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联发科夺Meta新款2纳米ASIC大单 拼2027年上半量产
联发科和博通(Broadcom)持续竞争Meta的特用芯片(ASIC)产品新案,业界强调双方表现算是伯仲之间。然而近期更有消息传出,Meta未来要推出的其中一款2纳米制程ASIC,产品代号「Arke」,功能主打post training以及推论,联发科可望夺下大单,并可能在2027年上半迈矢量产。
IC设计业者透露,联发科在这款产品的竞争中胜出,也会是该公司拿下的第二个云端服务(CSP)大客户订单。联发科方面,向来不对任何ASIC客户的相关消息提出看法,如今也是抱持一样态度。
熟悉ASIC业界人士观察,事实上Arke这个产品,原本并不在Meta的初始规划当中,在2025年末要量产的Iris之后,原本预计是要推出另外一个采用N2P制程的Olympus产品。
但考量到实际需求和成本效益,才在整个产品推出时程中间,加入了一个专门用在推论端的芯片Arke,而Olympus就会重新定位成和NVIDIA未来GPU竞争的训练用ASIC,推出时程也会跟着再往后延伸到2028年。
当然,时程上,无论是Arke设定的2027年,抑或Olympus的2028年,都还是要看实际市场的情况而定。
Meta先前的产品甚或是被推迟的Olympus,据了解,全部都是由ASIC市场龙头博通来操刀,但联发科和Meta之间,也是存在着合作关系,Meta先前推动的自研智能眼镜芯片,就是和联发科携手合作,双方在ASIC这个领域是有一定的工作基础的。
因此联发科这次在新产品Arke上有望得到Meta的青睐,也没有那麽令人意外。
业界人士直言,联发科在稳定住Google这个大客户之后,确实需要扩大合作范围,来建立自己在云端ASIC市场的话语权。
市场最近也陆续观察到,CSP大厂们针对ASIC的设计路径与规划,跟先前有些差异。虽然云端AI的使用需求还是相当庞大,供应状况是非常紧绷的,但CSP大厂对于成本效益的态度已经有所转变。
先前,基本上都是技术符合需求且能够整合起来,就直接采用了,技术规格和推出的速度,成本的问题在整体考量来说被摆在非常后面的位置。
但现在情况已经不同,CSP业者对于实际的云端AI市场需求动态,以及芯片设计的技术细节,有更明确的掌握之后,开始希望能够开发更实际、更具成本效应的产品,而联发科在成本端的优势,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逐步展现出来。
CSP大厂以及各家AI重点业者有对外公布的ASIC专案,目前看来量产规划最远都落在2028年左右,案件奖落谁家多数已经确定,仅剩非常少数的案件还没有完全确定最终归属。
目前看来,博通仍是最大赢家,除了Google和Meta的大量案件之外,其他重点厂商包括OpenAI、苹果(Apple)、字节跳动等都是博通拿下,但联发科确实也在Google和Meta这两个博通原先占据优势的客户抢下一席之地,预计从2026年CSP大客户产品加速量产之后,对营收就能带来显着贡献。
责任编辑: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