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英雄,总是成群结队而来
今天是大椽(DIGITIMES)创业25周年纪念日,年轻一代的编辑建议以《矽岛.春秋》为题,拍摄一部纪录片,并以《礼记.月令》中的节令「启蛰、见虹、秀生、始收、雁乡」,分别记录台湾科技产业发展的历史。1970是「启蛰」的年代,台湾退出联合国、与日美断交,加上两次的石油危机,台湾人惶惶不可终日。但没有人可以预知那个困顿的时代,竟然是个细雨轻雷惊蛰前的时代。1973年胡定华、史钦泰开始在工研院工作,1974年启动到美国取经的RCA计划,同年富士康、神通创业。1975年光宝的宋恭源在失业与创业中做出选择,1976年宏碁创业,那是台湾新时代电子业萌芽的时代,我们以「启蛰」定义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不赞美特定的英雄,因为这些英雄是成群结队而来。RCA计划里的胡定华、曹兴诚、杨丁元、史钦泰、曾繁城、蔡明介等人都是英雄,创办富士康与光宝的郭台铭、宋恭源是英雄,而在1980年代以个人电脑为主轴百花齐放的「见虹」时代,苗丰强与施振荣也是英雄。1980年代是个人电脑产业蓬勃发展的年代,宏碁与神通的小教授、小神通互别苗头,也走出从仿造的个人电脑,走向IBM兼容电脑的时代。与此同时,从生产计算器事业衍生出来的仁宝、英业达、广达成为NB产业的核心,许胜雄、叶国一、林百里各自走出一条路。而华硕、微星、技嘉、精英,不仅帮台湾建构一个横扫全球的主机板产业,衍生的和硕是电子五哥中脱颖而出的新兴业者,而微星、技嘉也在电竞、服务器等新兴领域超凡入圣。至于显示设备的产业,除了显示器之外,更延伸到面板、工业控制、车用电子等新兴商机。2000年前后,刚刚经历过亚洲金融风暴的台湾,天空上看不见乌云,在WTO架构下,透过国内的廉价劳力与社会成本,建构一个在全球化时代最具竞争力的ICT产业供应链,从NB、手机、服务器到半导体,台商无役不与,也都成果辉煌,我们以「秀生」来定义这个伟大的时代。2007年iPhone上市,双向的数据流通,加上2008年国内成功的举办奥运,红色供应链崛起,台商瞻前顾后地进入「始收」阶段,纬创、可成等公司出售国内生产基地给在地业者,并开始布局产销双轨的新时代。2018年川普挑起中美贸易大战后,归属于西方阵营的台湾开始调整产业战略,更多的台商回流,开启了「雁乡」的时代。现在台湾人打群架,最不需要的就是特定的英雄偶像,我们也深信「大军未到,信息先行」的道理。DIGITIMES的中文名称是「大椽」,椽是屋顶上的横梁,「大笔如椽」是信念,而《春秋》是褒贬时事的史书,以《矽岛.春秋》为名,背后的意义是为产业喉舌,我们希望能跟卡塔尔王国的「半岛电视台」一样,为台湾的电子业提供专业信息,也在国际社会上为台湾发声!
2023/4/17
话说天下大势(7):如何延续台湾半导体传奇?
