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端到边缘 企业落地生成式AI的可行之路 智能应用 影音
Digikey
IC975

从云端到边缘 企业落地生成式AI的可行之路

  • 台北讯

鉴于成本与网安挑战,生成式AI正朝向云端转移到边缘运算发展。凌华科技与群联电子深入分析为何边缘运算是推动生成式 AI 普及的关键因素,并探讨企业该如何掌握这个关键契机。凌华

鉴于成本与网安挑战,生成式AI正朝向云端转移到边缘运算发展。凌华科技与群联电子深入分析为何边缘运算是推动生成式 AI 普及的关键因素,并探讨企业该如何掌握这个关键契机。凌华

生成式AI不再是未来愿景,透过实时语言理解、影像生成,自主决策与超个人化体验,生成式AI正在重塑产业面貌。随着这项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对架设成本的考量与信息安全的疑虑,让生成式AI虽备受期待,却难以真正落地。鉴于成本与网安挑战,生成式 AI正朝向云端转移到边缘运算发展。

对于医疗、制造、零售,车用及国防产业而言,这项转变不仅是技术升级,而是势在必行的策略抉择。透过边缘AI运算, 可实现实时智能决策、提升数据隐私防护、确保营运韧性,并大幅降低产业成本。

本次专家访谈邀请到凌华科技与群联电子,深入分析为何边缘运算是推动生成式AI普及的关键因素,并探讨企业该如何掌握这个关键契机。

生成式AI迁移至边缘的关键契机

实时反应:群联电子CTO林纬博士表示:「当每毫秒都攸关成败,云端的距离就太远了。」自驾车系统,工厂机器人或医疗设备,无法承受丝毫延迟。将生成式AI推论直接部署于数据生成的边缘,可实现立即可靠的决策。

从设计改善隐私及网安:凌华科技边缘运算平台事业处总经理陈少华说明:「公司数据蕴含营运机密、客户个资、或关键研发成果,必须确保其隐私性」。地端部署有助于确保机敏数据(无论是健康照护,金融或公部门相关数据)持续保留在本地装置或地端中,减少云端AI的数据外泄风险。

产业知识保存与最佳化:地端生成式AI解决方案部署可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关键知识,最重要的是可与工作流程、技术文件和法规等内容整合。陈少华表示:「透过微调并充分利用既有领域信息,可弥补模型的理解落差,让生成式AI更贴近实际应用场景,也提供更精准、专业的应答」。

各种环境下的韧性:依赖云端架构会形成单点故障风险。林纬博士提到:「尤其在工厂或现场等实际应用场景,未必能维持稳定连线」。地端AI系统即使在离线时也可持续运行,在偏远,严苛或要求高度网安需求的环境中确保持续运作。

边缘处理的成本效益:在边缘处理数据可大幅减少带宽使用,降低云端存储成本。林纬博士特别提道:「但成本仍然是一大难题。如果制造一台AI机器人的成本相当于雇用一位员工20年的人力支出,这显然不可行。」硬件成本,尤其是GPU存储器,仍是关键瓶颈。

瓶颈:GPU存储器与模型规模

林纬博士说明:「AI模型可根据规模加以分类,」包含:1. 约100亿个参数:基本对话互动。2. 约1,000亿个参数:推理与推论。3. 约1万亿(10,000亿)个参数:ChatGPT及DeepSeek等先进模型。

关键困难在于:GPU存储器需求几乎呈线性成长。陈少华补充:「每10亿个模型参数需要约1GB的VRAM,」这使得大型模型在边缘装置上运行的成本居高不下。然而,凌华科技与群联电子的携手合作,突破了这项技术的瓶颈。

aiDAPTIV+突破GPU存储器限制

陈少华表示:「当我们亲眼看到群联aiDAPTIV+实际运作时,就知道这项技术会带来极大突破,」凌华科技此技术整合至最新DLAP边缘AI平台,该平台搭载NVIDIA Jetson Orin NXJetson Orin Nano。成果是:DLAP Supreme使原本仅支持80亿参数的硬件平台,拓展为可支持800–900亿参数的AI模型。

如何实现?林纬博士指出:「我们将SSD内的部分AI模型从GPU移至NAND快闪存储器。」这表示不需要90GB的VRAM便可运行一个900亿个参数的模型,大概只需要10–20GB,可大幅降低硬件成本。这让先进生成式AI不再遥不可及,不仅效能强大,也终于实现经济实惠的边缘运算。

凌华科技与群联电子携手合作,将aiDAPTIV+整合至DLAP Supreme平台,打造创新解决方案,过去专属于超大规模业者的技术,现在已可嘉惠各种规模的企业。凌华

凌华科技与群联电子携手合作,将aiDAPTIV+整合至DLAP Supreme平台,打造创新解决方案,过去专属于超大规模业者的技术,现在已可嘉惠各种规模的企业。凌华

可负担的边缘生成式AI = 普及化关键

当大型生成式模型部署至边缘,不仅大幅降低导入门槛,也推动中小企业突破。在医疗产业,携带式边缘装置可运行视觉及语言模型,进行诊断、分诊,甚至是心理健康监测,且无需将机敏数据上传至云端。偏乡诊所也能离线、低成本使用AI医疗工具。

在零售产业,智能镜面装置与自助服务机可实时提供个人化建议,生成动态视觉内容,或答覆客户询问,
所有数据处理皆当场完成,不上云。

在物流及制造产业,边缘AI可实时分析传感器数据与影片,侦测安全风险、优化工作流程,或预测性维护,且数据存放于地端,无需传送至云端,有效保障数据安全。

在运输及公部门产业,交通工具与无人机上的内嵌式 AI可实现实时决策,语言翻译和导航,一切都在本地处理完成,确保速度及网安。

边缘智能  随需启用

边缘生成式AI不再遥不可及——其兼具可部署与低成本等特点。透过群联电子与凌华科技的合作,将aiDAPTIV+整合至DLAP Supreme平台,打造创新解决方案,过去专属于超大规模业者的技术,现在已可嘉惠各种规模的企业。

透过将智能运算部署在数据生成源头,产业领导者可加速发展、保护隐私、降低成本、完全释放边缘AI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