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业关键下一步 先进制程与异质整合扮双引擎
全球经贸及产业环境变动快速,面对中美贸易战、缺工缺料、短链供应链崛起等议题,台湾的半导体护国群山仍展现高度韧性,产业地位重要性有增无减。值此关键时刻,半导体上下游业者除了因应外部环境积极调整供应链管理思维之外,也积极发展新一代关键技术,其中先进制程与异质整合可望扮演重要引擎,引领科技产业继续迈进。
虽然半导体业界不再一味追求摩尔定律的突破,但包括台积电、三星(Samsung)、英特尔(Intel)等大厂,仍豪砸大量研发预算投入先进制程的推进,希望在7纳米以下的制程技术有更多突破与精进。现阶段最主要的需求来自于智能手机、移动设备、物联网等应用,尤其移动设备正逐步整合5G、人工智能(AI)、元宇宙等功能,必须进行大量的数据、图像及数据处理能力,同时持续走向轻巧设计,唯有仰赖先进制程的芯片,才能在追求体积的微缩下兼具强大的运算效能。
为了解决芯片持续微缩、闸极因不易控制容易造成漏电的短通道效应(Short Channel Effect),造成过多能源消耗而影响效能,各大半导体厂均纷纷针对先进制程设计新的架构。进入16纳米以下的制程后,半导体业界已从平面晶体管(Planar FET)的架构,转向垂直立体型态的鳍式晶体管(FinFET)架构,藉以在日益微缩的芯片中,有效增加与闸极的接触面积,而在10纳米以下的制程,FinFET更是其中非常关键的技术。
过去几年来,在先进制程的竞争局面中,台积电正是因为具备完整的FinFET制程技术与专利,因此能掌握相对优势,在7纳米、5纳米系列拔得头筹,且产能与良率均持续领先。根据台积电在8月底举行的2022台湾技术论坛公布的最新数字,台积电量产5纳米制程已进入第三年,累计生产达200万片,领先其他同业,3纳米制程也即将在下半年正式量产,除了苹果(Apple)与英特尔(Intel)可望率先采用台积电的3纳米制程外,包括高通(Qualcomm)、超微(AMD)、辉达(Nvidia)、联发科也将跟进投片。
以台积电的先进制程蓝图来看,预计在2023年下半量产升级版3纳米(N3E)制程,2纳米制程则规划于2025年量产,其中2纳米相较于N3E,在相同功率下速度可提升10~15%,在相同速度下功耗可降低25~30%。
不过,三星在先进制程也来势汹汹,在3纳米制程放手一搏,改采闸极环绕式晶体管(GAAFET)架构,其晶体管透过360度包覆的环状结构,可有效增加对电路的控制与稳定性,减少短通道效应。以主战场移动通讯芯片观察,三星本身在智能手机市场称霸多时,现阶段三星不管是自制或外购的中高端移动芯片,多采取三星的5纳米以下制程,让三星在移动芯片的先进制程大有斩获,但后续3纳米制程的效能表现,是否能吸引外部客户下单,将是其能否靠GAAFET架构弯道超车台积电的重要观察指标。
实现尺寸微缩、多重功能 异质整合成新路径
除了先进制程的推进外,异质整合技术俨然是推动半导体业界持续创新的另一个主要动能。由于芯片尺寸的缩减已接近极限,且必须进一步提高密度来提升性能,光是制程技术的演进不足以满足芯片「体积缩小、性能提升」的无止境需求,因此业界开始将脑筋转往构装技术的发展。
相较于传统封装是将单一功能的个别晶粒进行封装,所谓的异质整合,则是在3D维度的空间中进行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a Package;SiP),且不仅是将多个芯片整合在一起,更可包含非芯片的主、被动元件,例如可将处理器、存储器、逻辑元件、类比元件、被动元件、射频(RF)芯片、连接器、微机电系统(MEMS)都整合起来,成为一个多功能、高整合度的单一封装体。
事实上,从1991年以来,遵循摩尔定律节奏的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ITRS) 一直是半导体产业技术往前迈进的指南针,但在2016年7月ITRS已转型成异质整合蓝图(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Roadmap;HIR),由此可见,异质整合将取代制程微缩,做为实现元件尺寸微缩与功能整合的新路径。
