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风暴与科技业的诸多挑战(7):中国如何在半导体产业突围

黄钦勇
2025-04-10
万里路-582

相较于晶圆制造业处处受限于设备,以中国本土市场商机为基础的IC设计业,显然有更乐观的目标。根据DIGITIMES估计,2024年中国IC设计业的产值为358亿美元,2030年可望达到732亿美元,年均可以有两位数的成长。

从智驾车芯片到EDA设计工具,中国要面面俱到,各个领域都培养出自家的领导厂商。华为的海思系统、寒武纪(Cambricon)负责AI加速器、地平线机器人(Horizontal Robotics)负责ADAS、矽力杰(Silergy)被誉为中国的德州仪器(TI),也各自扮演角色。

但部分知名企业如海思并未上市,因此外界难窥全貌,包括中国的上海韦尔半导体(Willsemi)、格科微(Galaxy Core)在内的IC设计Top 30,大约贡献整个行业产值的40~50%。

以地平线机器人为主的中国ADAS商机,在2024年已经创造出20亿美元的商机,到2030年时便可达50亿美元,显示中国不断创新的新兴领域,正是中国IC设计业成长的温床。

韓國Rebellion也是这样的公司,这是家市值15亿美元的新公司,也是韓國IC设计业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很年轻的共同創始人与技术长吴镇郁说,他们也会开发軟件的应用环境,目标是「Outperform than NVIDIA」,希望2~3年内有机会挑战NVIDIA。

多数臺湾IC公司想的是Design Service,但相较于臺商的保守,Rebellion与许多中国公司显然更具挑战顶级殿堂的企图心。

不含先进封装事业的话,2024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是1,200亿美元,到2030年可达2,600亿美元,晶圆代工业被称为一个人的武林,除了臺积电维持稳定成长之外,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到2024年底时,市占率已经跌到8%,而中芯国际还维持接近6%的市占率。

但到2030年时,中国不仅有中芯,还会有华虹与海思的晶圆厂参与角逐,届时中国的晶圆代工业会有17.5%的全球市占率。

中国晶圆代工业产值,2024年时为218亿美元,估计到2030年时可达454亿美元。看似有不错的成长,但关键是臺积电的市占率也将从2024年的65%,提高到2030年的70%。

相较于产业的总营收成长与否,产业界最关切的是中国>=8納米的先进制程能有多少突破。DIGITIMES估计,届时>=8納米的中国先进制程占比仍不会太高,28/32納米等级的芯片仍会是中国生产的主力。

除了中芯之外,华虹与华为也会有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华为集团旗下可能会有几家公司,透过整倂等手段扩大规模与影响力,而外来的臺积电、联电在中国的分公司则将慢慢式微。

基于半导体业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中国业将以「信创計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novation;ITAI)突围:先从国家级計劃著手,慢慢扩及国营企业、民营企业,目的是全面取代外资。

中国中央政府甚至从CPU、OS与Database solutions都全面发展,并指定特定公司负责。中国以2028年为检视成果的关键年,希望届时能有70%的自给率。

中国微影设备的突围

传言华为体系的半导体制造厂将在2025年第3季导入EUV设备,而微影设备使用LPP(Laser produced Plasma)与LDP(Laser-induced Discharge Plasma)两种技术。

而ASML用的是LPP,现在中国宣称可以用LDP解决光源问题,在民族主义的驱动下,任何正面信息都被无限放大,我们必须从负面新闻中寻找正面的价值。

此外,光源技术必须与多家供应商共同连结的系统化作业要很长的时间,我们认为最快也不会早于2028年。许多未经确认的假新闻到处流窜,甚至干扰企业做出正确的判断。但也因为假新闻,才能显得经过多重验证的科技新闻带来的价值。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著有《决胜矽纪元》、《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數字臺湾》、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中国、欧美、亚太主要城市。
智能应用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