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结合医疗服务应用 标准统一为当务之急
随着应用市场需求的不断出现,云端商机已经不再是一个虚幻摸不着边际的概念,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服务业者,开始针对包括医疗、零售、金融、电子出版等产业推出概念性的云端服务及应用,其中又以在医疗云方面的发展,被业者视为最具有市场潜力的领域。
然而,相关业者则指出,台湾在推行医疗云部分已经有些许的成果;但是,目前仍无法由私有云阶段跨入公共云境界,如果要扩大医疗云的应用规模,让信息能得到充分应用,当务之急,是必须要先订立相关的格式与标准,这样才有机会让电子化的医病信息得以充分活用,发挥最大效益。
电子与数码化结合医疗应用的概念,其实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趋势,只是透过云端平台的出现,让原本逐步朝向电子数码化的医疗信息,可以得到更多样与有效的应用。但是由于目前台湾并没有统一的格式及标准,以致于各医疗院所之间的信息无法有效互通,让医疗数码化的效益大打折扣。业者指出,医疗云的目的,除了进行医病信息数码化的电子病历,可以达到线上医疗照护的服务外,透过云端的概念,还可以建立长期的个人医疗与生理信息记录,藉由透过预防医学的概念,有效的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提升医病诊断上的准确性。
对于云端与医疗产业的结合,业者表示,除了电子病历的规划外,目前像是新光集团、英业达旗下的Dr.eye所推出的Health服务,或是台北市政府与台北市立联合医院联合试办的线上医疗服务等,除了将信息数码化之外,更进一步透过像是血压计等周边设备进行个人健康信息的蒐集。除了个人可以随时记录各项生理数据外,透过长期生理数据的纪录及分析,可以有效的掌握个人健康的状况,一旦出现病痛时,也可以有长期的生理纪录可供诊断时做为参考,除了增加准确性外;甚至可以在生理信号出现异常的同时,透过云端的运作,同时对个人与邻近的医疗院所发出警讯。
虽然,资策会已经与台北医学大学合作进行国家标准化电子病历格式的开发,但是相关业者则指出,由于目前成果尚不明确,在面对数码化需求的驱使下,各医疗院所多半透过不同的方式,结合软硬件及服务业者,建立属于自己的私有医疗云,并提供部分数码化的医疗服务。不过这些私有的医疗云之间并无法进行横向的沟通,所以长期在A院就诊与记录的患者,无法藉由B院取得相关医病信息。业者均表示,即便是大家都知道,医疗云必须要藉由公共云的型态,才能展现最大效益,然而,由于目前包括像是标准化、安全性及隐私等多重问题的纠葛,因此,业者也仅能配合医疗院所现阶段的需求,进行规划及服务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