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反应市场的智能物流与运筹管理 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member

快速反应市场的智能物流与运筹管理

  • DIGITIMES企划

业者在货物上装上RFID电子标签后,透过网络与系统连线,即可随时更新货物储存位置、库存数量、运送状况,以进行全面性的控管及追踪整合。</span>
业者在货物上装上RFID电子标签后,透过网络与系统连线,即可随时更新货物储存位置、库存数量、运送状况,以进行全面性的控管及追踪整合。

DIGITIMES企划

信息化时代的全球市场,企业必须从商品研发、原物料供应、生产制造、客户配送、以至于售后服务,都要有能力在世界各地同时进行。不只是企业本身,其客户、供应链夥伴、竞争对手都是同在一个名为「全球化」的舞台上,进行激烈的合纵连横,也让供应链、物流及运筹管理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新时代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产业环境与政策的变化、新科技的运用,物流及运筹管理影响的产业领域也愈来愈广,更因此改变不少产业的生态。如冷冻(藏)技术及物联网等技术,就明显影响食品与农产品,以及医疗商品的发展。

智能物流运筹对食品与医疗商品的影响

一般的生鲜食品、加工冷冻食品及农产品,不管是储存或运送,都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产生变化,不但可能影响商品品质,更可能衍生食安问题,也因此对于智能物流与运筹技术的发展期待最为殷切。

另一个对于储存及运输要求极高的产业,就是医疗用品,举凡药品、疫苗、血液等,都与食品一样,很容易在运输时因为环境掌控不足而带来质变,如一般的疫苗运输过程须全程维持在2℃?8℃之间,以确保医疗安全;另一方面,药品、疫苗也容易会有伪造、掺假、盗用等安全性问题,也衍伸出对于防伪技术的需求。

由于商品特性的需求,食品与医疗用品对于冷链物流的要求,远高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且更为复杂,不仅要稳定的温、湿度环境,也有时效性的问题,因此冷链物流需要有更高的组织性与协调性,不但需要大量的成本与投资,更需要导入更多的信息科技,也因此成为智能物流与运筹管理应用的最佳领域。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与运筹管理的应用

冷链物流由于需要高效率、高标准环境控制与监测、商品追踪等功能,也让物联网技术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从感知层的传感器、RFID,到网络层的网络通信、GPS定位,再到开放与共享的系统平台整合运作,都可为冷链物流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以感知层的传感器、RFID为例,由于冷链物流货物对环境的敏感性很高,因此需要传感功能以确保商品不变质。早期的冷链物流过程,只能针对仓储环境进行监测,至于运输过程就不易进行实时监测,若运输过程出现问题,往往要到货物交接时才会发现,这对要求精确环境控制的食品或医疗用品,可说是无法接受的事实。

所幸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下,只要在食品或医疗用品打上RFID标签,再配合传感器蒐集数据,就可根据设定的间隔时间,自动采集环境信息并加以储存,再透过数据接收终端传输侦测信息,回传到监控平台,不但可追踪查询货物的状态及位置,更可对商品进行实时监控与系统调度。

如在初始设定时,可针对不同商品的环境需求,设定不同的预警标准,在物流过程中,一旦侦测到环境数值超越警戒线时,RFID标签就可主动向系统平台发出警报,以便在问题发生的当下实时排除障碍。

结合两岸优势  发展冷链智能物流

由于大陆的冷链物流发展较台湾落后许多,大部分需要温控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都很难全程掌握商品状况,既有的设备陈旧无法应付冷链之要求条件,无法提供品质与安全保障,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超过上亿元人民币,且带来许多安全问题。

有监于台湾ICT产业之优势,在冷链的系统管理与科技应用方面发展完整,具备资通讯、冷冻、识别等技术之发展与应用,以及丰富的服务经验,经济部商业司在2014年特别以「跨岸保鲜」与「城际保鲜储配」为主轴,由之前海运模式扩大至空运与城际运输,持续发展冷链物流技术整合与应用。

台湾冷链物流产业虽已成形,但由于台湾市场小,缺乏规模化的经验,厂商的收益有限。反观大陆冷链市场成长快速,且市场庞大,产业发展已由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逐渐延伸至环渤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2011年服务产值约750亿元人民币,如果冷链服务的比例能达到50%,预估产值到2020年可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因此大陆市场对台湾冷链物产业而言,将会是很大的机会,台湾厂商可凭自身的技术与过去累积的发展经验,扩充经营范围至大陆市场,更可为进军全球市场做好准备。

RFID技术扮演重要角色

过去的冷链物流因为必须依赖人工监测商品在运送及储存的环境数据,无法达到实时侦测及预警的目标,在运送过程中不但会造成损耗,还可能衍生安全问题。所幸在物联网技术导入之下,透过RFID可在任何时间监控环境,并在超出警戒标准时通报系统,大幅提升了商品运送与仓储的品质。

但RFID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过程中,首先要先突破的技术瓶颈,就是如何在低温情况下如何维持正常运作。此外,由于冷链管理往往需要特别设计的储存箱,如何顺利传递数据,也会是值得关注的议题。

但更重要的是,冷链物流管理如果要延伸到两岸市场,就需要两岸相关业者共同制定系统平台与标准,如建立两岸联检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共同制定包装、储存标准及统一规范,才能达到产业链整合及效率的最大化。

如在台湾发货中心设置拣货台与条码扫描,并建立单一库存双储位制度后,在大陆的发货中心同步建立生鲜分销仓,设置冷链仓储设备,并协助快速通关与盘点分销发货。

如此一来,即可解决台湾输出到大陆的冷链难题,可执行台湾冷藏及冷冻商品的行销用途,台湾电子商务平台不需要在大陆设点,完全境外遥控、境内发货,节省时间、人力及成本。未来更可利用免关税、行邮税等优惠台湾的利多政策,将各国产品集中于台湾发货,吸引外资进入。

跨境物流需重视当地人才

最能展现智能物流与运筹管理附加值的领域,莫过于跨境领域,尤其是两岸冷链物流商机无穷,但相关业者指出,经营跨境物流物,一定要慎选合宜的系统管理工具,尤其是物流平台规范严格且变化多,如果缺乏沟通管道,将会影响管理效率。

此外,经营跨境业务,必须要善用在地人才,未来应该要透过两岸合理的分工配置,培养跨境经营团队的能力,并且要持续深耕与当地联络窗口的关系,增加对平台与市场的熟悉度。

随着都市化、人口集中、生活型态改革、安全意识的提升等因素,冷链物流的需求逐渐攀升,在物流众多分支应用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尤其在物联网技术导入后,冷链物流已经成为智能物流与运筹管理的重要项目,只要能克服技术瓶颈并统整系统平台,冷链物流未来将会对智能物流及运筹应用,产生相当大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