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震出断链危机 e-Marketplace委外趁势崛起?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1
英飞凌九月
Event

强震震出断链危机 e-Marketplace委外趁势崛起?

  • 明云青

时值断链危机愈演愈烈之际,若干资服业者认为,此对于诉诸公开Sourcing、撮合等特色的e-Marketplace平台,将有望挹注一定助涨力道,惟意欲待至平台趋于成熟,仍须加以时日琢磨。法新社
时值断链危机愈演愈烈之际,若干资服业者认为,此对于诉诸公开Sourcing、撮合等特色的e-Marketplace平台,将有望挹注一定助涨力道,惟意欲待至平台趋于成熟,仍须加以时日琢磨。法新社

突如其来的日本宫城强震,意外震出了电子、汽车等制造产业的「断链」危机,且随着震灾信息的接续铺陈,渲染力道正不断加大,完全将原本「受惠于转单效应」的期待摧毁殆尽;深究此一断链危机的成形,乃在于不少制造商皆对日厂所提供的关键零组件倚赖至钜,如今这些重要元件的生产恐将断链,势将酿成终端产品的出货瓶颈,对于台湾制造业的冲击不在话下。

值此时刻,也连带凸显1个残酷事实,长期被制造业者视为竞争利器的供应链管理、或电子化采购机制,个中纵使蕴含再完美的运筹管理功能,亦将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因为放眼这一堆协同作业平台,其运作范围多围绕中心厂这个轴心,属于封闭型供应链体系,所以倘若体系成员恰好是来自日本的关键零组件供应商,其供货能力也正好出了问题,则就算有再完善的询报价、数据管理、信息交换、供应商绩效评比…等一系列e化奥援,此时完全派不上用场。

故对于台湾制造企业而言,在中心厂部分,当下最大的渴望,便是竭尽所能赶紧找寻替代性的供货来源,且很快地进行询报价、开标、比价、议价、订购…等程序,藉以因应燃眉之急。至于零组件或中间材料供应商,纵使过往碍于种种因素,未曾栖身于中心厂所圈定的供应链体系中,此时也亟需透过1个适当的表演舞台,以提升自我能见度,好让中心厂能顺利找到;在此前提下,1个诉诸电子交易市集(e-Marketplace)委外概念的开放性平台,无疑会是迅速撮合供需两端的理想环境。

因此有业者预期,即便e-Marketplace委外观念,一直没能在市场中发光发热,也未必能顺着此次强震,立即由黑翻红,但至少能提供给制造商另一番省思与选择,时值断链危机肆虐、而传统SCM或e-Procurement意外失效之际,这一过往并未备受重视的运作模式,反倒更易展现价值。

只不过,亦有资服厂商对此抱持保留态度,认为e-Marketplace早在Y2K年代即已现身,且当时还有来头不小的海外大厂驻足其间,但仍无法避免几个大市集的夭折命运,这也意谓着,e-Marketplace平台的成功与否,其关键绝不在于B2Bi等底层技术,而在于平台经营者,能否充分了解并掌握服务对象的Domain Knowledge,且能否设计出适用亚太或大中华区产业链的营运模式,随着这些元素的到位,才可望促使用户取信于电子交易市集委外理念。但可惜的是,迄今市场上犹未出现真正「无懈可击」的e-Marketplace,未来亟需努力的空间还很大;此时硬要让它与断链危机牵上线,其立意虽佳,但仍有落实上的困难,而且似乎缓不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