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速运算到AI,3D IC成高端芯片量产终极解方
随着终端产品的小型化与功能提升,半导体产业面临发展瓶颈。在物理极限的限制下,传统的2D封装技术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各大公司及学研机构纷纷投入3D IC封装技术的研发,希望能开启下一波半导体产业的增长契机。
经过近年来的技术突破与产业链整合,3D IC封装已初步商业化,并应用于各类高端计算芯片。展望未来,随着生态系统日趋成熟,其优势将更加凸显,对半导体产业层面也将产生深远影响。笔者认为,3nm先进制程很重要,但能用的业者很少,对供应链贡献其实不如想像中大,也因此,虽然2023年半导体业界有很多大事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但以今年来看,实际对全体半导体业界,包括设计、生产、材料、机台、应用等方向影响最大的技术进展,非3D IC莫属。
先进制程面临物理极限,封装技术追不上
随着终端产品的小型化和功能需求提升,半导体产业正面临技术障碍。首先,晶圆制造端正面临物理极限,使得传统的摩尔定律已不再适用。
随着3纳米制程正式量产,这是半导体先进制程迈入另一个里程碑,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制程进一步朝极小化方向发展,良率控制和晶体管效能提升的困难度大幅增加。由于在5纳米以下的制程中,生产复杂度呈指数型增长,每前进一个制程节点就需要采用新的关键材料和制程技术,设备厂商如应用材料、东京电子等必须及早准备,才能协助代工厂提高良率。
此外,单颗芯片的制造成本也不再随制程缩小而降低,反而出现逆势增长的情况。根据报告指出,5纳米制程生产一颗芯片的成本高达238美元,反倒高于7纳米的233美元,显示微缩制程已无法再降低成本。
制程微缩也造成量产的难度增加,集中的晶体管会造成散热问题,限制了效能与晶体管整合数量,如果要增加晶体管,那麽就要在芯片散热设计增加更多成本。如果透过3D IC加上chiplet(小芯片)技术来同时撷取先进制程的优点与制造优势,那麽可以大幅降低量产难度与成本,增加利润空间。
其次,封装技术也无法跟上先进制程的发展。过去主要采用2D模式进行封装互连,已无法满足终端产品对于高度整合与广带域传输的需求。
因此,要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各大半导体公司如台积电、三星、英特尔、高通等,纷纷加紧投入资源研发3D IC封装技术,期望能开启半导体产业的新契机。以台积电为例,其已建立CoWoS、InFO等先进封装技术平台,并规划新建封测厂以扩充产能;三星则在扇出式封装取得重要进展,并收购业者扩充实力;英特尔开发出EMIB、Foveros等技术,与台积电形成竞争关系。
在各大厂推动下,3D IC封装技术发展可期,有望为半导体产业注入新动能。
3D IC封装技术优势凸显,各大厂续力开发
在各大半导体公司如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业者的积极投入下,3D IC封装技术已初步商业化,应用于高端AI处理器、CPU、GPU、FPGA等产品。以台积电的CoWoS技术为例,它采用2.5D堆叠方式,使用矽穿孔连接芯片与基板,可以提供超过15万个穿孔连接,大幅提升信号密度。英特尔的EMIB技术也利用中介层连接芯片,其优势在于制程较为成熟,采用较大制程节点,降低生产难度。
随着ChatGPT等AI模型需求快速增加,对高速运算的需求大幅提高,堆叠封装技术备受瞩目。台积电的CoWoS平台预计未来每年产能将以30%速度成长,将发展 SOC或Chiplet设计,藉由异质整合提升效能。三星也积极投资扇出封装,提升堆叠技术。
未来重点包括降低成本、提升堆叠层数、改善制程良率等。业者除投资研发外,也必须建构完整生态系,涵盖设计、模拟、制程材料、自动化设备、检测等各层面。设备商也需要开发新一代具高精度的堆叠机台。随着生态系成熟,期待3D IC技术发展能蓬勃开花,驱动半导体产业持续创新。
先进封装吸引产学研投入,打造完整生态系
有监于3D IC封装技术的重要性与潜力,近年来吸引了产业界和学术界大量的投入,期待能打造完整的技术生态系加速商业化。
在业界方面,除了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晶圆代工龙头外,许多具特定专长的公司也推出相关解决方案。例如日月光在高密度基板技术具领先地位,其子公司日月光封测已开发多种3D堆叠方案,提供客户整合服务。又以中华映管在显示驱动IC设计的强项加入战局;欧菲光子公司则以光电封装技术着称。
Gozeta和华邦电子都在直接键合技术上累积多年研发实绩。材料大厂杜邦也看好3D IC发展前景,推出多种低介电薄膜和研磨膏等专门产品。
在学术界部分,台湾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都成立相关的研究中心,并与台积电及业界密切合作。教授们带领研究生投入开发新材料、技术、设备等目标。日本东京大学集结多个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在3D IC领域建立完整的课程与研究团队。
