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与技术的发展
液晶电视是平面显示应用之大宗,从导入LED背光使机身纤细,快门式与偏光式3D眼镜实现立体层次的3D显示,下一阶段的电视智能化,将带来新兴应用的无限想像…
TCL集团工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朱昌昌先生,引用今(2011)年6月Display Research数据指出,2010年全球平面显示产值为1,150亿美元,今年上半因景气因素,2011年平面显示总产值为1,200亿美元,调低了同比成长至4%;到 2012年预期因需求数量复苏,产值成长率将重返2位数,但2013年回落至5%以下的平稳成长。若依应用产品分类,液晶电视仍为最大宗的应用,而手机智能化与大尺寸化,使2011年手机面板产值超越Mobile PC以及监视器,2012年手机面板产值占FPD的20%以上。他也指出当前面板属于脆弱的供需平衡,尤其今年情况更是严峻,面板供应商不外乎堆库存以及降价因应。分析主要原因在于需求不振,电视面板增长的动力在于取代老式CRT映像管电视,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而在新兴国家替代过程还在进行中;已开发国家的消费者购买大尺寸液晶电视的趋势明显,例如美国人喜爱56寸电视,37、42寸面板需求就下降。
观察2011年上半年大陆彩色电视生产、销售和出口数据,CRT电视生产、销售与出口量仅为68.1万、13万与54.9万台,较去年同期减少49.6%、55.4%与26%,代表CRT替代效应正在进行;平板电视产量达463.3万台,较去年同期增17.4%,出口数量达225.1万台,较同期增加5.6%;大陆内销部分,液晶电视169.1万台,较去年同期增7.8%,电浆电视11.5万台,增加29.2%。2011上半年总生产、销售与出口量分别为531.5万、193.7万与280万台,与去年同期比较略有下降。
LED背光已成主流 3D、智能联网功能是下一波新应用
朱昌昌指出,从2010年12月开始,大陆LED背光源的液晶电视销量已超越CCFL背光源的液晶电视,但有厂商推较便宜的CCFL背光源的3D电视,设法将价位压低到与LED 2D电视价位相当,以提高消费者对3D电视的接受度。他预估大陆3D电视2011年全年渗透率可超过10%,每销售10部液晶电视就有1部3D电视,而智能电视的渗透率不超过10%,比3D电视的渗透率略低一些。
朱昌昌提到,截至2011年1月,大陆手机用户数达8.69亿户,2011年底将达到9亿户,北京、上海等地普及率超过100%,广东也接近100%。若从手机种类分析,2010年智能手机占比为11.9%;至于3G用户约为4,500万,普及率仅为5%左右,原因在于:一是必须更换电话号码,二是大陆手机的主要用途仍是打电话和发短信(简讯)。
大陆3D电视的技术发展与市场现状
朱昌昌指出,大陆3D电视处于多种3D显示技术百家争鸣的初期。但3D问题在于内容片源和播放手段延迟,产业界测试方法和标准正在酝酿;部分观众看3D电视会头晕不舒服的视觉疲劳现象,其起因和解决办法还在研究中。
三星的3D快门眼镜式(Shutter Glass)技术,藉由交替播放左右眼的画面,与快门眼镜的同步遮蔽,使用户的左右眼分别接收到各自的画面并在脑中合成立体景深,其需要至少120Hz甚至240Hz的刷新频率;LG的3D偏光眼镜式(Polarization by Reflect;PR)技术则将左、右眼画面以奇数、偶数扫瞄线交叉显示,用户藉由偏光眼镜线偏振或顺╱逆时钟圆偏振特质,分离出针对左右眼各自独立的画面。
两者技术差异在于快门眼镜较重且需电池,偏光眼镜较轻且不需电池。另外3D快门眼镜需搭配240Hz频率的高档显示器,才能降低闪烁与左右眼串扰现象,亮度也因快门遮蔽而下降,不过快门眼镜的上下视角相当好,平视效果最佳;而偏光眼镜则可搭配一般120Hz频率的显示器,且无闪烁、串扰与亮度大幅下降现象,但分辨率会减少一半,视野╱可视角仅有上下30°度范围相当局限,偏光镜片的贴合良率也是挑战。
