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风暴与科技业的诸多挑战(8):主权AI

黄钦勇
2025-04-11
产业观察-583
2024年Top 20 EMS业者净利率
2024年Top 20 EMS业者净利率

现在我们看到的Open AI、DeepSeek,都只是早期投资的基础建设与游戏规格的制定者,现在的投资是为了在下一个阶段掌握整个行业的领导权与主动权,对国家而言,这也牵涉到「主权」的问题。

当AI无所不在时,许多重要的国家都在思考「AI主权」的问题,甚至是「技术主权」的自主性,现在中国也会禁止美国人投资中国的敏感科技或企业,这同时没有人能忽视網安的重要性。

牌桌上的赌注愈来愈大,臺湾人看得见的是臺积电动辄一年300亿~4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但背后还有量子技术、In-Memory Computing、材料科学、能源融合技术的挑战。

一位能源专家说,开发新能源固然重要,但在數據中心内,把能源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绝对是一件重大且高难度的工作。现在不仅英国积极投入能源领域,连以核能为主要能源的法国都没有缺席。

现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的军备竞赛,他们无法从军备竞赛中获利,创投资金也无法投资在这种旷日废时,且投资金额庞大的项目中。

我们认为金融机构真正的机会在于终端设备,以应用驱动的边缘运算商机。果真如此,中国极可能在边缘运算与差异化的事业模式比美系的业者更容易营收获利。

研华科技的董事长刘克振说:2025年研华只有「Edge Computing」这个关键字。我回应边缘运算应涵盖电脑、手机等两种成熟产品,加上智驾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智能眼镜等新兴产品,以及智能制造为工业电脑带来的无限商机等三大类。

在个人电脑与智能手机这两种成熟产品上,臺湾与中国业者是主力,也隐约的在产业中各领风骚。全球智能手機的商机约13亿~14亿支,个人电脑市场一年的商机约2.5亿臺,两种产品的经营模式因为经济规模不同而有不同的样貌。

NB单一型号的订单量可能在20万~30万臺,而手机的订单可能是上百万支的规模,前者臺湾业者除了有起步较早的优势之外,订单大小不同也是臺系业者擅长的优势,因此至今为止臺湾的主力大厂,依旧是美国知名品牌倚赖的供应商。

在未来「Made in China for China」的战略诉求下,臺商的NB生产体系会将满足当地需求的生产现保留在中国,其余承接美系、臺系品牌订单的生产线慢慢往外移动也会是个必然的趋势。

对制造大厂而言,NB已不是获利的主力,而中国业者而言,也是食之无味的商机,短期内这个边缘运算的商机不能算在中国的帐上。但从iPhone上市后开始逐渐成熟茁壮的智能手機与红色供应链,在手机市场上结合制造与市场的优势,成为今天不可替代的供应链。

我们看到全球前100大的EMS制造大厂中,两岸业者合占了3分之2,如果更聚焦于前20大EMS厂,臺商在规模上虽然领先,但前20大的总数仅有7家,不如中国的9家。臺湾的7家业者包括富士康与电子五哥,而新入榜的是生产服務器的纬颖,如果没有人工智能带来的商机,臺商的领先地位其实岌岌可危。

DIGITIMES估计前20大EMS制造厂的产值是5,859亿美元,而中国的9家业者产值1,307亿美元,占比22%,臺商7家业者合计3,851亿美元,占比57%看似还有一段距离。

但真正的关键是规模庞大,2024年营收高达2,137亿美元的富士康。而且富士康与电子五哥主要的生产线都在中国,这也是我们定义红色供应链的困难之处。

不可否认,红色供应链带来中国是世界工厂的美誉,也可以从中国进口的半导体窥知、判读产业实力,但现在大家最关切的议题是这些大厂搬离中国的速度有多快,影响有多大?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