奇景光电CEO吴炳昌在台湾IC设计产业白皮书论坛中指出,从财务回报而言,台湾很多IC设计公司都有获利,既然获利为何还要跟政府争取资源,或者甚至影响政府政策?吴炳昌强调,IC设计业是脑力密集,且是全球关注的产业,相关产业政策不是与国内其他产业对比,而是应从国际竞合的角度思考政策的有效性与必要性。DIGITIMES也认同,IC设计业是真正与终端设备客户对话的窗口,在未来应用驱动的时代,台湾拥有强大的IC设计产业是幸运,也是资产,怎可没有国家级的产业战略或布局。一般社会舆论要求的产业公平性,恰恰成为今天台湾面对国际竞争不公平的环境。以两岸前三大IC设计业者的租税负担率为例,国内前三大业者是7.1%,而台湾是13.1%。在国内,重点栽培的IC设计业者,前五年免税,第六年前租税费率是10%,都比台湾优惠甚多。其次,台湾的晶圆制造业蓬勃发展,且拥有结构性的优势,台湾政府预算与台积电营收相近,就算补贴也是杯水车薪,我们认为晶圆制造业对政府的期待是水电、人力等基础建设的需要,更需要或值得政府政策支持的反倒是IC设计业。企业的附加价值率包括营业净利、租税负担、员工薪资、折旧与资金成本。尤其是员工平均年薪,台湾IC设计业的龙头企业已经有几家超过新台币500万元,甚至高于台积电的300多万元,以联发科在台员工1.2万人估算,光是薪资就超过600亿元,对经济成长与社会公平的贡献度显而易见。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也以晶心科技为例,成立于2005年的晶心科技源自于政府的矽导计划,政府与企业同心协力,晶心科技才能在连亏10年之后反败为胜。其实这种脑力型、软件型的投资,无论胜负盈亏,产业生态系与人才、经验都会成为本土产业重要的资产。特别是现在主力大国亟欲建立本土半导体制造业,将奖励措施放在补贴生产制造,以掌握半导体稳定的供需体系。检视台湾过去的政府支持措施,可以知道政府不可能大规模补助半导体业,但将重心放在IC设计业,可能效益更高,也可以间接支持晶圆制造业,两者并无冲突。租税优惠不是在国内与其他产业相比,半导体是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当然要对比其他竞争国家对半导体业的重视、方法来决定台湾的资源分配策略,台湾过去雨露均沾的政策与奖励措施,更可能是伤害高度仰赖优质人力,高附加价值的台湾IC设计产业。
2023/4/14
话说天下大势(6):台湾与新加坡半导体战略对比
半导体产业能在台湾开花结果,其实是个美丽的偶然。1970年代的台湾风雨飘摇,退出联合国,与美日断交,产业仰赖的是加工出口区的廉价与优质人力。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在参加RCA计划之前,就是在加工出口区工作。第一个做二极管,且在台湾成为第一家上市电子公司光宝创始人宋恭源也是,他们都是在那个困难的时代,成为产业发展的英雄与见证人。第一代参与RCA计划的前辈都成了英雄,1980年代,日本在广场协议的压抑下,给了台湾与韩国半导体产业上的发展契机。基本上,台湾的半导体业是本土型产业,所有的战略思考可以专注于台湾的竞争力。新加坡则不然,新加坡一方面把制造业维持GDP在25%以上当成国家目标,小国寡民的新加坡,要发展科技产业必定要仰赖外力,基本上台湾是因为成果丰硕,各国争相礼聘、邀约,是「Inside-out」的产业议题。新加坡没有本土工业,却有9座晶圆代工厂,这些来自海外的企业设厂,基本上是「Outside-in」,但不能说新加坡半导体业是「无根」的产业,新加坡的贡献在于「把公务当成商务在运作」,政府的公共服务就是贡献,也创造非常杰出的产业价值。李显龙说:「新加坡将在中美两强中找到最恰当的平衡」,一旦政治上取得平衡,就可以取得在商业、经济上最大的利益;而经济上的连结,也可以促使新加坡以小国周旋G2两强之间。但新加坡行,台湾为何不行?限制在哪里,不如新加坡的内涵是什麽?台湾受到国内制衡,导致政治上的分歧与不安定,外籍学生、人才流入的意愿、数量都受到影响,特别是东协的华人,在2000年以前并不喜欢刚从动乱中脱胎不久的国内。2000年之后,两岸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同时,国内采取更开放的外资政策,但台湾却开始「Inward-looking」的政策,争执台湾是不是华人的政府,让华侨不再视台湾为母国。在大环境的现实下,台湾只会愈来愈小,连召募海外工程师、学生都受到影响。相较于新加坡的务实,台湾似乎很不识相的与国际大潮背道而驰。台湾能找到与国际结盟的可能方案吗?全球念电机、资工的科技人才是有限的,而台湾是最成功的典范,只是缺人、少地的台湾,真的能够再创奇蹟,更开放、具前瞻视野的产业政策将会是成败的关键。
