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华宝元让IPC机器人商业化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1
英飞凌
electronicAsia 2025

研华宝元让IPC机器人商业化

  • 林稼弘

工业4.0被誉为制造业40年来最大的一波变革,但有多少制造业者可以跟上这波浪潮?谈工业4.0,要先从工业机器人谈起,透过工业机器人,「无人工厂」、「关灯生产」这些概念都可被落实,但是一讲到机器人,想到的厂商总是德、日等大厂,台湾、大陆的中小型厂商这几年也开始投入发展,不过成效总是不彰,原因为何?「当然是大厂的压制」,研华宝元总经理郭伦毓一语点出其中关键,「这些大厂的工业机器人以前是各作各的,不过这几年标准逐渐被制定出来,在经济规模下,大厂的机器人价格自然越来越便宜」,技术精进加上价格渐趋低廉,结果就是需求出现,但是台湾、大陆两地的多数中小型厂商进不去市场。

不过大厂虽有因经济规模带来的低价优势,但在导入面并不容易,由于机器人应用的对应环境、制程都不尽相同,因此这类型机器人导入后,制造商都还需要自行安装其他软硬模块、影像设备等,除此外还要想办法与产线原有的机器人整合,这些对制造业者而言,都是需要花费大量资源、时间方能解决的问题。

RC2000兼具效能与弹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几年系统整合厂商开始着手自行打造机器人,由于系统整合厂商本身即具有产业专业知识,因此只需要找出市面上现有的产品加以整合即可,但问题似乎没有这麽简单,一切自己来的作法,效果并不佳,郭伦毓指出原因在于产品之间的整合有困难,「把不同厂商的产品兜成一具机器人并没问题,但一旦把放大到量产阶段,问题就开始浮现。」

问题症结在于目前市场并专业的机器人控制器与相关的解决方案,让系统商透过此一控制平台,可快速的量产出品质一致的机器人,RC2000的适时出现,将可满足此一需求,「研华宝元在这个领域有其独特性,」郭伦毓指出,研华宝元以最严格的工具机控制器起家,在机器人控制器领域也已有5年以上,在稳定性、完整度、性能方面,在业界都居领先地位,拥有最好的性价比,在机器人领域也以此技术为起点,RC2000是All in one的Robot IPC智能控制器,将成为系统整合商在机器人领域的最佳助力。

郭伦毓表示,不管任何形式的机器人,都有其特殊应用,因此设计机器人时,必须具备该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方能大幅缩短制造商的导入时间与后续运作之顺畅,不过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是系统整合商的市场竞争力所在,硬件供应商无法涉入,在这部分研华宝元的作法是让RC2000完成前面90%的硬件设计,但保留10%的设计弹性给系统整合商,借此调整出最适化工业机器人。

除了弹性化设计外,兼容性也是机器人设计的重点之一,由于全球机器人大厂在市场布局已久,再加上机器人的用途不一,因此产在线的机器人混搭作法无法避免,也因此兼容性必然是机器人的设计重点,对此RC2000可与目前全球4大厂商KUKA、ABB、FANUC、Yaskawa的机器人兼容链结,让产线整合更容易。

RC2000的另一个特点是将控制器微小化,使之嵌入在IPC架构中,此一作法让IPC内部留下更多空间可设计不同插槽,让系统设计者可视需求做不同应用,「反过来看,等于是厂商只多花了一些成本,就拥有一台内含高等级控制器的IPC,这将使得厂商的竞争力再次提升。」
此外有别于传统是需要大量接线的作法,RC2000的伺服、I/O则采各大厂牌如安川、松下等伺服马达的特殊实时网络标准,郭伦毓表示现在也正着手纳入EtherCAT,由于EtherCAT已被视为未来工业网络主流标准,多数制造系统都将采用此标准,RC2000将可轻易与其他制造设备串连沟通,打造出高整合性制造系统。

结合完整产品线 扮演客户最佳助力

目前市场上的工业机器人样式多元, 包括Delta、SCARA、滑轨式、多轴关节等,RC2000有不同版本软件,研华宝元会依据使用者需求出货不同版本设备,目前RC2000的多关节机器人最高可支持至6轴,郭伦毓透露目前正在研发下一系列,将可同一IPC中,安装多部RC2000,每多安装一部,可控制轴数就会往上增加6轴,一般的IPC由于受限主机端的CPU运算能力,因此轴数增加往往会受限,而RC2000由于内建CPU,不会因为增加轴数而影响到主机端效能。

随着工业4.0概念的发烧,全球工业机器人的装机量也逐步上扬,郭伦毓表示,此一产业不会像消费性产品会有爆炸性成长,其成长趋势属于长期而稳定,面对此一庞大的商机,系统整合厂商必须挑选具技术实力的硬件供应商,研华宝元结合研华旗下的ADAM、WebAccess产品线,打造出完整的机器人解决方案,初期将以台湾、大陆作为重点推展,未来的主要目标仍是全球市场。(本文由研华提供,林稼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