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1018
ST Microsite
牟金禄
2022/12/16
掌中牟的永续新知/钠电池取代锂电池统治电动车,颠覆还是炒作?(下)
三、关于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是石墨,钠离子由于尺寸大,无法嵌入石墨中,如果要用石墨则必须提高石墨的层间距离,此举显然会增加制造成本,同时降低负极的结构稳定性,而且技术可行性低。钠离子电池最好的负极材料是无定形碳,分为硬碳(难石墨化碳材)和软碳(易石墨化碳材),硬碳被认为是最好的负极材料,其在钠离子电池的单位能量密度比较高,约为200~450 mAh/g,而石墨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为375 mAh/g,性能上是可以互相媲美的。惟其价格很高,大约在10万至20万美元/吨之间,这是钠离子电池往后在普及化时需要进行成本优化的一个关键。(请参考表3)表3. 负极材以硬碳为主流(b)石墨:3~7万美元/吨;硬碳:日本进口约20万美元/吨。四,关于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它没有「过放电」的问题,理论上可以放电到0 volts. 而锂离子电池是不能够被完全放电的,如果锂离子完全脱出,那麽负极石墨的层间结构可能会坍塌影响锂离子的二次嵌入。其次是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是远优于锂离子电池,在零下20度依然保持90%以上的供电保持率,在零下40度依然还有70%以上的保持率,在冬天里电动车的无法续航问题将不复见。五、钠离子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相同,都是采用碳酸酯类的有机溶剂,但是「电解质」的选择就有所区别,钠离子电池同样也可以采用类似于锂离子电池的六氟磷酸锂,采用六氟磷酸钠。目前产业都在推行电解质的无氟化,钠离子电池可以采用成本更低的高氯酸钠。氯酸钠也一直是被视为钠锂离子电池的标准盐且非常的便宜,对于大规模储能的应用来说的是非常合适的。但是因为高氯酸盐是强氧化剂,溶于有机物质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所以无论是高氯酸钠还是高氯酸锂都还没有真正成为电解质的首选。六、前面我们提及钠离子电池的电导率更高,扩散能力更强,此即意味着他的倍率性能越好(C-rate),现在的钠离子电池至少具备3C的充放电倍率,功率输出会更强,大功率快充速度也会更快。但能量密度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如果能量密度也低的话,为了实现同样的续航力,可能要多增加几个模块。钠是周期表第11号元素,原子量是22.9g/mole,它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携带一个电荷,与锂元素为6.9g/mole的原子量携带一个电荷相比显然不占优势。从实际产品来看到钠离子电池目前能量密度普遍在100~150Wh/kg左右,锂离子电池为120~180Wh/kg,彼此间还是有差距的。但是随着对于正极材料的开发,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们也会持续提升,如果能够做到跟磷酸铁锂一个水准,应该就具备了独立驱动电动车的资格。七、未来的策略是要把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整合起来,组成一个混合电池来间接降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在可见的一段时间内,大家应该还是不放心纯粹使用钠离子电池来驱动车辆的。再考虑安全性能这一点,钠离子电池遭遇短路时瞬间发热量比锂离子要小温升较慢,因此相对安全一点。此外,钠锂离子产生枝晶的概率相对较低,所以能进一步增强安全性,但是负极上被还原出来的金属钠如果遇水的话也会引起起火爆炸,所以它只是相对安全一些。整体来说钠锂子电池在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的研究上,还有很多的节点需要进行优化,当然这个难度主要体现在动力电池的运用上。如果是大规模储能系统的话,成本是第一要素,此时他它的竞争对手是铅酸电池而不是锂离子电池,笔者的结论是比较保守的,我不认为钠离子电池能够取代锂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搭配使用来降低整个电池组的成本反而较为可行。(图2)图-2. 钠电池未来应用场景,取代铅酸电池后续切入储能与低速轻型电动车市场一个重要观点是:动力电池之间竞争的核心一定是性能而不是成本,一定是先有性能再降低成本,而不是先降低成本再来提高性能。 如果仅仅为了成本而放弃性能,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本文参考Youtube「大刘科普」数据,并感谢林琮佑先生提供第四届产业论坛电「池技术发展与布局」相关数据供参考。以下提供钠离子产业链及上下游供应链(a),供参考。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诞生
