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Q1
ST Microsite

我在原乡花园(3):原民的困境在山里,也在心里

原菇乡农场里挂着前工研院院长史钦泰的墨宝:「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山里头交通条件困难,平地有限,加上传统农业在季节上的差异,一般的平地人不会真正在意此刻的司马库斯有哪些农产品,什麽时候拉拉山水蜜桃盛产,甜柿又该什麽时候上市呢?

我跟「原乡花园」的主持人说,希望新节目能够系统化的创新,逐一介绍围绕在新竹、桃园、苗栗的泰雅部落,以及重要的农产品,这些影音节目,都可以放在网页里,成为连结原民社会与科技产业的桥梁。

一整天的行程,我满载而归,带了两条超大的苦花,几根马告香肠、一些山胡椒(马告)、竹筒饭、小米肉粽、白萝卜、纯酿酱油与两大包现采香菇回家。临走时,我跟安力牧师与宋智达说,香菇等农产品超量生产时就来找我,我们有200名员工、200个家庭,可以帮你们调节供需。

东协来的新住民人口,已超过只有60万人的原住民,老龄化社会与少子化补贴等,资源的排挤正在形成。我们都知道原乡的隔代教养、贫富差距问题正在撕裂原民社会,但原民社会仅有这些看得见的问题吗?

来自宜兰南澳碧候部落的「原乡花园」主持人王淑荣,在侨居加拿大五年后回到台湾,母亲过世后,她想恢复原住民身份,她永远忘不了承办法官以严厉、怀疑的口吻,质疑她恢复原住民身份的动机。这些也许不经意的问话,就在原住民社会里留下自卑、恐惧的阴影。

常与原住民打交道朋友都知道,原民朋友会很热心分享他们族群的特色,只是一旦有人提出质疑时,这些原民朋友就会跟「寄居蟹」一样缩回原来看似安全的小巢里。

他们缺乏的是自信、肯定,台北长大的宜兰不老部落创始人潘今晟就曾跟我说:「我到山里的部落,才知道自己有多愚蠢」,「形之,敌必从之」,在敌人的战场作战,没开打就知道自己矮了一节,我们带着虔诚、谦卑的心到原乡走走,也许我们更能体会与原民相处之道。

我曾两度接受原住民电台的专访,我跟主持人说,不要将节目局限于阿美族讲给鲁凯族听,赛夏族的矮灵祭也不是他们独有的文化资产,泰雅族小米祭也可以成为闽南社会的题材,我们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

「易地而处」可以是形成商业模式的方法。不要老是希望将原住民同化为闽南、客家社会,让他们有自信的保留独有的社会体系,也建构台湾社会多元尊重的内化价值。

为拥有近40年资历的产业分析师,一手创办科技专业媒体《电子时报》(DIGITIMES),着有《矽岛的危与机》、《东方之盾》、《断链之后》、《科技岛链》、《巧借东风》、《西进与长征》、《出击》、《电脑王国ROC》、《打造数码台湾》、等多本着作。曾旅居韩国与美国,受邀至多家国际企业总部及大专院校讲授产业趋势,遍访国内、欧美、亚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