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管理 让电力用在刀口上 智能应用 影音
Vicor
育秀教育基金会

智能化管理 让电力用在刀口上

  • DIGITIMES企划

前言:能源短缺造成全球电力吃紧,各地的电费节节高升,为解决此一问题,智能电网成为近年当红议题。智能电网颠覆传统电网单向、不透明的作法,让各类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可以并网连结,而散居各处的用电设备也被纳入智能电网架构中,所有的用电信息将透明化、可视化,让电力管理更具智能。

内文:根据经济部能源局统计数据,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耗量占整体消耗量的50%,是目前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单位,也是最需智能管理用电的产业。一般来说,厂区耗电设备种类繁多,其中以空调系统所占比重最高,约为整体耗电量50%~60%,因此,工厂节能应从用电量最大的设备,也就是空调系统开始,成效才会最显着。

智能用电管理须依照用电装置的导入流程,逐步建立阶段性目标。

智能用电管理须依照用电装置的导入流程,逐步建立阶段性目标。

精准控制空调  节能不只有一套

厂区空调系统大多根据最高使用量来设计,一般是设定在夏天外气温度最高、厂内工作人员最多、生产线产能最大的时候,但根据过往数据显示,一年365天里,很少有机会遇到这种最高标准的情况,甚至根本不会发生。

这也使得绝大多数冰水主机都在低负载的状态下运转,这种运转模式不只可能降低机器寿命,更会造成无谓的电力浪费;再加上每部主机的性能不一,运转时间愈久,性能差异愈大,电能浪费也就更多。尤其电子厂这种大型空调用户,其空调负荷冷冻吨数大都破万,主机数量多、容量又大,无谓的电力消耗也就更多,如果能做好节能控制,让冰水主机维持最佳运转效率,自然也就减少电力支出成本。

传统工厂是透过PLC进行空调控制,整合传感器及变频器进行控制,通常会使用的传感器有外气温度、外气含值、流量等三项。传感器将传感数值上传至PLC进行运算,再驱动变频器运作,由变频器去控制马达运转效率。由于PLC只单纯具备控制功能,必须整合人机界面,才能提供管理者浏览各项信息。

为提升空调控制系统的用电效率,必须整合PLC与HMI,以达节省系统空间与降低建置成本目标。另外就系统整合面来看,早期控制器、变频器、及马达三者间走硬件整合的模式,透过实体拉线让三者可以互相传递数据,如今随着网络技术成熟,三者倘若改走通讯整合模式,将能省去布线作业,惟前提条件是必须支持开放式通讯协定,而Micro Box具备支持以太网络通讯协定的特性,可以有效简化系统整合作业,比起传统PLC具备更高的扩充弹性。

空调控制器的种类相当多,在建筑自动化领域里,最常见的就是数码逻辑控制器(Digital Logic Controller;DDC),不过DDC的控制精准度与整合能力不比嵌入式电脑或PLC。

导入空调节能控制系统  效益大幅提升

先就控制精准度来看,建筑空调系统当机并不会产生太严重的影响,最多只是造成大楼内工作者的抱怨及不舒服感受,但工厂空调系统当机就会影响生产进度,损失可能以新台币百万元或千万元为单位,所以工厂对于控制器的稳定性及精准度要求相当高,这是工厂采用PLC控制空调系统的第一个原因。

至于第二个原因则是考量到控制器的整合能力。工厂的驱动设备与控制系统未必是同一个厂牌,这意味着其所采用的通讯协定也都不同,而DDC通常都走封闭式通讯协定,不易整合不同厂牌的驱动设备,而嵌入式电脑整合能力较高,即便与驱动设备使用不同协定,也可以透过序列式通讯埠整合,达到空调节能控制目的。

工厂在导入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后,将有三点效益:

1.降低用电量:平均而言,冰水系统用电量可以节省9.5%~28%,这得视各工厂情况而定,有些工厂原本就已经有节能措施,例如:定期保养冰水系统、加装变频器等,使用节能控制系统的效益就会比较不明显。

2.节省电费支出:用电度数下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节省电费支出。UPS大厂伊顿飞瑞曾比较过两个规模差异不大的厂房,在厂房面积、作业员数量、冰水主机数量、及产能都相近的情况下,导入节能空调控制系统前后的电费差异高达新台币800万元,当然这个数字也是因工厂而异,并没有绝对标准。

3.调整契约容量:以往企业总认为超约罚款是件不好的事情,所以在跟台电签订契约容量时,通常会设定在最高用量,但真正做法应该是设定在平约值。

虽然节能对企业、对社会都有帮助,但昂贵建置成本常会令企业里足不前,尤其经历金融风暴冲击后,企业对于投资的态度转趋于保守,连带让系统整合商在推动节能控制系统上变得较为辛苦。

因此采用ESCO(Energy Service Company)营运模式,由系统整合商提供硬件设备,企业不必负担建置成本,待节能控制系统发挥效益后再来付款。

ESCO的具体做法是,SI厂商必须每月验证节能效益,首先比较空调系统处于一般模式及节能模式的耗电量,透过用电量差异来计算电费,此即为企业导入空调控制系统的节能成效,之后再根据节能效益收取一定的比例做为收入,当总收入达到原先设定的金额时,客户就不必再付款。

举例来说,在一般模式下,某甲工厂空调系统的电费支出为100万元,节能模式下为80万元,两者相减得出节能效益为20万元,假若最初设定的收款比例为节能效益的10%,总金额为100万元,那麽某甲工厂要支付的金额就是20万元x10%=2万元,当付出总额达到100万元后,某甲工厂就可以不必再付款,也同时取得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的所有权。

对系统整合商而言,ESCO模式虽然可以吸引客户,但自身却得背负庞大的资金压力,惟有加快成本回收速度、才能减轻资金压力,因此,在选择控制器时最好以高效能产品为主,控制器效能愈好、节能效益愈显着、成本回收速度就愈快。

从需求面出发  方能打造最适化系统

不过不管选择哪种控制器或系统,系统整合商都必须谨记,智能电力管理系统必须从使用者需求层面出发,从需求端出发,才可看出各阶层电力使用者遇到的困境,进而发展出相关解决方案。

就目前来看,各阶层电力使用者中,最常遇到的困境,包括在建置期间的资本投入、持续营运的开销及能源成本、环境议题的能源需求短缺,以及系统装置连结性与保全等问题,这些都要从最直接接触的使用者需求面,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以现在全球各国竞相投入的智能电表为例,传统的电表,分为机械式与电子式两种,机械式多用于家户端,而电子式则在高压范围的工厂端领域为主;不论是电子或机械式,传统的电表多为单向传输,也就是将用电的信息记录起来,给电力公司做为计费的基准,说是信息,其实也就是用电量而已,但智能电网的兴起,从智能电表的变化中,的确可以清楚的看出端倪。

在传统电力系统架构下,游戏规则基本上是电力公司说了算,尤其在台湾,缴付的用电费用,通通都在一个封闭的公式中;但智能电表却不一样,智能电表可以让使用者「看到」电力是如何被使用。

智能电表的三个特徵,就是「可以看到」、「可以量测」,更「可以互动」。与传统电网单向的输送电力不同,透过智能电表,可以将无形的电力转化成有形的界面,当然,因为信息的透明化,争议也将会愈来愈多,这对用电习惯将造成冲击,但也是必要之痛,因为唯有透过电力数据的撷取与监控,才有可能制定出完善的用电策略,电力管理也才能智能化。

议题精选-COMPUTEX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