2023/4/13
话说天下大势(5):印度成为制衡国内的力量
相较于其他产业,IC设计业对于少子化与本土科技人才不足的感受显然更为深刻。根据DIGITIMES调查,印度当地雇用的IC设计人员是5.6万人,美国是8.6万人,国内是12.1万人,台湾是4.7万人。事实上,印度没有IC设计产业,所有的IC设计人才是帮各国大厂打工的专家、工程师。包括高通(Qualcomm)、英特尔(Intel)、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联发科都在印度当地有庞大的研发团队。类似MindTree这些当地的业者,也不是真正设计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半导体公司,而是为外籍业者打工的外包服务商。缺乏资本市场的支撑,印度人才楚材晋用,但这个大趋势正出现松动。在美中贸易大战的氛围中,国家结构与国内相近的印度显然成为最主要的制衡者、受益者。1980年国内改革开放之初,中印GDP的经济总量相去不远,但现在国内GDP总量超过印度6倍以上。研究国内崛起、以国内为假想敌的印度论述,成为印度菁英社会的显学,过去7年印度所得倍增,主要城市的交通等基础建设已经大幅改善,加上美国在制衡国内崛起的过程中,偏好印度、善用印度也是必然的作为。印度政府以培养IC设计人才为基础的C2S(Chips to Startup)计划,将在2022~2026年间培养8.5万名IC设计工程师。近几年,印度积极以PLI计划引领外资到印度设厂生产,印度手机的进出口,已首度在2022年出现顺差。而台系的富士康、和硕、纬创生产的手机贡献过半的数据,显示从国内往外移动的生产轨迹,正从东协的越南、泰国往印度延伸。印度的ICT产业供应链会从手机、NB延伸到半导体吗?过去几年,大家谈到印度建立半导体工厂的计划都嗤之以鼻,但预期在2030年时,GDP总量将超越日本、德国的印度,国家战略不会是单纯仰赖外资的消极作为。台湾的富士康、力积电都表达了兴趣,而印度方面也放话,将在近期宣布更具体的半导体产业战略,甚至传言台积电也有印度计划。产业信息真真假假,但三年疫情肆虐期间,印度的软件代工业与台湾NB制造业都是「Work from Home」的受益者,印度机场、高速公路、现代卖场,甚至整片的智能城市在郊区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与5年前、10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加上穆迪政府的积极态度,10年之内,印度必须被视为全球半导体业重要的角逐者,甚至可能是继国内之后,真正有实力角逐国际市场的要角。
2023/4/12
话说天下大势(4):两岸IC设计业者短兵相接
负责执笔台湾IC设计产业白皮书的DIGITIMES副总经理黄逸平指出,国内营收达1亿美元以上的IC设计业者比台湾更多,两岸在2020年前ISSCC论文数量差距不大,但现在国内业者遥遥领先,这些都是国内崛起的例证。两岸的IC设计业者中,龙头企业是联发科,2022年前三季的营收,也只有台系的联发科、瑞昱、联咏超过30亿美元,在两岸IC设计前20大公司中,台湾的三大业者维持领先。但台湾业者当中,挑战比28纳米更先进制程的公司很少,相较于国内全力发展半导体业,且从成熟制程到先进制程全面出击的产业发展战略,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台湾厂商。美国施压,进行多重管制,一方面让台商有了喘息空间,但另一方面国内业者必然在成熟制程上积极发展,实行进口替代,加上国内政府的补贴政策与蓬勃发展的手机与EMS制造业,国内的威胁显而易见。例如,用于智能电视、Android平板、真蓝牙无线耳机(TWS)、机顶盒等消费电子SoC,及显示驱动IC、电源管理IC、类比信号处理元件等,国内新兴设计业者都虎视眈眈。