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天生就是实验AI最佳的场域,AI机器人产业谈的是如何从2D进化到3D、4D以及无限延伸的可能,我听到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极限,更多是事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高瓴投资总裁张磊特别强调「中国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事业模式创新的领导大国」,来自中国的新创业者让人印象深刻。
新加坡政府每年提拨GDP的1%用于「Funding」新创产业,如果以臺湾8,000亿美元的GDP总量对比,臺湾可以拿出80亿美元。注意,他用的词汇是「Funding」,不是用来办活动、补贴研究机构的费用。
ChatGPT改变世界,DeepSeek带来风暴
ChatGPT推出之后,NVIDIA扶摇直上,大家在赞美的同时,也有不少有心人在思考如何取而代之。我又想起Andy Grove说过的话:「如果您是产业领袖,别人会想尽办法取代您,直到您一无所有」。
中国的DeepSeek开了门,会有更多新创公司走上这条路,甚至看似坚不可摧的半导体制造也很难避免。我们可以预期前沿科技加速发展,更多的机会将来自边缘运算的商机。机器人的控制会从2D、3D一直走向多元控制的结构,应用驱动是必然,也会给亚洲庞大的人口结构带来机会。
數字分身(Digital Twin)的概念,一开始被用在AR/VR/MR的消费性的应用上,未来却很可能直接导入到智能制造领域。就像量子电脑一样,这不会是20年后才会兑现的新科技,而是10年之内将会活生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硬件设备的演化也可能比大家想像的更快,但如何教育使用者,让这些新科技成为大家熟悉的应用则是个高难度的挑战。「规模」,甚至是「超大规模」(Hyperscale)才足以掀起市场上的新浪潮,但我们都要面对供应链上人为干扰的挑战。
但以后的终端设备绝对不会是「iPhone Like」的产品,如果这些产品一起点亮时,我们会从太空看到一个高亮度的地球,而从2025年初CES展中展示的智能眼镜来看,崛起的大多是中国的厂商。
DeepSeek不仅挑战了OpenAI,在导入智能座舱、智驾车应用之后,进一步为中国軟件松绑,成为中国人口中的一大胜利。而中国也将自订标准,例如在智驾车的规范中1,000米以下是低海拔,但中国在科技演化的过程中,会定义出低海拔的相关规范。
而在这些议题上,中国的战略是「Easy to adopt」,让大家共享生态系,一旦参与者更多,淘汰更激烈,中国企业获胜的机率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