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信创計劃」以自主产能、技术替换外资、进口产品是既定政策,但已经购买的半导体设备可能暂时闲置,因为没有订单并不装机,显然中国采购的半导体设备并没有充分利用。
中国最近流传的微影技术是还在实验室的技术,并未商转,中国小粉红一面倒正面吹捧,背后是过度扩张的国家主义,离实际上可以商转的技术还有很大的距离。
危与机总是共存,甚至并行不悖。经川普(Donald Trump)动过「易筋」之术的美国,将会改变全球化的格局。主要的国家都想自保,「主权AI」只是个起步,更多国家希望建构自己的生态系,那么对臺湾而言是机会还是挑战?
此外,当资本的流向从过去两年过度集中于以數據中心为核心的HPC,在DeepSeek搅乱一池春水之后,未来离「边缘运算」(Edge Computing)当道的时刻并不远,而边缘运算更要有所区隔,因为他们面对的样貌也有所不同。
传统的PC与手机是一块,新兴的产品在产销两端都有不同的样貌,而穿梭在传统与新兴产品之间的可能是影响深远的「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的中间环节。
手机产业在2007年iPhone出现后的将近20年,中国是最大的获利者。一方面14亿的人口带来庞大的数据流量,让本土的新创公司拥有一个发展的温床,而背后是2000年前后大举前往中国建构生产体系的NB业者。
在NB产业的连动支撑下,中国本土的红色供应链崛起,加上日益繁荣的内部经济,以及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的经验,让中国人信心爆表,也显露了与美国一争长短的自信心。
如果我们说手机产业是福星,其余产业围绕在手机产业的周围共创、共荣、共享应该并不为过。现在全球十大手机品牌有八家中国品牌,中国手机厂不仅在新兴国家大发利市,甚至在非洲都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中国人以乡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智能手机的时代发挥到极致,并且将竞争优势扩张到新兴产品上。哪些产品或产业将成为下一个阶段走向边缘运算时的关键产业呢?从电动车到智驾车的发展路径上,我们要面对中国的电动车已经走出国门,全球的电动车过半来自中国,下一个接手的就是智驾车。
当然在智驾车的发展过程中,牵涉到軟件的部分会有国家主权的问题,西方国家不会轻易放手,中国面对的挑战远比单纯的把电动车,或者上下游产业一起往国外送的模式困难。
从NB、手机产业延伸而来的电子产业供应链已经非常完整,在电动车之前,中国的网通设备、无人机产业已经席卷全球,只是在美中贸易大战之前,大家心照不宣而已。现在中国在新兴产业上的领导地位更从无人机进化到人形机器人、智能眼镜。
以NB为主的PC产业至今还控制在臺湾手上,没有强大的PC产业,臺湾也不可能在服務器的上下游产业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