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Intel)近期负面消息不断:市值已经跌到半导体类股的第十名,是台积电的5分之1;晶圆代工业务持续扩大亏损;先进制程发展不顺;高通(Qualcomm)抢先与微软(Microsoft)合作推出AI PC的芯片。
这一切在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都是无法想像的事,英特尔到底怎麽了?
英特尔CEOPat Gelsinger,上周在台北的COMPUTEX发表主题演讲。演讲是以击鼓演出开场的,颇有对这些负面信息,采取鸣鼓而攻之的味道。Gelsinger以摩尔(Gordon Moore ),在早年提出摩尔定律时所说的一句话开始,「Whatever has been done, can be outdone」,也就是说「过去不论完成了什麽,都是可以被超越的」,他相信自己是在做件超越前人的事,包括要在4年中完成5个先进制程节点。
凭心而论,就个人的观察,英特尔还是一家非常有创新能力的公司。
过去不少英特尔的创新是在创造一个产业生态,引领整个半导体界往前迈进。比如说,在90年代英特尔率先提出12寸晶圆平台,2000年代又接着倡议18寸的晶圆;为了PC的无线网络,提出WiMax架构;而Lightpeak是为了解决PC的有线高速信号传输;在封装上,与日本的味之素共同开发ABF材料;最近被讨论甚多的玻璃载板,以取代现有的高速载板,也是英特尔在多年前所提出的;为了解决芯片功耗过大的问题,英特尔率先提出芯片背面供电(backside power)的想法,为目前最有潜力的解决方案;甚至EUV的微影技术,也是英特尔首先赞助的科研计划。即便台积电轰动武林的CoWoS,英特尔也有EMIB(embedded multi-die interconnect bridge)的技术来抗衡。
上述这些林林总总,如果没有英特尔的创新与推动,整个半导体产业也许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绝非现在的样貌。
这麽一家创新又技术领先的公司,是发生了什麽事,造成今天的局面?
首先,英特尔在最近的20年间(2005~2024)已换了4任的CEO,任期远短于先前摩尔在位的12年,以及Andrew Grove的11年。除了Gelsinger为技术出身外,其他3位都出身于营运或者财务。
其次在整个半导体产业的生态改变,尤其是先进制程,7纳米制程节点是一个关键。
在2010年初期,全球在开发7纳米技术,都遇到相当的瓶颈。首先若延袭既有浸润式DUV技术,在关键的微影制程,需要经过3次到4次的曝光程序,既费时又费工。当时的EUV,虽然只需1次的曝光,但是由于光的强度不足,每小时晶圆的产出远低于100片,量产上遭遇困难。整个产业弥漫着悲观氛围,认为技术已经遇到天花板了。换言之,在资源上的投入就不再这麽积极。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是,英特尔是家IDM的公司,有自己的产品。在这段期间英特尔先后并超过10家公司,比较大的购并案包括Altera (FPGA芯片),Mobileye (ADAS,车用自驾芯片),Habana(AI芯片)等。由于先进制程遭遇到瓶颈,自然地会考虑到CPU之外的产品线,再加上CEO多出身于营运,自然是忽略在技术深耕上的投入。
反观台积电,由于没有自己的产品,唯一的选择,只能在技术上加大力道寻求突破,以及与客户的充分合作。终于EUV的瓶颈打开,加上苹果(Apple)、NVIDIA等重大客户,不断地对于先进制程的需求,最终导致今天英特尔的困境。
在COMPUTEX 2024的主题演讲上,Gelsinger卖力地介绍自家Xeon 6 服务器处理器、Gaudi 3 AI加速器,以及AI PC Lunar Lake处理器。其中Gaudi 3以及Lunar Lake是委托台积电生产,分别使用5纳米以及3纳米的制程。这也显示Gelsinger想要超越过去英特尔的积极作为。
个人的观察,英特尔还是个相当有底气的公司,Gelsinger的企图心以及有步调、弹性的作为,若能假以时日,势必会威胁到超微(AMD)甚至NVIDIA。美国政府也一定会全力来支持英特尔,因为英特尔是唯一拥有半导体先进制程能力的美国公司,而半导体又是全球兵家必争之地。
最后,英特尔是否有机会威胁到台积电的龙头地位?值得我们深思。
曾任中央大学电机系教授及系主任,后担任工研院电子光电所副所长及所长,2013年起投身产业界,曾担任汉民科技策略长、汉磊科技总经理及汉磊投资控股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