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国会与产业携手台湾 推进虚拟资产反洗钱与反诈政策蓝图
2025年第十届「区块链爱好者年会」于9月2日至9月3日举行,由台湾虚拟资产反洗钱协会与台湾区块链爱好者协会共同主办,邀集立法院、金管会、检调单位、学界与产业代表共同探讨政策新方向。这场活动不仅聚焦于技术与市场,更凸显出台湾在虚拟资产政策发展上的制度设计挑战与跨境合作需求。
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委庄琇媛在致词时明确指出,反诈已成为金融监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她强调,台湾虚拟资产的规范已从防制洗钱起步,逐渐迈向「具金融监理精神的登记制」。未来,提供虚拟资产服务的业者(VASP)将承担更高责任,必须在交易透明度、用户保护与风险控管上展现积极作为。
庄副主委同时提到,国际间对稳定币的监管动态正快速发展,台湾必须思考如何在确保货币主权与汇率稳定的同时,仍能提供创新应用的空间。这意味着,未来法规的设计将不仅是「防弊」,更需要「兴利」,以兼顾政策目标与金融创新。
加速建立创新与风险并重的制度环境
阳明交通大学科技法律学院林志洁教授回顾自2015年参与《洗钱防制法》制定以来的经验,认为监理密度已大幅提升,但业者思维仍需转型。她呼吁企业应从「单纯提供服务」转为「预防受害」的角色,因为跨境金流早已没有国界。
她指出,台湾在法制设计上应加速采纳「一视同仁」的原则,避免对境内外业者采取不一致的规范,否则恐影响国际合作效率。她同时提醒,监理并非要压抑创新,而是要建立「创新与风险并重」的监理环境,让产业与政策能同步进化。
打击洗钱与诈欺的新战场
在专题演讲「虚拟资产反诈——国际跨境合作与展望」中,士林地检署主任检察官罗韦渊分享了跨境与跨平台执法协作的案例。他直言,若台湾的虚拟资产政策无法快速与国际法规接轨,就难以进行有效合作。论坛中,与谈人普遍认同:洗钱与诈欺早已是跨国犯罪,单一国家的监理架构难以全面应对。
唯有透过信息共享、司法协作与制度整合,才能形成真正有效的防线。Chainalysis 区域总监Ray也指出,币流调查报告正逐步被各国法院采纳,这代表区块链分析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政策执行的重要基础。若台湾能在此领域展现制度化优势,将有助于建立区域性司法合作的新模式。
台湾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角色
整场大会的讨论透露出一个共识:台湾必须加快脚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政策蓝图,才能在全球数码金融治理中扮演积极角色。台湾虚拟资产反洗钱协会理事长简书永在总结时强调:「面对跨境金流犯罪,单一司法或业者力量有限,必须透过信息共享、技术协作与制度创新,共同打造安全透明的数码金融环境。」 他同时呼吁政府与国际组织加强合作,确保台湾能在立法与政策设计上保持前瞻性。
政策协作 奠定数码金融新秩序
此次「虚拟资产反洗钱与反诈欺大会」不仅是产官学的一次交流,更是一场政策蓝图的预演。立法院释出立法方向,金管会设定监管基调,学界提出制度建议,国际平台与司法单位则强调合作需求。这些声音交织出一个共同信息:政策协作将是未来数码金融秩序的核心。台湾若能抓住这波政策机会,不仅能降低洗钱与诈欺风险,更能在国际舞台上建立「可信赖的数码金融中心」形象,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