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思创于大陆投产物理回收聚碳酸酯专用产线
.公司首条专用于生产物理回收聚碳酸酯的共混线位于上海,年产能达2.5万吨
.至2026年前,科思创计划每年在亚太地区提供超过6万吨具有回收再生成分的聚碳酸酯
.这项高品质再生聚碳酸酯产品系列用途广泛,对多元应用领域有所助益
.科思创亚太地区的聚碳酸酯年产能增加超过10万吨
科思创宣布其全球首条物理回收(MCR)聚碳酸酯专用生产线已在上海一体化工厂正式投产,每年将生产超过2.5万吨含有物理回收成分的高品质聚碳酸酯。该投资项目旨在满足市场对消费后再生(PCR)塑料日益成长的需求,特别是电子电器、汽车和消费品等应用领域。
科思创商业长苏智雅(Sucheta Govil)表示:「MCR生产线的投产代表着我们在实现循环经济和2035年气候中和目标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对于实现这一愿景非常关键,我们希望透过扩大再生塑料生产能力,推动和引领各产业的永续发展进程。」
科思创计划,至2026年时,每年将在亚太地区供应超过6万吨回收再生聚碳酸酯,以满足强劲的市场需求。最近,公司还对泰国基地(Map Ta Phu)的一条现有共混生产线进行了改造,使其具备生产物理回收聚碳酸酯的能力。
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裁王丽表示:「这些投资使我们能够满足市场对PCR 聚碳酸酯不断成长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产能和效率。随着这些新建或改造产线正式商转,我们能够更好地为下游客户打造更永续的产品,加速产业转型朝向循环经济和气候中和的未来。」
广泛的PCR产品组合
随着各国法规趋严,全球对回收再生材料的需求呈现激增趋势。例如,欧盟早先提出的废车辆指令(ELV Directive),即对再生塑料的使用设定了严格的标准。此外,消费电子等领域对高回收含量材料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成长。
在需求强劲的背景下,科思创近期在PCR聚碳酸酯开发方面取得的突破意义斐然。2023年上半,公司推出了回收含量达90%的PCR聚碳酸酯。该产品能实现传统高含量再生塑料较难实现的高饱和度色彩和白度,且较原生化石基产品可减少70%的碳排放。这项突破的关键在于严格筛选高品质PCR原料,并在共混生产过程中精准优化材料配方。
科思创也正积极开发聚碳酸酯的化学回收制程。公司已在实验室成功开发出这项制程,并已进入先导规模的试验阶段。
扩大亚太地区聚碳酸酯产能
此外,科思创泰国基地(Map Ta Phu)日前完成多条生产线的优化工程,代表公司亚太地区聚碳酸酯产能的增加计划已接近尾声。该计划也包括近期在上海和广州以及印度大诺伊达基地增设的新生产线专案,一共为科思创在亚太新增了超过10万吨的聚碳酸酯年产能。这些战略以优化区域生产网络为目标,并借助数码化工具降低了投资成本。
科思创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生产营运负责人Nicolas Stoeckel博士表示:「透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致力于满足亚洲市场对聚碳酸酯不断成长的需求,而且还要为我们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这些升级的产线既可用于生产回收再生聚碳酸酯,也可生产传统聚碳酸酯。」因此,这些战略计划也进一步提升了科思创生产更多高回收含量聚碳酸酯的能力。
- 以SEED技术打造更环保永续的网络
- Axis与准线智能科技携手打造创新河川水位监测解决方案 落实生态永续发展的愿景
- 东捷信息推ACE王牌计划 抢攻企业转型商机添动能
- 伊云谷获永续奖项双认证 数码韧性驱动永续发展
- 启动Common Criteria产学合作 安华联网携手北科大培育台湾网安人才
- 裕富支持攸惜关怀协会 推动水电系计划
- 裕融企业打造「文化共融 平权共享」公益精神
- 大同永续抢攻碳权商机 完成高价蓝碳交易
- 丽升能源打造「绿电交易加速器」
- 宏电科技获2024新北市友善家庭优质企业殊荣
- 英飞凌携手 AWL-Electricity ,以氮化镓功率半导体优化无线供电解决方案
- 新保经验力挺农业ESG STORE 共创永续蓝海
- 半导体龙头携手供应链推动ESG 引进配客嘉循环箱创三赢
- 英飞凌推出HybridPACK Drive G2 Fusion 将矽和碳化矽结合至电动汽车先进电源模块中
- 英飞凌加强与供应商在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合作并颁发「绿色环保奖」
- 台湾奥的斯智能电梯 携手中台湾创新科技引领城市绿色交通新趋势
- 减碳包装进驻国际净零永续展 激发企业永续包装新思维
- 大数据公司宣布加入 「2024 TALENT, in Taiwan台湾人才永续移动联盟」
- 泓德能源首度支持运动选手 林郁婷勇夺奥运女子拳击金牌
- 宏正荣获天下永续公民奖中坚企业组亚军 再度勇夺天下人才永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