加上台系业者大多规模较小,如何汇整资源,成为台湾IC设计业者严厉的挑战。如果大趋势没有改变的话,到2026年时,台湾IC设计产业全球市占率,将从目前的18%下跌到17%,而国内将从现在的15%提高到18%,成为全球IC设计业的第二大国。以上的假设是基于目前的产业环境来预测的,但国内挑战并不小于台湾。超过12万名的从业人员,却只有315亿美元的设计业产值,显示国内的人力效率与单位产值不高。而太多缺乏实绩的业者分享产业资源,加上政府优渥的补贴,当然会形成过多资源追逐有限人才的弊端。与台湾最大的差异是,在美中贸易大战的氛围下,国内必须更仰赖本土市场,台湾过去以国内当地市场与来自欧美客户的OEM商机并行,红色供应链能否维持过去几年的成长动能,也将影响国内IC设计产业的发展。其次,汽车与工控用途的商机也是业者关注的新焦点。过去20年是国内基础建设的黄金机遇期,加上一带一路的需求,给了工控业者极大的商机,但基础建设已经接近饱和,以国内商机挹注产业发展的时机已过,这是国内业者的挑战。再者,2022年全球电动车的总产量接近1,000万辆,其中,国内业者贡献高达59%,如果大趋势不变的话,国内必然成为全球电动车生产大国,也可以顺势带动相关半导体的需求。从2023年初以来,国内生产与出口的电动车出现多起品质的疑虑,加上国内市场无止境的杀价竞争,国内的车用半导体产业显然出现裂缝,这是国内IC设计产业发展上的隐忧。简而言之,国内不再拥有「外卡」,未来参与国际市场的角逐时将面对真刀真枪,甚至反向的制衡,在没有国家保护、失去国内市场优势的国内业者还能出线吗?这些都是产业发展的未知数。
2023/4/11
话说天下大势(3):IC设计业是天边的彩虹?
不久前,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总裁马诺查(Ajit Manocha)在印度举办的「亚洲经济对话论坛」(Asia Economic Dialogue)中说,未来50年仍是半导体的时代,我深以为然。半导体动见观瞻,而IC设计业更是未来应用驱动时代,引领跨产业连动的关键产业,这个产业美如天边的彩虹,除了美国之外,仅台湾占有一席之地。韩国半导体业的营收是1,008亿美元,占全球比重高达18%,关键在于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SK海力士(SK Hynix)在存储器市场与IDM型态的高额市占率。但韩国的IC设计业,2022年总营收仅有28亿美元,相较于台湾有400多家IC设计业者,398亿美元的营收,其中近百家已是上市柜的公司,甚至有3家名列全球前十大厂,台湾遥遥领先,堪称硕果累累。韩国的人口是台湾的2.15倍,但台湾IC设计业的营收却是韩国的14倍,关键在于韩国电子制造业过度集中于少数几家业者,韩国在地IC设计业者的商机无法与国内产业共创、共荣,而台湾却拥有庞大的电子制造业。光是2022年,包括富士康、和硕、纬创、广达、仁宝等500家上市柜的电子产品量产制造业者,背后5,000亿美元的产值,创造将近4,000亿美元的零件需求,这些本土业者的需求,是台湾IC设计业者发展的温床。台湾电子制造业本身规模庞大,在全世界前30大EMS制造厂的营业额中,台商贡献率超过7成。NB、手机这类产品的BOM零件材料成本接近8成,台湾产业拥有先天优势,但也因为过度集中于电脑与手机,在产业往电动车等多元应用发展时,也面对新的压力。台湾IC设计业的隐忧,可以从IC设计走跌的全球市占率看出来。台湾市占率从2012年的20%,跌到2017年的19%与2022年的18%。如果缺乏有效、具体的措施,DIGITIMES估计到2026年时,市占率还会进一步跌到17%,甚至可能会被国内的18%所超越。全球半导体市场5,751亿美元的规模中,有33%进入电脑运算产品,台湾擅长NB、服务器,加上35%归属于手机为主的通讯产业,台湾也是全球主要的代工厂,因此台湾IC设计业在NB、服务器、手机的数码IC项目上也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但在物联网大趋势下,应用驱动的新格局,将给台湾IC设计业带来新的压力。汽车、工控应用、军用的商机,都是台湾IC设计业者相对陌生的领域。在繁荣的背后,台湾IC设计业有很大的隐忧。
2023/4/10
话说天下大势(2):台湾半导体产业的三本柱
