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物联网 建构智能工厂
各国推动工业4.0的策略方向各自不同,因为每一个国家制造业的环境及遭遇的困境也各不相同。以我国政府正在研拟中的「生产力4.0科技发展方案」为例,被视为可以推进工业4.0的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是以三大科技主轴来推动先进制造,分别是智能机器人(Intelligent Robot)的智能制造技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全线侦测监控技术和巨量数据(Big Data)的数据撷取分析技术,推动产业朝设备智能化、工厂智能化与系统虚实化发展,并以工具机、金属加工、3C、食品、医疗、物流与农业为七大应用领域产业,来加速提升附加价值与生产力,以创造产业下一波的成长新动能。
机器人让智能制造蔚为成形
以3C产品为例,过去的生产目标是要求「853」,也就是85%的产品要在3天内出货,但由于3C产品生命周期愈来愈短,对于制造速度的要求已经提高,成为「985」,也就是95%的产品要在5天内出货,而且因应消费者的要求瞬息万变,产品设计及制造未来势必要走少量多样,才能因应当前的制造趋势。
台湾3C产业过去的代工模式,主要是以大量、平价及标准化的商品为主,尤其是Wintel时代,台湾3C代工业者只需要跟着Wintel的最新技术蓝图走,设法压低人力、厂房及土地成本,就可以制造出价廉物美的3C产品。即使台湾本土的人力成本上扬,业者仍继续仰赖中国大陆的低廉人力及土地成本,也创造出称霸全球近三十年的3C代工王国。
但如今的中国大陆,也正在面临人口红利衰退的现象,即使是将工厂搬到中国大陆内陆或转移到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也不行,因为劳动人口没有想像中这麽多,物价水准也不低,对于成本控制帮助有限。
既然无法仰赖传统人力,自然就需要更聪明的机器人。经济部次长沈荣津也指出,工业4.0的核心,其实就是机器人,不但可以用来从事重复性高或环境较差的工作,提升生产效率及制程精准度,更重要的是,当人力资源释出可以进行更高附加价值的工作时,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能性也跟着提高。
日、欧机器人产业虽然早已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但大多是跟着汽车业及重工业发展,反观台湾则是以汽车业与电子业对机器人需求最多、用得最广,工业局金属机电组长沈维正表示,台湾现在主打工业用机器手臂,未来希望可以推广到全工业领域。
如工研院所开发的「产业机器人智动化拣选技术」,运用视觉动态导引功能,提供高精度拣选超强「手、眼」整合功能,自动拣选瑕疵瓶颈,目前更已在国内知名的凤梨酥大厂试营运,未来可运用于3C产业、金属加工业上下料、食品业取放、包装、检测等服务。
因应机械手臂操作与程序专业人员的养成不易,工研院也研发出「产业机器人智能教导器」,透过平板电脑运用使用者导向的人性操控界面,用一只手指就可以直接操控机器手臂,具有产业机器人智能交互式路径规划技术,提升产业机器人操作的直觉性,即使是非工程人员也可以快速上手。
另外,因应生产力4.0智动化趋势所研发的「安全型触觉机器人」,具有世界领先的挠曲包覆、高密度碰触传感防护功能,提供人机协作生产的最佳解决方案,具有产业机器人作业安全防护技术,包括碰触即停、警戒区域机器人动作调控等功能,提供无死角、全面防护人机操作安全,而且所需安装成本低,极具国际市场竞争力,可运用于3C产品组装产线、食品包装业取放及工厂协作机器人,预计明年第1季可开始服务业者。
至于民间业者方面,也是活力十足,在民生工业领域耕耘数十年之久的富堡,因为熟悉产业制程知识,于是寻求专精机械手臂制造的上银和智动化设备控制器的新汉,合作开发出「全球民生用纸业机器人」,可以应用于民生用的湿纸巾、面膜、纸尿布、卫生棉等大量自动化生产,不但节省人力,提升生产效率,未来还可和销售及售后服务信息结合,堪称是工业4.0在台湾的本土型应用。
物联网及巨量数据 串联智能工厂运作
