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EVmember
ST Microsite
晶体管的情与仇
2019年12月一则新闻报导,台积电5纳米制程测试良率超过8成,晶体管密度较7纳米提升84%,是相当令人振奋的高科技成果,这让我回想起1990年我在贝尔通讯研究公司(Bellcore)看到第一个晶体管(transistor)的历史照片。晶体管是电话公司为了改善电话网络而发明的,当年大概没有人想到,这个发明改变了整个电脑及电信技术。早期的电话网络采用真空管(Vacuum Tube)来放大语音信号,如此才能在电话网络进行长途传输,然而真空管耗电、生热,且容易烧坏。因此贝尔实验室于1945年开始研究替代方案,以半导体元件来取代真空管放大器。当中最重要的三位科学家是萧克力(William Shockley) 、布莱顿(Walter Brattain) ,及巴丁(John Bardeen)。
新北市中心闲置户外教室 摇身一变成AI智能农场
走进板桥中华电信学院,步行绕到主建筑综合大楼后面,映入眼帘却别有另一番天地。一袋又一袋的袋装土壤整齐排列、绿油油的姜黄叶片闪闪发亮向上生长,呈现都市难得一见的田园景色。但圆弧状的高架灯管、传感器、捕虫罐等设施景观,似乎又和印象中传统耕种方式有点不同,多了点尖端科技感。
浅谈新能源市场现况(下):从公民电厂2.0 思考智能电网新趋势
在上两篇文章中提到,面对「持续成长的电力需求量与尖离峰差」与「能源比重移转至高波动性的再生能源」,这两大趋势将大幅提升现行电网稳定营运调度的难度。过去仅依靠备载容量,移转集中式电网风险的作法不再可行。因此近年来智能电网、新公民电厂等概念,从美中日德等能源大国快速发展。
网络假消息之父:俾斯麦
近日网际网络上网军猖獗,放假消息带风向,甚而影响国家元首的选举。谁是第一位利用资通讯网络放假消息,因此改变国家的命运?答案是俾斯麦(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而当时的「网络」指的是电报(telegram)网络。
化合物半导体的世界之都
在一次出差前往位于国内大陆江苏张家港的路途上,张家港市政府在高速公路旁竖立了一个巨型看板,上面写着「化合物半导体的世界之都」。下了车赶紧问了当地的业者,当地政府做了甚麽惊天动地的规划,要将开发园区作为化合物半导体的全球典范?被问的业者笑着回答,只是开始有些项目要进行,话虽夸大的有点离谱,但毕竟也是想成就些事。
回家需要理由吗?兼论台湾科技实力与人才养成
故事要从一张照片说起。前几天我收到同学-成大副校长吴诚文寄来的照片,里面有我的另几位同学:中研院院士戴聿昌、前Intel资深副总暨实验室执行总监王文汉、及麻省理工学院资深研究员杨颖青博士。
女性资通讯工程师
我指导过的博士毕业生中,4分之1为女性,比例虽然不是很漂亮,但我这群女性博士生的成就并不亚于男性。例如台湾大学电机信息学院副院长逄爱君,无论在研究或教育,都有优异的表现。
智能技术的跃竞年代
NeurIPS (旧称NIPS),为机器学习领域的顶尖会议(顶会),12月在温哥华召开。不令人意外,在智能技术的浪潮下,论文投稿以及参加人数持续创新高,大会还得启动抽签机制,来决定谁可以注册参加会议,结果这个较偏理论的机器学习大会还是涌进了大约一万三千人左右。参与其中,我们发现这也是智能技术的跃竞(Leap)时刻。
国内网军之父:盛宣怀
2018及2019年台湾的选举受到网军运作及假消息散播的影响,引起大众的注意。利用网军这个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早在19世纪的国内大陆就发生。当时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盛宣怀(1844~1916)利用电报这项资通讯技术,打击政敌胡雪岩(1823~1885),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过程令人拍案叫绝,在高阳的着作《红顶商人》有生动的叙述。
多元化社会的挑战:跨领域整合人才
也许有不少人觉得跨领域整合人才没办法在大学里培育,因为教授一般都是一辈子钻研一门学问,因此跨领域整合人才培育理应由社会需求端自己负起这个责任。但最近这几年社会对人工智能(AI)人才的需求暴增,台湾的大学没有理由不好好思考,为我们社会迫切需要的跨领域整合人才,有更积极有效的作为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