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是5,751亿美元,这个数字仅包括IC设计与IDM两种类型的业者,但如果涵盖晶圆代工、封测、设备、材料、EDA/IP在内的周边生态系,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总产值,其实接近1万亿美元。从市场面看台湾,台湾的影响力只有8%,但如果涵盖半导体市场与整个供应链,台湾的比重超过17%,而且在先进的芯片制程上领先全球,这才是大家所熟悉,产业实力仅次于美国的半导体王国「台湾」。2022年整个台湾半导体业的产值是1,748亿美元,这个数据来自台湾上市柜的半导体公司产值,并不包括外资企业在台湾的营收。如果包括美光(Micron)、ASML、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或EDA等周边公司的营收,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影响力比大家理解的还要更高。台湾半导体的主力产业中,晶圆代工的产值是909亿美元,占台湾半导体产业产值的52%;封测贡献226亿美元(13%),而IC设计业的产值是398亿美元,是整个半导体业产值的22.8%。台湾的优势在于相互支持的产业生态系,小国寡民的台湾,反倒因为「小」而成为产业效率最高的国家。此外,IC设计业在台湾总体GDP中所占的比重是2.4%,虽不如半导体制造业的6.8%,但仍高于电子产品量产制造业的2%。富士康、广达、和硕、仁宝、纬创为主的电子产品量产制造业,以生产NB、手机、服务器、工控设备为主,更创造了庞大的零件需求。以上三者加总,整个电子业对台湾GDP的贡献率高达11.2%。在经济成长动能上,台湾电子业贡献居功厥伟,而半导体出口值更对台湾总出口的贡献率将近40%,贸易盈余接近1,000亿美元,台湾堪称电子王国,电子业中的半导体业更是台湾产业经济的中流砥柱。GDP是附加价值的概念,所以必须以IC设计业的附加价值率推算IC设计业对整个产业的贡献值。台湾IC设计业不到6.2万名的从业人员,工程师则是5.2万人,这些人贡献了GDP约2.4%,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个比例绝无仅有,而小国寡民的台湾,成功故事也激励了全球很多中小型的国家,参与角逐半导体产业的企图心。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说,台湾IC设计业的人均产值将近新台币2,000万元,相较于其他产业,单靠脑力的IC设计业无疑是其中的翘楚。以研发比重而言,晶圆代工业研发经费占营收比重是7%,晶圆制造业是14%,但IC设计业高达28%。这是个高度仰赖优质人力的产业,在少子化、老龄化的大趋势下也面对极大的挑战。参与IC设计产业白皮书规划的奇景光电CEO吴炳昌、群联CEO潘健成一致表示,IC设计业最关键的挑战是科技人才不足、缺乏总体的战略目标,以及在专长领域如何面对国内业者的挑战。 
2023/4/7
话说天下大势(1):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结构分析
DIGITIMES接受台湾半导体产业协会(TSIA)的委托,以IC设计业为核心,加上亚洲供应链的观点,论述我们所看到的全球半导体市场与产业现况,并针对产业的发展提供战略上的看法。话说天下大势(1):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结构分析2022年全球半导体产品市场规模为5,751亿美元,市场规模的数据来自拥有自家产品的半导体设计(Fabless)与系统整合元件制造厂(IDM)两种类型的公司,从自有产品的角度看,在世界舞台上,美国、韩国是主要的角逐者,其余依序是欧洲、台湾、日本的业者。美国的IC设计业者中,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NVIDIA与超微(AMD)不仅占有全球前四大IC设计业者的地位,年营收也都超过230亿美元,光是美国IC设计业1,355亿美元的营收,就占了全球半导体市场的24%。除了IC设计业之外,英特尔(Intel)、德州仪器(TI)这些顶尖的IDM大厂,也都在全球市场上举足轻重,占有26%的比重。