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遇见智能科技 国兴中医结合华硕智能手表落实「治未病」愿景
穿戴式科技快速发展,智能手表逐渐成为辅助医疗的重要工具,在中医领域,此科技正为传统的「望闻问切」诊断法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国兴中医诊所近年积极采用华硕智能手表。院长方志男表示,智能手表可协助医师获得更精确的病患生理数据,从而优化诊疗流程与治疗品质,提升「治未病」的精准度,此一结合传统中医智能与现代科技的做法,将开启预防医学新篇章。
方志男指出,传统中医诊断依循「望闻问切」4种诊法,望诊观察气色、舌头、眼神、步态等外在表徵;闻诊透过嗅觉辨别气味、听觉分辨声音;问诊询问生活状态与主观症状;切诊则包含触诊与把脉,观察皮肤湿度、质地及全身气血循环状况。
透过这套完整的诊断体系,中医师能将患者归类为九大体质:平和体质(健康状态)、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痰湿、寒湿、湿热、血瘀,以及特异体质。
在上述诊断与分类基础中,「治未病」是中医最核心的理念之一,此理念强调在器官尚未出现器质性病变前及早调整至平衡状态,并在已有病徵时预防恶化、阻断病变恶化进程。
方志男指出,这也是中医特别重视功能性指标的原因,但传统的观察与问诊难以精准掌握睡眠深度、血氧波动或心率异常等隐藏数据。智能手表正好补足这一缺口,透过睡眠结构分析、血压监测、心率追踪与血氧浓度测量,让「治未病」落实为可量化、可追踪的实践。
从临床案例来看也印证了其价值,方志男以该院某临床病患为例,这位患者自觉睡眠良好,后来透过手表数据与医院检测,显示有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血氧甚至跌破90%;另有患者晨起胸口疼痛或胃食道逆流,经长期监测发现与夜间呼吸中止导致的血液循环不良有关。对于呼吸系统及心脏疾病患者,智能手表能持续追踪治疗效果,为医师提供清晰的改善依据。
从治未病到智能医疗 华硕智能手表融合中医与科技
不过要让智能手表真正成为诊疗工具,必须符合严格的标准,方志男表示,国兴中医诊所选择华硕智能手表,也是基于此考量。华硕智能手表通过TFDA认证,可确保量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信度:此外,血压监测功能可让医师掌握更真实的数据,特别适合白袍症或血压波动大的患者。
手表的界面显示聚焦于血压、心跳与血氧三项核心指标,可直接对应心脑血管急症的主要风险因子,比起单纯步数侦测或卡路里纪录,更符合临床诊疗需求;在配戴与使用便利性方面,华硕智能手表轻便、舒适设计,可降低部分患者抗拒长时间佩戴的机率,进而提升医师在临床监测与治疗追踪上的可靠度。
方志男最后指出,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实践中,智能手表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透过科技力量落实智能医疗愿景已是必然趋势。数码科技可不受疲劳与情绪影响,持续提供精准、稳定、客观的数据,成为中医诊疗的最佳助力。他强调传统中医讲究「整体观」,将人体视为身心与环境交织的有机体,而现代科技则以精准测量强化此一全局性的诊断视角,这两者结合可为预防医学开启全新可能,也让「智能医疗」从理念走向实际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