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应用带动监控需求
由于全球经济型态发展,朝向高度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在1900年时,全球只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但预估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70%,从目前大约33亿增加到64亿,相当于每一年地球会增加七个纽约市。
如此快速且密集的人口聚集速度,势必会为城市建设包括交通、社会、经济、污染等方面带来许多挑战,为了因应这些挑战,智能城市目前已成为全球许多城市的重要建设项目,保守估计正在建设中的智能城市超过100个,也让智能城市在2011年的整体市值为5263亿美元,预计2016年将成长到10234亿美元,2011-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2%。
在所有与智能城市相关的应用中,又以智能能控、智能交通和智能安防的需求最高,而这些应用又离不开监控应用,也让智能监控市场跟着水涨船高。以中国大陆的视频监控系统市场为例,由于中国大陆自2011年起积极推动「平安城市」,预计「十二五」计划实施后,中国大陆监控摄影机的每千人拥有量将达到25台,若考虑设备更新、出口产值增加的因素,预计2015年视频监控设备产值将超过人民币1100亿元,年复合成长率可望达23%。
前端分散及云端技术将成趋势
由于气候变迁效应日益严重,加上人为造成的暴力犯罪、恐怖攻击等事件频传,智能监控系统必须有能力处理大型化且复杂事件,也因此,过去的集中式安全系统,将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监视视讯信息与侦测事件,而错失在事件发生时之实时反应能力,影响管理当局资源调度与危机处理之效率。
经济部技术处指出,智能监控产业未来将逐步自后端集中式智能系统,朝前端分散式智能系统发展。有关前端智能视讯监控元件,包含智能网络摄影机(IP Cam, Internet Protocol Camera)、数码视讯录影机(DVR, Digital Video Recorder)、网络视讯录影机(NVR, Network Video Recorder)、影像服务器(Video Server)等之市场规模,依据IMS Research 预测将于2012 年达到40 亿美元。
此外,由于云端技术之快速兴起,部分先进国家之智能安全系统已逐步与云端技术结合。根据市调机构Frost & Sullivan研究,云端服务应用于视讯监控为一新趋势,以北美地区为例,2009?2016 年复合成长率可达85.3%。
但经济部技术处也指出,由于国内安控业者对于嵌入式与个人电脑平台的掌握能力有限,无法自行掌握智能安控软件内部程序,应用实战经验也相当有限,加上使用条件限制如天候、环境变化等因素,智能监控产品目前在应用推广上,往往会因为误判率,而使其智能功能降低,加上成本高昂,摄影机现场调整校正成本高,都是智能监控市场未来发展需要面对的挑战。
考量上述产业发展趋势与台湾产业面临问题,经济部也已投入智能监控产业技术如多重传感智能前端系统技术的开发,希望能有效整合影像、门禁、警报等监控系统,开发实时影像分析平台及建置车牌识别评估数据库,并藉由技术移转,带领业者切入高端应用市场。
其次则是开发智能园区安全系统技术,发展基于云端虚拟化、平行运算之视讯分析及图文检索技术,以及大规模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布建所需之系列工具,并与国内系统整合业者合作,于大型社区完成1,000部摄影机以内之实际场域验证,及以场域验证所发展之模块界面参考规格。
发展智能技术平台为当务之急
根据市调机构国际数据信息公司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预估,2011 年全球安全产业规模将达3,134 亿美元,可望首度超越个人电脑产业。台湾安全设备与服务产业协会估计,台湾安全产业2010年产值约新台币1,156 亿元,与2009 年相比,有将近16%成长,更高于全球成长率8.1%。其中安控电子的发展更为快速,根据外贸协会估计,2011?2015年预估每年超过10%成长。
但尽管智能监控市场趋势已然成形,但由于国内安控产业多属中小企业,不具备智能影像分析(IVA)研发能力,经济部技术处指出,未来希望能透过嵌入式多重传感智能技术平台(EMIPS, Embedded Multi-Modal Intelligent Platform for Physical Security)以取代国外进口技术,加持国内安控设备/系统业者智能影像分析功能,例如智能闭路电视(CCTV,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Smart Sensor、智能DVR/NVR、智能Video Server、智能转动倾斜放大(PTZ, Pan-Tilt-Zoom)、整合型智能安控系统、一体成型电脑(All-in One)暨工业级车牌识别监控系统等产业群聚,强化其国际竞争力,以促成安控产业未来能朝智能化技术发展,也让智能监控产业能早日成为资通讯技术产业中,制造业与服务业信息共享平台,极具经营价值的明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