智能工厂是生产力4.0发展的重要关键,其中包含的技术如物联网、虚拟化、巨量数据、云端运算等,发展焦点在于如何让完整的制造流程,可以透过信息系统连接起来,经由站点传感、数据蒐集、处理计算、与数据分析等,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如西门子Amberg厂的生产、物料搬运与信息流部分,已有75%自动化,包括可自动记录各种能源使用状况、减少机台能源耗用、并厘清非生产时间的能源浪费。上银科技董事长卓永财指出,工业4.0起飞的基础,最关键的零件就是物联网使用的「传感器」,必须要能在台湾研发生根,台湾才能发展出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4.0。
国家实验研究院目前也已组成物联网传感器产学联盟,成员包括上银、车王电子、联发科、研华宝元等四家公司,同时还纳入学术机构如交大、清大及中正大学,就是希望能将企业的know-how及需求和学界接轨,推动国内自主研发传感器,并培育人才。
另一个攸关智能工厂运作的技术关键,就是巨量数据分析技术。由于新一代的生产制造理念,是透过机器人及物联网来扮演劳动工作的「操作者」,原来负责操作的人类,应该要升级为生产过程的「设计者」、「决策者」及流程的「管理者」,若能将机器人及物联网上的生产信息加以蒐集分析,可望成为提升生产良率与效率的重要关键。
举例来说,LED制程参数数据有配方资跟机台数据,透过持续收集生产数据,将不确定性数据结构化,并且透过巨量数据分析处理智能化,然后进行数据呈现决策分析,就可以让生产过程持续最佳化,提升效率与良率。若是搭配上订单/需求的分析预测,不仅能减少成品库存数量,更能依照市场变动进行进料需求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购料支出。
羽冠电脑总经理 郑沧光 表示,巨量数据在生产力4.0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整合ERP、MES、SPC等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另一方面撷取生产设备/厂务设施监控系统的制程及环境数据,然后经过专业的数据萃取和分析判断,最终在制程、品质、生产排程、设备效率、及节能减排等五个面向,提供创新或改善,而为制造业者创造出独有的竞争优势。
从智能制造到创新营运模式
卓永财指出,生产力4.0可以效法德国堆动工业4.0的精神和做法,就是「合作夥伴生态系统间的竞争」。如上银和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厂美商应材合作,发展机台专用的线性滑轨,可以在24小时运转下,依然维持3年的生命周期,反观应材的日本竞争对手却只能维持1年,应材打赢了,上银也可以因此受惠,这就是生态系统间的竞争。
台大机械系特聘教授兼严庆龄工业研究中心主任陈炳辉也指出,世界制造强国如美、德、日、中、韩,都已不约而同的努力推动工业4.0,在技术的层面上,各国采用的技术其实大同小异,因此真正的决战点,应该是谁能提出创新的营运模式,除了增加生产力外,才
能让国家的产值快速倍增。他因此恳切呼吁,要推动生产力4.0,一定要抓对方向。
- 工业4.0掀产业浪潮 台北国际自动化工业大展彰显助力
- 从工业4.0到生产力4.0
- 机器人+物联网 建构智能工厂
- 该如何看待自动化的「眼睛」?
- 设计软件让3D打印更有想像力
- 自动化视角的工安观点
- 机器手臂移动供电系统的「隐形冠军」
- 提高运动控制稳定性 Aerotech展示先进调机工具
- NI 针对工业物联网推出新一代控制系统
- 普诠推出一系列吸震制震缓冲材料
- 研华整合自动化与云端 促进工业4.0
- 迅智推出首创机械手臂专用自动贴标机
- 宜鼎国际协助客户打造智能联网系统
- 2015台北国际连系工业展 启动工业4.0新时代
- 智能自动化 引领迈向下一波产业活路
- NACHI展示最新轻巧小型机器人
- 研华宝元让IPC机器人商业化
- 皮尔磁新品牌强调自动化All in One
- TSLG耐落 螺丝防松首选品牌
- 台北自动化展8/26登场 凌华科技聚焦工业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