朱昌昌指出,2010年三星快门式3D TV独霸市场,2011年第1季销售 190万台,占有率3.6%,LG偏光式3D TV销售130万台,占有率2.4%。但预估到2011年第4季,三星快门式3D TV销售 700万台,占有率10.3%,而LG偏光式3D TV达600万台,占有率8.2%,快门式和偏光式3D TV将分庭抗礼。
裸眼3D技术特点在于不用戴眼镜,但视区不连续;当设计越多裸眼视点时分辨率会等比下降,制作工艺也相当复杂。目前有柱状透镜式(已做商业应用)、视差障壁式、LC透镜式、整合透镜式等技术,像TCL开发出8视点的裸视3D电视,应用在深圳和广州机场;Philips展示了多达56视点的65寸4,096x1,920 (4K×2K)的裸眼3D电视。
下一阶段的创意应用:智能电视
从过去类比电视、数码电视、高清数码电视(HD TV)、互联网电视,到智能电视(Smart TV)。朱昌昌提到,适用于智能电视的操作系统平台有Android、Linux、Windows等。Android具免费、系统完整、开放源码(Open Source)的特性,有Google领头与OHA维护,支持嵌入式/PC/phone/pad与提供电视的SoC方案;Linux系统免费但欠缺标准,支持嵌入式/PC并提供电视的SoC方案。而Windows需按机收取License费用,系统属于封闭式架构,仅SDK开放且靠Microsoft维护更新,可支持PC/phone/pad且有成熟应用。
在2011年3月,TCL发布全球首款带有3D UI,基于Android+的智能电视,以及首款基于Windows的智能电视,两者均于5月1日在大陆市场上市。智能电视是TCL的重要战略之一,从以往没有OS、专属OS,到导入Linux、Android、Android+,到未来适合电视的TV OS导入,以达成三网融合,四屏(电视、平板、PC、手机)互动的应用。
智能电视的操控与人机互动技术
当前智能电视的挑战在于如何让各种不同岁数的家庭成员都能轻松驾驭,除了遥控器外,还可藉由语音、手势来控制。智能手机另一个关键是应用程序商店,单独的1家公司很难使应用程序商店成功;唯有大量开发者/群体参与提供大量精致的APP,才是应用程序商店成功的关键。
TCL目前研究的脸部识别技术,将人脸图像数据经过KL降维变换形成1个特徵量,不同的人脸图会创造出不同的特徵量;当识别时,将摄影的人脸与图形库中的特徵库进行比对与识别;另外像是应用在电视的手势遥控,藉由数据手套或裸手的比划手势,使电视能识别并执移动作。另一种则是人体骨架识别的体感技术,手势与体感控制自然也就成为人机交互的一种手段。
智能手机的发展与大陆市场现况
朱昌昌指出,2010年大红大紫的智能手机是苹果的iPhone 4,Android手机则有台湾宏达电(HTC)、韩国三星(Samsung)与摩托罗拉(Motorola)。截至2010年12月底,大陆手机上网用户达3.03亿人,1年内手机用户增长7,000万。移动互联网应用上以实时通讯和阅读使用率最高,据统计77.8%用户使用手机聊天,75.4%用户用手机阅读,其余则是搜索、在线收听/下载音乐、收发信与微博(微网志)等应用。
朱昌昌认为,未来智能手机处理器速度将进一步提高,将会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安全化与多功能化。采用超高分辨率、高色域与低功耗面板并导入3D技术,具备自我调整的人机界面,还有手势识别、语音识别、表情识别与各种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未来智能手机的互联网功能将更强大,且更广泛支持云端运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