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理解,美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上,占有半壁江山,喊水会结冻,更是真正订定规格,掌握半导体走势的领导大国。除了美国之外,市占率比例最高的是以存储器为主力的韩国厂商,包括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与SK Hynix在内的两大厂,占有全球存储器市场的2/3,因此以1,008亿美元的市场贡献值,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半导体供应大国。但名列全球第二的韩国,高度仰赖三星与SK Hynix两家存储器大厂,与台湾的产业结构大不相同。名列第3~6的分别是欧洲(加总)、台湾、日本与国内。也许您会好奇,为何声名远播的台湾明明是半导体大国,为何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不如既有的印象。关键在于台积电、联电、日月光这些业者,都是「制造服务」的业者,并无自己的产品,因此不在市场占有率排名之列。台湾除了营收398亿美元的IC设计之外,还有营收81亿美元的整合元件制造厂,这些厂商包括旺宏、华邦、南亚,因此2022年台湾的半导体产品,以479亿美元的营收,贡献全球8%的比重,略高于日本的466亿美元,但也略低于欧洲的506亿美元。欧盟国家虽有506亿美元,但恩智浦(NXP)、意法(STM)与英飞凌(Infineon)几家厂商来自欧洲不同的国家。至于后进的国内,正以365亿美元紧跟于后,在美中贸易大战的紧张氛围中,国内正积极发展本土的IC设计业,因此后势看涨,也最可能威胁台日韩厂商。全球半导体产业真正形成产业的时间,应该从1970年代初期英特尔推出4004微处理器算起,一开始美国产品风靡全球,但日本在1976年后,由日本通产省主导的集成电路发展计划超越了美国,甚至迫使英特尔放弃存储器的发展。但受挫的美国以「广场协议」制衡日本,也提供了台湾与韩国在半导体产业,分别以晶圆代工+IC设计业、存储器抢到一席之地的发展契机,这是今日全球半导体业的大格局,由美日韩台四强主导的源头。谁会是第五个崛起的大国呢?大家看好国内,那麽印度呢?现在已经有5.6万名IC设计工程师的印度,拥有全球最庞大、最年轻的族群,加上许多的软件工程师与印度裔的产业领袖,没有人敢轻忽印度的潜力。我们可以从产业大势,详细对比几个重要国家的成长潜力,如果我们同意未来是「应用驱动」的时代,那麽在元宇宙、ChatGPT的大潮中,印度就不该是会被忽视的族群。
2023/4/6
台北与大肚山之间的距离(2):知识焦虑与数码创新商机
很多企业面对数码转型时充满焦虑,因为对手正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市场上,打败自己的可能是生态系的改变。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报社」关门时机不远,不仅仅是网络巨擘抢食广告商机,更可怕的是,报社的竞争对手还是UberEats,因为送报生都去送FoodPanda了!明明是科技人组成的人工智能公司,但却装扮成在线杂货店,而DIGITIMES明明是专业信息服务公司,假装成报社,这样也活了25年。传统的报社只是将报纸送到客户手上,用读者的阅读量换取广告收入。1998年DIGITIMES创业时,以「电子时报」的样貌面对市场,但25年后,「电子时报」的营业额只占DIGITIMES不到3%。DIGITIMES的经营规模不如另外两家财经日报,但营收与获利品质则有另外不同的面向,谈输赢并无意义,因为我们是用不同经营模式的事业体。蜕变中的企业经营型态,正在改变我们对企业的认知。已经有不少前辈指出,未来的企业都是人工智能企业。李开复称,在ChatGPT大潮下,10个未来风险最高的职业,有媒体记者与产业分析师,而这两种类别的员工,占了DIGITIMES约一半的名额。但我坚信李开复的论点,是以国内、美国或者世界的大趋势做为论述的基础,台湾与众不同,可以根据产业的特点找到善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与工具,我预期这些改变将为DIGITIMES带来庞大的商机。