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传「大整肃」本土供应链 高毛利、中国比重高者恐遭汰除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6
太阳诱电microsite
Event

台积电传「大整肃」本土供应链 高毛利、中国比重高者恐遭汰除

  • 陈玉娟新竹

市场传出台积电将整肃旗下大联盟、小联盟供应商成员,祭出砍价、汰除动作。李建梁摄
市场传出台积电将整肃旗下大联盟、小联盟供应商成员,祭出砍价、汰除动作。李建梁摄

台积电2纳米产线将全面停用中国设备的消息引发关注,近期台湾半导体业界更是风声鹤唳。

市场盛传,台积电将再次提前进行供应链清查,锁定的是台积电大联盟、小联盟诸多本土成员,像是台湾设备与材料供应商。业界解读,此举恐与台积扶植台系供应链的计划冲突,同时政府竭力推动的强化台湾半导体设备模块、零组件自主进程,恐怕反而会「倒退噜」。

据了解,首波已有数家设备业者被盯上,不乏以独家技术产品入列供应链,或是获利表现优异,获资本市场认可的厂商,最严重者,甚至恐遭台积电踢出2026年供应链名单。

业者分析,以毛利率来看,多家设备与材料商2025年上半都维持在3成以上,6成以上也不少,比台积电自身目前58%、长期53%目标都还要高。也因此,成为台积关切目标。

对台积来说,拥有40%以上毛利率的供应商,代表还有「降价空间」,预计第4季启动的2026年供应商采购,高毛利供应链业者恐承受15%以下削价压力。

让业界坐立难安的,还包括台积清查台厂的中国营收比重,2026年起,将剔除中国比重高的台厂,目前已确定已有数家业者遭砍单。

设备业者说明,美中贸易冲突多年,台积电的中国客户与中国供应链,都被美国紧盯。因此,台积电必须谨守法规,以防踩红线造成更大损失,先进制程设备采购名单早就未列入中国供应商。

中国业者虽全力拉升技术,但除了价格低廉,实力仍不及欧、美、日厂,包括中微半导体、北方华创,或是2025年火红的新凯来,完全未入列台积供应链,美国厂更不可能采购中国设备。

设备业者忧心的是,台积对于供应链管理更严谨,除了去中化之外,现也波及台厂。台积近月再次提前进行供应链清查,锁定本土供应商一事,不只要求主动提供产品毛利率等获利能力项目,更得揭露中国营收比重。

业者认为,此举虽可了解供应链营运现况,避免踩红线波及台积,或是惹火美国,但对众多设备与材料业者来说,台湾半导体产业以台积电为首,供应链仰望且寄生,获利高度仰赖台积释单。

台积也通常会比价、找寻多家供应商避免断链,因此时不时有供应商被更换的消息传出,许多台厂直言做台积生意每日得「提心吊胆」。

但近年随着中国半导体业加速自主大计推进,也让台厂能取得台积以外大单,与中国客户合作渐趋紧密。据了解,中国晶圆厂、封测厂订单毛利明显高于台积,规模也不小,因此吸引台湾设备、材料厂西进抢食,除了直接接单,也与当地业者结盟,或是另设据点合作。

业者进一步指出,台积除了不采用中国供应商、清查台厂的中国营收来源,同时也扩大原本比重就高的欧美日设备、材料采购比重。不过,由于台厂比重相对低,且以后段设备为主,因此转单对外商挹注有限。

此外,有业者亦指出,台积订单毛利甚低,加上要求2年Free Demo,因此也有业者不愿赔钱承接,入列台积供应商可以拉升公司形象、技术认可,以及市场知名度,但对获益有限。如需取舍,还是会以中国客户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政府近年全面强化「半导体国家级战略」,筹组产业转型基金,推动业者数码化与永续性转型,同时也鼓励组成产业控股公司。政府同步推动半导体设备及零组件产业升级,透过「半导体设备产业推动计划」,力求增加业者竞争力。

过往台厂资金薄弱,因此光是提供新设备进入台积电,或其他晶圆厂的测试作业(Test run)就卡关,因此政府相关单位近年也提出补助金额,助力中型业者打入晶圆厂供应链。

政府多方补助就是希望能让台湾产业链不只围绕护国神山依存,未来更能组成群山。台积也立下2025年采购目标,包括:台湾在地采购间接原物料比例达65.5%、台湾在地采购零组件比例达45%,2030年要达到60%,全力支持台湾供应链。

然而,近期台积电对于自家大联盟、小联盟成员的整肃动作,严格清查台湾本土供应链一事,恐怕让扶植难度又再拉高。

台积电发言体系则回应,不评论市场传闻。

台积电表明,一直以来,台积公司的全球采购策略,是透过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及与紧密的供应商夥伴关系,持续开发多源供应方案,以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同时,更持续强化与在地供应商的合作,并协助推动技术升级、提升品质意识、落实节能减碳。

台积公司也将持续致力提高在地采购量,与供应商共好创造多赢,进而建立高效率、具竞争优势的半导体产业链。

 
责任编辑: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