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Air缺席中国市场 立讯代工承压、富士康地位稳健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1
MongoDB
Event

iPhone 17 Air缺席中国市场 立讯代工承压、富士康地位稳健

  • 杜念鲁台北

iPhone 17 Air缺席中国市场,立讯压力不小。李建梁摄
iPhone 17 Air缺席中国市场,立讯压力不小。李建梁摄

随着苹果(Apple)最新一代iPhone 17系列正式上市,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开始进入换机周期,近日开卖以降从各地传出信息可见,市场对于iPhone 17系列有一定的接受度。

尽管iPhone 17系列在中国开放预售后,依旧展现热度,部分型号甚至交期延宕。不过据了解,这次推出的4款新品,由于iPhone 17 Air 全面采用e-SIM-only设计,无法符合中国当地监管要求,因此在中国尚未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这也使iPhone 17 Air在全球市场的话题度虽高,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单一智能手机市场缺席,让出货前景蒙上阴影。
 

熟悉苹果供应链人士透露,这次iPhone 17 Air的NPI(新产品导入),虽仍是由富士康负责,但在初期订单分配时,数量上却没有明显区隔。由于NPI代表在新机种量产初期的导入与稳定供应资格,通常能为组装厂带来抢先布局的机会;因此,这次立讯在iPhone 17 Air初期出货比重上的变化,理论上将为立讯创造出有别过往的优势。

不过,产业供应链业者认为,立讯能在iPhone 17 Air初期出货上取得较过往为多的分额,确实是苹果对立讯释出的善意,只不过iPhone 17 Air暂时还无法在中国上市,再加上后续中国手机业者的一系列布局,因此能为立讯创造的实际效益恐怕有限。

从市场面来看,虽然iPhone 17 Air主打极致轻薄与e-SIM-only的差异化定位,确实让有意嚐鲜的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但作为全球iPhone销量最重要区域之一的中国,因为尚未批准e-SIM的全面普及与监管,导致iPhone 17 Air暂时无法在中国市场销售。

而在缺乏中国市场的支撑下,势必削弱iPhone 17 Air在的整体销售能量。市场性及成长性均将明显受限。

即便苹果正积极与中国监管机构和电信营运商合作,试图尽快解决问题。然而一方面监管部门审批进度难以掌握;另一方面中国手机品牌业者也陆续推出具备e-SIM功能的手机,再加上涉及营运商意愿等问题,即便iPhone 17 Air能在中国推出,届时能对消费者存有多少吸引力,尚不可知。

也因此系统相关供应链业者认为,即便立讯在iPhone 17 Air的组装比重取得较过往为佳的占比,但如果销售量难以拉升,实际贡献恐怕不若预期。

还有另一股压力,来自出口美国市场的关税问题。虽然美国在2025年4月宣布了包括智能手机等20项电子产品享有豁免对等关税的资格,只需缴纳10%的基本进口税,但由于中国在基本进口税外仍须额外负担20%的吩坦尼税。

因此换句话说,立讯由中国出货至美国的iPhone 17 Air,将被课徵总计高达30%的关税,远高于由印度出口进入美国的10%。

供应链人士直言,立讯虽然在初期获得较以往为高的iPhone 17 Air组装单,但若要由中国工厂出口至美国,在目前的情境下,成本劣势相当明显,实际利润恐遭压缩。当然,若苹果愿意共同承担关税压力,则又会是另一个话题。

所以相较之下,富士康虽然在iPhone 17 Air的初期组装比重上未能取得绝对优势,但凭藉多年来积极布局的多元产能,不仅在中国仍具备大量生产、支持全球的能力,且已协助苹果在印度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不仅有效分散关税风险,也让印度产线慢慢成为输往美国的重要来源。

更重要的是,富士康仍在Pro及Pro Max等高端机型上维持主要代工地位,意味整体营收贡献度势必会高于立讯。业界人士指出,这种全球多点布局,加上以高端产品市占为主的组合,使得富士康依旧能在整体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导位置。

综合来看,立讯这次虽在iPhone 17 Air有不同于过往的表现,象徵其制程与良率获得苹果信任,且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将更进一步。但由于中国市场的缺席,加上输美关税的影响,后续将难以转化为明确优势。

相关人士认为,这次iPhone 17 Air对立讯而言,或许更像一场高调却沉重的任务,可视为苹果在给予立讯机会的同时,也借此考验立讯在生产、品质等方面的抗压性。

若立讯无法在产能与品质上缴出令苹果满意的成绩单,或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快速扩充产能,这份先机优势不仅可能沦为压力,甚至将成为未来在苹果供应链中更进一步的负担。

责任编辑: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