整体来说,异质整合的主要目标是系统微缩,希望能做到信号路径更小、带宽更大、耗电更低、尺寸更薄与更小,但必须同时考量性能、功耗与面积的最佳化。现阶段有两种主要作法,其一是将互联线宽做得更细,其二是透过3D堆叠来提高晶体管等元件密度,在一个封装结构中,就能将更多功能的芯片与元件整合进去。
以台积电为例,正针对异质整合的趋势积极发展系统级整合芯片(System on Integrated Chips;SoIC)、整合型扇出(Integrated Fan-Out;InFO)、矽基底系统级封装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CoWoS)等技术,其中InFO封装技术具备体积小、低功耗、散热佳等优势,特别适合智能手机、物联网等移动应用,至于CoWoS则可整合存储器与逻辑芯片,并改善传输带宽,是云端数据中心、AI等高效能运算应用的绝佳解决方案。
根据台积电的先进封装蓝图,下半年将开始生产SoIC芯片堆叠制造,2023年3D Fabric全自动化工厂正式运作,未来几年将逐步扩充先进封装产能,预计2026年SoIC产能将扩大到20倍以上。
摩尔定律是否已死仍是未定之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半导体业界已从过往的单一路径,转变成多重路径并进的态势,包括先进制程、异质整合、新材料、封装结构等方面都已找到可行的突破点。放眼未来,尽管技术创新的挑战不小,但只要整个生态系能够掌握趋势、携手合作,必能持续开创出半导体产业的新价值。
- SEMICON Taiwan 2022登场 聚焦异质整合、车用芯片
- IDM大厂SEMICON谈技术趋势 也不忘加大对台布局力道
- Lam Research突破技术限制的界限 使芯片制造商不断进展
- 日本中兴化成工业 半导体制程中不可或缺的铁氟龙材料
- 半导体产业关键下一步
先进制程与异质整合扮双引擎 - 东京威力科创投注EUV微影技术 解决产量与环境冲击
- 欧姆佳独家掌握射频IC群测技术 毫米波天线传输品质无落差
- G2C+联盟串接合力能量 共创实绩打入半导体大厂供应链
- 用于工业以太网的瑞萨RZ/N2L MPU简化工业设备中实现网络功能
- 先进制程与第三代半导体推进 宜特扩大材料分析产能因应
- Koh Young Technology展示专为先进封装市场量身打造之最新产线3D检测解决方案
- Imagination将GPU和AI加速器应用于AIoT最新RISC-V应用
- 半导体产业追求ESG 是责任也是生存之道
- 地表最强自动换酸换盖系统MARS
- 海德汉ETEL 专注精密运动控制解决方案的专家
-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动态解析:SiC晶圆供应成IDM业者竞争关键
- igus亮相2022国际半导体展 助力产业提升整体设备效率
- 爱德万测试Beyond Technology Horizon超越技术视野的观点
- 扬发提供IC半导体先进制程设备元件 一次多道清洗机台
- 5G、AIoT、云端交互整合应用
新时代制造系统面貌已然浮现 - Beckhoff半导体智能制造方案 亮相SEMICON Taiwan
- SEMICON Taiwan首度推出全球汽车芯片高峰论坛
携手经济部链结台湾及全球车用半导体与汽车产业生态圈 - 英飞凌混合返驰式控制器 助力安克创新打造具有更高效率新快充产品
- 永光完整产品线结合ESG趋势 助力电动车产业快速发展
- 韩媒称美豁免韩厂中国产线14纳米制程设备禁令
- 2Q超微处理器市占再创新高 ARM架构处理器亦大有斩获
- 大尺寸显示驱动IC何时回温?IC代理代理坦言4Q没把握
- 平头哥发布RISC-V芯片平台「无剑」及SoC原型「曳影」
- 三星、中芯先进制程良率低 投片客户不可承受之重
- PC品牌打回原形 2022年出货跌回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