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技术各有所长 台PLC市场泾渭分明
PLC是自动化控制的核心技术,从1969年发明至今已有45年,45年来经过PC Based与PAC的挑战,PLC仍站稳控制技术龙头,主要原因仍是为业界所信赖的高稳定度。
PLC当初由通用汽车所发明,用以取代继电器,二次世界大战后虽仍有战事,但全球情势已渐趋和缓,经济开始起飞,各主要市场对物资需求大增,在此态势下,制造技术快速精进,自动化逐渐取代传统人工,PLC的出现正当其时,因之问世不久即成为控制器主流,自此屹立不摇,即便在90年代,至今已为IT系统核心处理架构的PC技术,也未能取代PLC的地位。
外商台商各占其位
PLC在台湾的发展与先进国家齐步,1970年代是台湾经济起飞的时期,虽然当时人力仍是生产线主流,不过部份较有远见的制造业者,已开始导入自动化系统,台湾当时的制造业者多为受日本教育者,因此所导入的自动化产品包括PLC在内,多以日系产品如三菱(Mitsubishi)、欧姆龙(OMROM)、日立为主,1980年代,台湾开始扶植半导体产业,自美国聘回张忠谋、曹兴诚等企业家,由于这次经济政策的技术与人才多来自于美国,因此欧美系自动化产品开始大量导入台湾。
在这两层因素下,台湾包括PLC在内自动化市场,分别被欧、美、日厂商所分,欧洲品牌主要为西门子(Siemens)、施耐德电机(Schneider Electric)、飞斯妥(Festo),美国厂商以GE与洛克威尔(Rockwell)的Allen Bradley为主,其中GE在2009年与FANUC结束合作关系,2010年以GE IP重新问世,日本厂商则以欧姆龙、三菱、富士(Fujitsu)、日立(Hitachi)出货较多,至于台湾厂商则以永宏、丰纬、台达电、盟立、士林电机为主力厂商,韩系PLC在台湾相当少歉,目前仅有LG的LSIS在台湾有少数出货。
PLC以I?O点数分类,一般而言,小型PLC的I?O点数在256点以下,多数不具备特殊功能,将CPU、电源供应器和外部I?O做成一整体,不过有越来越多的小型PLC具备有少部份的特殊功能,例如:步进马达驱动及高速计数功能,RS232通讯的功能几乎成为各型PLC的标准配备,使PLC能与人机界面连线。
小型PLC采模块化的设计也很普遍,外部I?O接点可扩充,通常用于简单或稍复杂机器的控制,中型PLC的I?O点数达到2,048点,在台湾许多PLC厂商促销1,024点的机型,特色为模块化的设计,有各种特殊功能模块,如温度、类比信号、电动机控制等,适合需要特殊功能的控制应用,大型PLC的I?O点数可高达8,192点,模块化的设计,特殊功能更为齐全,具备功能强大的独家通讯网络(communication network),CPU的处理速度远超过中、小型PLC,以应付庞大的CPU工作负荷,有些机型具备有备援(redundancy)的CPU,可用于整个生产程序的控制(CIM)或整厂控制。
外商占有中大型市场 台商以小型为主
台湾过去PLC市场区隔泾渭分明,欧美日等外商以大型PLC为主,这类产品多搭配其他自动化产品,以专案方式导入至大型建设(如交通运输、公共工程)或大型厂务系统(如半导体、LCD)厂等,这些应用领域对自动化系统的需求,不会只看PLC一样,厂商必须具有专案规划能力,再整合旗下产品提出完整解决方案,像是以气动技术见长的飞斯妥,在台厂LCD生产线中,就以其气动元件搭配PLC的方案,取得大量订单。
这些大型系统绝大多数采用欧美日厂牌的原因,除了产品线齐全、有专案规划能力外,台湾厂商难以抢进发展的另一主因在于品牌知名度,由于这些大型系统运作前都会投保,保险公司在承保前评估系统时,设备品牌会是保费计算的重要考量,知名度不高的零部件品牌将使保费提昇,由于PLC现在售价并不高,因次品牌所提昇的保费,远超过一、二线PLC之间的差价,在此情况下,属于二线品牌的台湾PLC在此非常难出头。
至于中型PLC市场,目前也以欧美日厂产品为主,不过台湾的台达电已开始在此领域推出产品。中型PLC的主要应用多为非整厂输出的自动化系统与产业机械,其中产业机械被各PLC厂商视为近期发展的重点市场,产业机械意指特定制造业所需的机械,如木工机、纺织机、包装机…等,台湾是产业机械的重镇,排名位居全球前5大,产业机械因出口地广布,不受单一市场景气影响,因此出货量相当稳定,不过此一市场虽对品质有所要求,不过成本考量也开始浮现,因此台湾厂商在这部份不会像大型PLC难有机会。
至于小型PLC市场,由于价格竞争激烈,一直以来都以台湾厂商产品为大宗,这类产品主要应用于简单自动化、安全监控与非制造业等领域,此一市场对产品的功能要求相当简单,各厂商的产品差异并不大,因此客户考量的就是价格,台厂也多在这方面下功夫,例如永宏之前就推出了一款仅有10点I/O控制点的PLC,将售价下降至新台币1,000元左右,不过正如台达电进军中型PLC市场,西门子也开始跨足小型PLC,并也主打价格策略,让此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韩厂方面,其实三星与LG都有自己的PLC,不过以往在台湾都相当少见,直到前几年开始有厂商代理LG的LSIS PLC,目前台湾厂商代理的LSIS PLC属于中型,在台湾某港口的起重吊臂有应用案例,代理商坦言台湾市场竞争相当激烈,要在短短一两年内有亮眼成绩并不容易,因此已请韩国原厂做好心理准备,进行长期抗战。
产品相互渗透 台商稳紮稳打
就目前来看,欧美日、台PLC厂商的市场定位尚称分明,不过由于应用市场已然饱和,因此已有跨界发展的态势,例如洛克威尔、西门子、欧姆龙都将产业机械OEM视为重点目标,至于小型PLC,虽然西门子也开始在此布局,以大陆厂代工贴牌产品进军市场,不过就整体来看,多数外商与台商产品价差实在太大(部份机种价格甚至差到两倍),台商在这方面的优势相当高,加上产品线简单,只要设计好一块电路板,除非台湾厂商决意开发新品,否则几乎不太需要支付大量研发成本,此一领域虽称低端,客户对价格的考量非常深,但出货量大,因此在领域的台商在小型PLC的营收都不错,而且PLC也具一定的跨入难度,这使得此一领域不会因价格而成为红海市场。
尤其是属于后金融海啸时期的2010至2013年,景气快速复苏,大陆市场需求起飞,与金融海啸时期相较,台湾各家PLC厂商的业绩几乎年年倍增,但这也导致PLC上游的Relay元件缺货,由于Relay无法全自动,必须由具一定经验的技术员工以手缠线,扩产难度相当高,而Relay又是PLC的重要元件之一,因此目前各PLC厂都面临缺料窘境,此一情况目前仍未完全改善。
台商的PLC虽以小型甚至微型见长,单一商品利润有限,但这并不代表台商一定要投入利润较高的大型市场,一来该市场外商卡位已久,不必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二来小型PLC的出货量大,以量计价整体市场也相当大,因此专攻小型PLC台湾厂商跨入中大型PLC发展者并不多,除台达与盟立外,仍固守原有小型市场,以稳紮稳打方式面对竞争,这也会是台湾PLC产业近期不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