治或科技产业发展的路径上正处于要冲,这种「要害」地位才是让臺湾不可或缺的关键。川普不是因为爱臺湾而松手,是因为搞不定臺湾才放手的。那什么样的情况川普会松手、放手呢,如果臺湾「认怂」,或者不知死活,那么美中都会把臺湾当弃子打!MAGA现在是全世界的人共同的理解,但我们都知道川普理解的「美国再度伟大」,背后是美国优先、美国唯一。我常说,美国是以科技为利器,以金融、军事为后盾,不断的建构新的游戏规则掌握全球的霸权国家。金融的利器中,最关键的显然是美元与关税。臺积电戒慎恐惧,但臺湾并没有准备好中央研究院院士庄炳湟问,工厂搬到美国是美国暗示「臺湾必将回归」的信息吗?臺湾朝野在面对臺积电宣示在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时,各自表态的内容差距很大,甚至有些离题。国民党说「淘空臺湾」,民进党反击说当年马政府赞成西进是「布局」,今天臺积电到美国却成了「淘空」,两党完全没有共识,也没有论述的能力。那么赖总统问张忠谋的时候,张忠谋应该怎么回答呢?问的对象、能力、经验不同,善于回答问题的人经常可以因材施教,所以我想知道赖总统是否问对问题,甚至问对问题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平常不曾参与科技业的问答,就如同曾国藩说的:「未闻平日不能早起,而临阵忽能早起者」。我也常说,在網絡时代,加上有了人工智能这个工具之后,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但关键是您问对了问题没有?如果总统问错问题,那是谁的错?当然是幕僚的错。总统并非无所不知,甚至我们本该就不要期待总统无所不知,总统基于国家战略上的需要,以及自己的道德高度向社会贤达请益是天经地义,而幕僚做好规划乃是常态。但关键是赖总统的科技战略幕僚是谁?或者有哪个高瞻远瞩的智库专家已经做好准备,为总统府准备了十套、八套剧本。不久前,与一家超过200亿美元的大公司CEO谈起多变的时代,企业应该如何因应时。这位CEO说,虽然他反对,但他幕僚告诉他,应该花一笔钱找顶级的顾问公司做幕僚。臺积电到美国投资明明有动摇国本的疑虑,政府的方法还是找几个人「盍各言尔志」,那么这到底是谁的问题?臺湾明明已经是个年均3.5万美元的中高所得国家,2024年超收税金5,200亿元,但国家战略还在土法炼钢,明显有人失职,或者根本是「掉以轻心」。赖总统求教于张忠谋、魏哲家,这是礼贤下士,还是礼失求诸野,甚至是束手无策的不得已之举?如果我们知道2024年臺湾中央政府岁出总预算是新臺币2.88萬億元,以32:1美元计算的话,正好是900亿美元,那么动辄投资1,000亿美元的臺积电,以及一年资本支出总额高达400亿美元的臺积电,用「富可敌国」来形容,才是贴切的说法。
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