我开始想像,如何善用ChatGPT帮企业建立战情室,也开始筹划将台湾产业信息国际化的布局。台湾与众不同,您也与众不同,因为与众不同,就可以在细微的差异中,以数码工具创造更大的经营价值。建议企业可以从商业模式与营运模式两大区块中,找到数码创新与经营聚焦的方法,对我而言,因为与众不同,我从未有知识焦虑的压力,反倒可以游刃有余的面对新的情境。限制DIGITIMES发展的,是自己的能力与面对问题的企图心而已!企业或业务人员可以善用自己的优势、特长,在关键领域提供专业的服务给客户,完全数码化的公司拥有更多的选项。以前是「将本求利」,车商把汽车生产成本,加上利润后销售给客户,藉以创造价值;但现在是透过批次、加值、延伸的服务创造价值。换句话说,DIGITIMES可以从顾客的使用经验中,为顾客创造价值,也可以从顾客的参与,共同创造新的价值。DIGITIMES拥有可能是台湾最庞大科技阅读族群,每天报名参加研讨会的人数将近700人,而论述的主题可以从低轨卫星、第三类半导体、服务器+数据中心,到电源管理IC与印度东协议题。专业、专注的读者群,让我们有深化价值的机会,台湾与众不同,为何要东施效鼙呢?我多次在大肚山产创协会、中菁会、逢甲大学讲课,深刻体会到中部企业「大旱望云霓」的心情,而我也看到更多北部的企业开始将事业的布局涵盖本土的企业,这些需求更应透过各种产业合作平台相互激荡。2023年要面对通膨、市场需求紧缩,绝对是面对经营挑战的一年,但也可能是台湾先蹲后跳的一年,我们预告,找对方向的话,未来十年将是台湾的黄金十年,信不信由您!
2023/3/31
台北与大肚山之间的距离(1):数码创新与经营聚焦
从台中到台北出差、工作,大家觉得天经地义,但台北人到台中出差的频率,却跟出国出差差不多,关键在于过去工业时代的知识、信息需求,都是「由上而下」的线性关系。对台北人而言,到台中、台南、高雄都是不得以而为之,而中南部的经济活动,甚至文化飨宴都尽量与台北挂勾,以争取最佳的商机。数码创新与无限连结数码转型的核心概念是将所有的资产数据化,透过不同数码模块的连结与虚实整合,将所有的数据资产无限延伸,相互激荡,以创造最佳的效益。所有商业模式的策略目标都是将价值极大化,经营者尝试差异化的深度经营,并可以透过数据资产的无限连结建立竞争者的进入障碍。毫无疑问,数码转型是台北「天龙人」必须正眼看待中南部商机的另一关键变化,但这也是中部企业最大的挑战。人类可以做到人工智能做得到的任何事,但却无法达到人工智能可以做得到的经济规模。其次,将所有的数据数据化,就可以「模块化」各种信息需求,这是管理者最大的挑战与机会,公司型态的发展正在改变,而少子化的环境下,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过去我们认为规模扩大、多元化,必然对制造商带来管理的难度,同时也会增加制造的成本,但事实并非如此,能够善用数码资产与数码科技的公司,反倒能跳脱传统的经营架构,并取得「指数型」的领先优势。经营聚焦,也要深化价值过去台湾的产业都是出口导向,中部地区擅长的精密机械、车用产品,多数瞄准海外市场,也都成果丰硕,甚至很多企业以「隐形冠军」自豪。名列隐形冠军的企业,不少是延续几十年的家族企业,隐形冠军CEO年资超过20年以上的比比皆是。由于过去的成功经验,就算面对数码转型的挑战,还是认为可以用过去的方式继续持盈保泰。但时代的工具、大环境都已经有显着的变化,如果再以传统方式因应,恐怕只是将过去弊病延续到下一代而已。您可以嘲弄ChatGPT答案不符所需,但不可以低估几年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可能带来的冲击。其次,在中美争霸的背景下,G2格局已经形成,基于争取世界主流市场与资金等多重因素的考量,加上国内生产成本日高,台商回流已经也为中南部带来新商机。更多返台的企业将新的工厂设在中南部,而返台的工厂多数不再是劳力密集,取而代之的更是以智能制造为基础的智能工厂。如果用户抱持怀疑、排斥的态度,也可以预期未来中南部业者可能面对的困境。制造业是创造数据最大的来源,台湾躬逢其盛,也无可回避,只是如何创造彼此之间的「数码」连结,将成为中部企业最大的挑战。
202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