这些研究机构为产业培育不少人才,也将理论研究成果透过产学合作,尝试落实到产业应用。国外知名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格鲁吉亚理工学院、柏克莱加州大学等,也有相当程度的研究投入。
随着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企业与机构投入3D IC研发,一个强大的生态系已在悄悄成形。下游应用厂商也给予正面回应,愿意尝试采用3D封装技术。在各方努力之下,未来可望看到整体技术快速成熟,推动整个半导体产业突破成本与性能的限制。
迎接商业化新纪元,3D IC影响层面多元
随着产学研各界持续投入,3D IC封装技术正蓄势待发,未来商业化将为半导体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产业面,代工厂将大举投资新时代的封装产线,提升自动化程度以降低成本。业者间合作模式也将更为紧密,需要建立标准化界面以利生态系统整合。此外,中小企业若想参与3D IC供应链,势必要及早布局,发展特定领域的关键技术。
在制程端,TSV和微柱(micro-bump)技术的成熟,将可支持更高密度的堆叠,并提升良率。新型材料的使用也将扩展设计空间。未来甚至可望运用量子隧道效应,以原子层沉积的方式进行键合。这将是革命性的制程突破。
在设计部分,EDA工具需要提供多芯片同步设计与验证的功能。架构师也将善用3D IC的优势,发展崭新的系统概念。此外,中长期来看,工程师将需要全新思维,同时考量软硬件及封装的协同最佳化。
对于环境影响,3D IC封装有机会大幅降低能源消耗,使半导体产业迈向更永续发展。但也需要注意制程使用的化学材料,并研发清洁生产技术。
综观各面向,3D IC的商业化将为半导体产业带来重大改变。业者若能提前做好准备,就能抓住先发优势,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届时将可望看到3D IC广泛应用,开创芯片设计与制造的新纪元。
- 半导体人才培育至上 研发、女力、多元同步发展
- 英国半导体商务代表团首度访台参加 2023 国际半导体展
- 从高速运算到AI,3D IC成高端芯片量产终极解方
- 东捷科技部署高端雷射应用掌握新契机
-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变革与挑战
- AI时代的半导体技术发展
- 志尚仪器提供高科技厂房微污染监测整体方案
- EVG在SEMICON Taiwan 2023展示混合键合与纳米微影压印解决方案
- Beckhoff高速半导体智能制造 亮相SEMICON Taiwan
- MJC透过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多样测试解决方案
- 海德汉ETEL为半导体制程带来运动控制与精密运动平台解决方案
- 爱德万测试参加先进测试论坛分享车用电子测试解决方案
- G2C+联盟与东台东捷齐亮相 直击CoWoS与Fan-Out制程
- 绿捷优秀工程精神成为半导体客户自动化需求之首选
- 索尔维于2023台湾国际半导体展展示全系列高等聚合物和特种化学品
- 凯诺科技展出打造半导体晶圆及EUV光罩自动化最佳方案
- 创新技术结合独家服务机制 亚智科技助客户顺利导入FOPLP创新技术
- 錼创展出各种MicroLED显示器解决方案 搭配展场艺术设计 带来沈浸感的科技之旅
- Lam Research科林研发CEO现身SEMICON Taiwan 2023
- 梭特科技混合键合设备为异质整合芯片开发提供助力
- Festo亮相2023 Semicon Taiwan 聚焦半导体控制解决方案
- 蔡司显微镜事业部服务台湾半导体技术革命,革新研发效能
- 化ESG为企业DNA 钰祥助半导体客户落实永续愿景
- 罗格朗数据中心方案 满足新时代数据中心电力效能需求
- 台湾精密机械是可信赖的夥伴 与半导体产业共创双赢
- 推广逻辑硬件概念 成真首次参与SEMICON TAIWAN 2023
- AI商机热 算力需求升 宜特先进封装异质整合分析服务布局显效益
- 亿光第三类半导体产品于SEMICON Taiwan正式亮相
- 永光化学以ESG高标准携手半导体产业追求持续的成长
- igus易格斯号召大众实践减碳环保 于社群分享绿移动
- 世界前三大针测卡制造商-MJC深耕台湾打造在地化团队
- 摩尔定律的全新赛道:异质整合如何助半导体产业迎战5G、车用电子时代的来临?
- SEMICON陆续暖身 爱德万秀车用BMS测试实力
- 台荷创新论坛:矽光子技术将成焦点
- 抢进AI商机,解决高效能运算衍生的散热问题
- 5G与车联网时代 化合物半导体的逆袭与挑战
- SEMICON 2023三方向强化半导体韧性 网安、净零、智能制造
- 永光化学在线论坛 带您掌握最新半导体制程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