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体质 ERP风潮再起
1990年代末期,企业为了因应Y2K的危机,纷纷导入ERP,因而带动ERP顾问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姑且不论ERP系统的整合度与自动化程度高低,现在的企业或多或少已部署某种形式的ERP。表面上看来,ERP市场几近饱和,然实际上,台湾的ERP市场不仅欣欣向荣,在这1、2年间的成长甚至益发凌厉,逐渐凌驾其他IT方案,成为企业主要的IT支出项目。而且,相较于十多年前,今日商业环境的复杂度更高、变化更快,ERP不但被赋予更多的期待与责任,也从早期的「流行」产品,演变成协助企业营运不可或缺的要件。
ERP风潮再起
ERP专案在台湾风潮不坠,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与其他国家的中小企业普遍以本地为主的营运方式相比,台湾中小企业比较特殊,更勇于向外发展。尤其在过去5、6年间,随着全球化浪潮与两岸关系的改变,许多中小企业营业额达到一定的规模,渐渐把触角伸往海外。在营运复杂度增加之际,不少公司开始转向ERP,以加强内部管理及资源整合效益,使得ERP服务在中小企业间维持稳定的成长态势。
第2,除了中小企业外,许多大型企业虽然已在10年前导入ERP,但经历产业变化、策略变动与业务规模的改变,企业的流程亦已调整,无论是为了确保企业竞争能力,或为了日后的购并计划铺路,不少公司开始针对本身的产业与发展策略,回头重新评估系统的适用性与健康性。
第3,2013年起,台湾将正式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企业需更改财务报表编制方法,并调整相关的系统。因此,为了遵循法规,企业一则更改现有ERP系统,纳入IFRS财报功能,二则索性全面汰换既有效率不佳的系统。
第4,两岸金融MOU签署后,银行业国际化与区域化的发展将加速,再加上ECFA的预期效应,银行业愈来愈强调海外分行的发展与流程控管,而开始评估和强化其ERP功能。
ERP的量变:跃居企业IT支出首位
根据电子时报2010年台湾Top 2000制造业e化大调查指出,2010到2011年间,ERP将占企业商业应用类软件支出超过4成,为所有商业应用类软件项目的最大宗。虽然台湾ERP市场的发展向来稳定,但ERP专案在企业IT支出中占据如此高的比例,倒是这1、2年间较为特殊的现象。
金融海啸冲击、景气寒冬重创市场,也让企业营运弱点无所遁形,急欲透过重整来增强竞争力。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因为ERP涉及各环节与各部门的作业流程,所以便成为企业最重视的方案,相较之下,以往颇为热门的SCM或CRM等IT专案,因为只能改善部分流程的效率,必要性便相对降低。另一方面,有些企业也表示,既然经济环境不佳,业绩不如以往,正可趁人力与时间较为充裕之际强化ERP,坚实企业的系统、策略与流程面,才能「先蹲后跳」,待经济好转后迅速成长。
ERP的质变:结合BI 创造综效
除了量的增加外,ERP市场的「质变」更能突显出新时代ERP的特殊性。以往企业导入ERP时,多半仅着眼于提高流程效率,但是,ERP毕竟只是1个平台,如果要真正改善营运体质,还需要企业策略、组织和文化的改变和支持。
早期有些公司导入ERP是为了减少人工与纸本作业流程,现在,大多数企业主普遍已体会到,ERP真正的好处是能提升整体流程效率与提供实时性的信息,不过,企业还要有能力从众多数据中筛选出有用与重要的数据。这方面的需求其实也反映在上述的调查结果中—台湾企业计划投入近2成的IT支出建置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报表系统。透过ERP与BI的搭配,企业才能全面整合流程面和信息面,把从营运各环节蒐集到的信息做最有效的运用和分析,进而预测市场趋势、防堵风险,以创造差异化优势。
对台湾厂商来说,ERP与BI的结合更显迫切。很多台湾IT制造业采OEM或ODM的营运模式,因为交易量大,再加上必需及时反应客户需求,向来很强调系统的效率,所以,台湾厂商的ERP系统不但定制化和复杂度程度非常高,对系统自动化和机动性的要求也远高于不少国外企业。ERP系统如果仅具基本功能,或原封不动移植国外的「最佳实务」,不见得有能力因应潜在的风险和流程优化的挑战。因此,对台湾企业来说,除了ERP外,还应导入「商业分析与优化服务」(Business Analytical and Optimization Service;BAO),以加强信息分析的能力与品质,进一步提升ERP的价值。
ERP:企业转型催化剂
ERP若要发挥最大效益,企业需先跳脱「系统导入」的框架,把ERP视为带动企业转型的催化剂。现在各型企业或许都有ERP系统,但其功能面或整合性不见得完备,而新时代的ERP是要透过ERP专案,从流程开始,逐步落实体质、政策、控管和风险管理等层面的优化,全面强化企业体质。
为什麽ERP能促进企业转型呢?因为ERP系统是端对端、跨部门和跨业务的,所以,和其他的IT方案相较,ERP涉及的广度最大,也最有可能全面带动内部流程和体质的改善。再者,ERP系统让大家「看数字做事」,可为企业提供统一的决策标准,甚至成为变革管理的一种手段,在组织僵化或出现利益冲突时,藉由重新检视流程,排除内部问题并启动转型。从此观点看来,现在的ERP已不是IT专案,而是攸关企业效能的业务专案,且是需要高层主管支持和各部门投入的重大工程。
历经10多年的发展,台湾的ERP市场已相当成熟,ERP若仅停留在加强报表与数据准确度或提升存货管理等功能,已不足以满足企业需求。在企业迈向新时代的挑战之际,「ERP下一章」已然揭开序幕,未来的ERP势必得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让企业在强化业务控管之外,还能促成政策变革、文化改变以及企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