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照护应用范围广 各国政府积极推广 智能应用 影音

健康照护应用范围广 各国政府积极推广

  • DIGITIMES企划

工业技术研究院量测中心前瞻微型传感实验室主任 林宏墩
工业技术研究院量测中心前瞻微型传感实验室主任 林宏墩

根据IDC公布的预估报告显示,全球穿戴式装置市场出货量可望从2014年的1,960万台,成长到2015年的4,570万台,年成长率高达133.4%,预计至2019年上看1.26亿台,5年的平均复合成长率将达到45.1%。此趋势穿戴式装置将会被大量应用于健康照护领域之中,用于解决婴幼儿照护、睡眠障碍、疲劳开车、老年长期照护等领域之中。

以婴幼儿照护需求为例,从长期临床实验结果得知,适度监测婴儿生理状态能减少婴儿猝死的案例,而对于出生婴儿的照护,应着重于非侵袭性的生命徵象监测,及早处理生命徵象的变化,才能给予最适当的照顾。睡眠障碍则是忙碌社会常见的病症,光是台湾便至少可能有高达600万人有睡眠障碍,其中入睡需要30分钟以上的慢性失眠者、连续失眠超过一个月的人数高达250万,若能善用穿戴式设备侦测睡眠呼吸中止症,可望协助医生进行有效的睡眠品质评估。

工业技术研究院量测中心前瞻微型传感实验室主任林宏墩说,为提升医疗品质、降低健保费用支出,以及带动台湾生技产业的发展,行政院也陆续推出各种政策。如在2013年云端运算应用与产业发展方案中的台湾健康云计划,即是主打发展有价值的健康云端服务,串连医疗、照护、保健、公卫及防疫,提供民众无所不在的健康环境。至于生技产业起飞移动方案中的医管服务产业推动计划,则是寄望建构医疗照护管理服务的营运模式,聚焦创新药品、医材、医疗信息等产业,带动并纳入健康照护白金方案中具产业价值的智能医疗。

善用创新科技协助  降低医疗照护成本

全球会积极投入健康照护发展的关键,在于各国政府都面临老年化人口、老年照护成本增加、劳动力减少、增进全民生活品质等问题,亟需经实证、具效率的解决方案,以便能维护被照护者的健康及功能、保有独立生活与尊严。所以具备健康照护功能的穿戴式装置,已朝向个人化之产品与服务、强化公民能力等方向发展,让年长者能顺利融入社会之中,并享有被完整照护的安全感。

目前发展健康照护制度最快速的国家,自然以欧、美、日等国为主,如欧盟便提出环境辅助生活计划,即是利用资通讯技术协助,使每个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环境中,能保持与社会连结,即便是年长者亦能自行独立生活。在美国方面,IBM、Intel、Continua Health Alliance、Qualcomm等企业,以推出结合穿戴式装置的健康管理制度,至于进入超高龄时代的日本,则已发展独立生活支持服务,如网络机器人服务、智能家庭、线上医疗照护、长期监护服务等,期待未来能实现居家医疗及巡回访视照护的整合性照护价值链。

林宏墩指出,台湾在老年人照护解决方案,则以线上照护服务模式为主,目前可分成机构式、社区式、居家式等三类,机构式是透过网络与医院连线,提供线上生理量测服务、线上卫教指导服务、视讯探亲服务等。社区式是透过调查问卷发现问题,并提供移动定位安全通报、居家生活支持等6大类服务,至于居家式则为统合医疗、照护、生活资源等功能,让年长者享有紧急状况处理、生活资源照顾资源转介等等服务。

照护系统多样化  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市场上个人化健康线上医疗与居家照护方案,根据应用方向与照护功能可以分成三种,首先是手持式装置的电子式监测及整合性系统,特色在于以网络基础为发展的照护机制,且具成本效益及容易使用的特性,加上能提供从医疗、健康照护到预防保健等面向的整合性解决方案,所以投入此领域的业者非常多。

第二种方案则是集中式的整合性医疗照护系统,该系统同样是以网络为建构基础的解决方案,数据或信息具备可随时随地读取的特性,也能随时依照病患生理状态进行增修,增加服务范畴、减少在医院时间,达到促进居家照护服务的效率与品质的目的。

第三种是无线网络搭配手持式装置而成的居家照护IT系统,不仅可改善居家照护品质,也能促进不同的居家照护机构间进行连结整合。手持式装置能让服务提供者的工作流程更便利,让居家照护网络获得完善整合,若能再与个人医疗记录或个人健康记录串连,即可成为整合性的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因此,若能在居家式个人化健康照护平台中,若能进一步整合更多穿戴式装置,则可够让生理监测居家照护IT系统功能更为完整,更符合消费市场的需求。

林宏墩说,工研院也看准健康照护市场的商机,在多参数生理与环境传感技术下推出多款穿戴型装置,如ITRI WATCH 2、多生理参数心跳血压量测手环等等,可侦测心跳、计步、卡路里消耗等信息,并已陆续授权给民间业者进行后续研发。以ITRI WATCH 2为例,便是专为长时间居家生理参数与活动量监测所设计,具备户外活动UV指标量测与警示、智能移动设备无线传输与记录等功能,堪称是个人化与线上健康管理的最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