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于移动电话、平板电脑、Smart TV应用发展趋势
Apple的iOS Device,自iPhone推出后在消费性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市场产生重大的变革,而在iPhone成功打入智能手机市场后,Apple再尝试复制成功经验投入Tablet产品,同时强化联网电视服务内容,相同的,Google也计划复制Android的智能手机平台经验至Tablet产品与联网电视...
在消费性电子市场中,要定位一款优良的电子商品,必须从不同面向来进行观察,基本上要在外型取胜,此为视觉观感方面的设计考量,而最实际、直接的使用体验(User Experience)与产品实际的Usability可用性,则是左右产品实用程度的关键。
在产品发展阶段,可透过工程手段优化User Experience与产品的Usability,而iPhone产品可以在市场获得销售佳绩,也是得益于较佳的外型与精简却不失实用性的装置功能。
在外型设计方面,除材质特性外,其余牵涉较多非技术面向的Industrial design,实乃影响产品是否好用的关键,使用者经验与产品的可用性,对移动设备、联网电视以及热门的Tablet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开发议题。
iPhone/iPad/Apple TV 利用iOS建构从小到大的CE应用体验
检视Apple iOS Device的成功模式,iPhone/iPod Touch属于显示屏幕最小、产品最轻、外型迷你的移动设备,而当相同架构与系统模式扩展至屏幕较大的iPad/iPad 2时,也是利用近似的设计工法与iOS嵌入式系统共有的人机界面架构。
姑且不论Apple App Store丰沛的APPs数量所建构的强大应用弹性,光是产品界面的使用经验延续便可降低学习门槛,除了iOS嵌入式系统仅需更动屏幕适性与I/O方面的架构调整,大量共享的系统资源不仅强化了iOS Device硬件料件在生产端的议价条件,也因为系统的高度相似性,可集中资源发展具备跨装置、跨屏幕尺寸优势的嵌入式平台。
而在联网电视方面,Apple的Apple TV,其实也是采取自OS X系统简化的操作系统,比较有趣的是,Apple的联网电视仅借助iOS的基础应用架构,如系统的影音处理、档案管理、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与基础I/O等,设定为本身无屏幕,设备外接平面显示器形成完整的应用架构。与iPhone、iPad这类移动设备的差异点,即在User Experience的设计基础略微不同,一个是以「遥控器」为主要操作界面,另一个是透过手指触按屏幕,人机界面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Google Android针对小、中、大屏幕的发展动态
Apple的大、中、小屏幕CE装置的发展路线,证明了近似的嵌入式系统架构,搭配不同的屏幕尺寸整合,确实可以达到延续产品体验一致性与共享多数开发资源的效益,而且,开发段只要积极维护主要的核心架构程序码,对于不同屏幕的使用需求,可再透过整合的形式,达到加快产品开发速度与上市时间的目的。
Google Android的嵌入式系统发展,也采取类似的策略,例如,原本已经发展多年的Android智能手机系统,为针对小屏幕设计的系统架构,而沿用相同的核心针对不同屏幕需求进行改版,也衍生出对应中、大型屏幕应用需求的Android 3.0(Honeycomb)嵌入式系统。
观察原有的Android 2.0/2.1/2.2与2.3版,其显示屏幕的主流分辨率最小有320 x 480或480 x 800水准,而Android 3.0/3.1的Honeycomb则在推出时就针对1,280 x 800分辨率的中型屏幕需求进行最佳化,而目前号称将以Honeycomb为基础进行开发的Smart TV版的Android 3.x系统,评估至少需支持1080p的1,920 x 1,080或更高分辨率,才能因应产品的规格需求。
以Android的版本针对不同载具的分裂现状来看,Android 2.x可以说是目前最完整的嵌入式系统架构,同时也是相关硬件最成熟的应用系统。而Tablet产品部分,目前有Motorola、acer、ASUS投入,其他如Samsung、LG、Sony等业者,也即将推出奠基于Android 3.x嵌入式系统的产品。
与iOS Device发展路径较不同的是,Android在2.x与3.x的版本改变,于嵌入式系统核心的差异点为3.x针对硬件改变的双核心架构进行大幅强化,目的为让双核的硬件升级也能在系统中获得相对高效的表现,尤其是绘图加速的核心支持部分,新系统对于加速芯片的优化效能,也能得到不错的效益。
不只屏幕尺寸变化 经由配件创造新区隔市场
Android的3.x版本并非仅限Tablet使用,这与Apple在iPhone、iPad不同系统版本的泾渭分明区隔是相当不同的,以Google初期发展Honeycomb的合作业者Motorola使用Android 3.x嵌入式系统发展产品的形式,除在XOOM的Tablet产品使用外,也预计在Motorola的ATRIX智能手机与Bee智能手机上采用,更令人惊艳的是以Honeycomb为基础的ATRIX智能移动电话,还可以搭配Lapdock选购配件,就能让移动电话具备类似笔记本电脑的应用形式,包括电池、键盘、触控板与LCD屏幕功能。
而Motorola发展的Lapdock「配件」,其实并不是一部电脑,Lapdock外型上酷似笔记本电脑,是一组整合11.6寸(1,366 x 768分辨率) LCD屏幕、键盘与触控板的套件,外加2组USB埠,使用时必须插上ATRIX才能透过手机的运算功能来提供电脑应用。甚至,Lapdock本身内建1组36Wh的电池,使用期间都是藉由该电池供应屏幕、USB埠、键盘、触控板的运作电力。
Honeycomb嵌入式系统架构,基本上已是具体而微的电脑应用系统,以首部搭载Android 3.x的ATRIX为例,不只可以搭配Lapdock变身近似笔记本电脑的应用模式,仅以手机本身透过内建的HDMI视讯输出,在技术上几乎已经可以取代基础的电脑应用。另外,Motorola另推出ATRIX的Dock扩充机座,透过Dock即可让ATRIX具备USB Host功能与完整LCD屏幕的HDMI输出界面,只要接上键盘、鼠标,使用者即可以ATRIX充当电脑来上网、阅读文件、处理文书等。
- 网通产业COMPUTEX热点聚焦无线多媒体
- IT大厂争相跨足 智能家电抢搭物联网及云端商机
- 十铨主打USB 3.0周边 高速传输是最大卖点
- 200流明微型投影机问世 移动投影市场起飞在望
- 锁定特殊POS应用市场 自助结帐机现身COMPUTEX
- 区域3D裸眼显示技术助阵 挑战东芝 华硕推出裸眼3D NB
- 防水防尘 工业级平板抢进商用市场
- 英特尔、微软力拱快速开机 BIOS厂系微受关注
- 高速Thunderbolt I/O技术发烧 搭DisplayPort顺风车抢进市场
- USB 3.0挟现有USB普及应用优势 成未来高速传输界面主流
- Qualcomm Atheros与Wilocity共同推出业界第1款符合标准的Multi-Gigabit无线芯片组
- MIPS于COMPUTEX展示多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MIPS-Based产品
- LTE技术持续发展 未来应用可期
- 铠应科技多用途数码看板播放器于台北国际电脑展全新登场
- 散热一夏 <<系列报导二>> 太阳能市场持续成长 传祥微电机深耕有成
- Twntech卓岳国际提供全方位的HDMI解决方案
- Quicklogic以CSSP方案提升移动产品的使用者体验
- 多元无线技术竞逐 家庭无线宽频应用趋成熟
- 从Google IO年度开发者大会 看Android系统未来布局
- HDMI、DisplayPort积极抢攻联网装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