计算机能变得很好用,编译器(Compiler)及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的发展功不可没。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的软件和硬件功能,让所有应用和程序能顺畅运行。桌面运算装置最常用的操作系统包括微软(Microsoft) Windows及苹果(Apple) macOS。这些操作系统的功能复杂,很多原理归功于1960年代电脑科学家的努力。1965年时,贝尔实验室(Bell Labs) 、奇异电子(General Electric)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建立一套多使用者(Multi-user)、多工(Multi-processor)、多层次(Multi-level)的操作系统,称为MULTICS, 主要贡献者是「分时处理操作系统」之父柯巴托(Fernando José "Corby" Corbató, 1926~2019)。因计划的工作进度延迟严重,MULTICS在1969年终止。当时参与计划的汤普森(Ken Thompson) 在MULTICS写了一款电动游戏程序「星际旅行」(Space Travel)。在MULTICS打烊后,为了能继续玩这个游戏,汤普森找来瑞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 1941~2011),发展出一套更有效率的操作系统,称为Unix。这套操作系统后来成为主流,广泛的被各种电脑采用。在Thompson 及 Ritchie获得图灵奖(Turing Award)的次年(1984年),贝尔实验室的技术期刊《AT&T Bell Laboratories Technical Journal》编辑一期特刊,专门讨论UNIX系统。1984年这一期特刊,具有纪念性,成为我的珍藏版。为此特刊撰文的作者都赫赫有名。当中写Preface的 Robert L. Martin 是我在Bellcore时的大老板,而Robert H. Morris则为现任IBM的全球服务副总裁,他于2010年来台湾,颁发IBM Faculty Award 给我。近年来,超级电脑业者打破「高速计算」必须透过一部高速运转的超级电脑来执行计算工作的思维,而操作系统更加重要。2008年4月克雷公司(Cray Inc)开始与英特尔技(Intel)术合作,用Xeon处理器及刀锋系统设计来打造超级电脑,称为Cray CX1。这种蜕变的高速计算,称为「高端计算」(High-end Computing)。以多部CPU进行高端计算,原理是平行理论(Concurrency Theory),早期的主要贡献者是米尔纳(Arthur John Robin Gorell Milner, 1934~2010)。我于2014~2016年间在科技部督导超级电脑的建置,了解其技术的复杂度,更能体会过去计算机先驱者的贡献。 
从机器人产业观察「国内制造」
我常说国内的黄金十年是2008~2018年,2008年的北京奥运让国内人的自信爆表,而智能手机的出现,NB供应链的经济规模,让国内能以NB、手机产业的基础,建构红色供应链。但国内也必须面对人口红利衰退、生产自动化的问题,国内的改变,也可以从生产工厂引进机器人的进度,以及很多本土的机器人制造公司都在2014年以后崛起的趋势中看到端倪。据DIGITIMES研究员白心瀞所做的调查报告指出,2021年时,「制造业」每1万名制造业员工,对应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台数比重最高的是韩国,韩国每万人有1,000台机器人;台湾排名第八,每万人276台。而国内以322台排名第五,更可怕的是国内机器人总装置量是26.8万台,这个数字是全球总装机量的51.8%,而2021年装机量的成长率更达50.6%,其中有26.8%分布在电子业,18.9%分布在汽车业中,锂电池也有9.6%的装机量。这几年世界各国对于「红色供应链」有新的理解,闻泰、立讯、联宝、比亚迪等国内制造厂以承接世界级订单为目标,甚至相继接手台商在国内的生产基地,加上国内在锂电池等相关领域,甚至引领全球,红色供应链已经可以是最足以影响世界的生产体系。其次,国内本土的机器人产业以轻量型、低端机器人为主。疫情之后,国内当地的机器人产业,搭上产业复苏的商机,国内国产机器人在全球市占率已经高达31%,而全球前10名的机器人制造商却没有任何一家台湾公司。在机器人的关键零件中,伺服马达、减速器、控制器占了过半的成本比重,在垂直多关节机器人中,国内的埃斯顿、埃夫特、遨博都已经可以自制关键零件,甚至价格仅有德日品牌的七五折。国内机器人产业之所以异军突起,就是在2015~2019年间大量购倂欧洲厂商,例如工业机器人四大品牌之一的德国Kuka,现在是美的集团旗下企业。2020年之后,国内的购并活动受挫,但华人原本就是商业嗅觉非常灵敏的族群,除了技术不断的因为市场需求而精进,遨博等公司甚至针对客户需求量身定制,提供按摩+热敷的服务。千万别低估国内人的潜力,加上国内本土市场可以培养在地业者的商机,如今国内厂商在贸易大战的压力下,相互支持、取暖的行为,更会影响未来的生态系,只要国内学会了,就不能忽视他们的竞争力与存在的意义! 
牟金禄
2022/12/15
掌中牟的永续新知/钠电池取代锂电池统治电动车,颠覆还是炒作?(上)
2022年12月上旬多则报导宁德时代拟于2023年量产钠离子电池,似乎其效能已可与锂离子电池并驾齐驱,又颇具价格竞争力,钠离子电池会不会取代锂离子电池统治电动车市场,市场是否要变天了?以下我们来深入了解钠电池的各项指标。国内企业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忆纬锂能、比亚迪等都在研究钠离子电池;甚至已有几家企业准备量产,笔者觉得即使真的那麽快能够装上电动汽车,但要能独立驱动电动车还是有一段距离,那为什麽钠电池会突然这麽火红呢?钠离子电池火红的原因有三:电池级的碳酸锂价格持续高涨,且价格掌握在产出国手中,国内70%以上的锂依赖进口,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触手可及且平价替代产品。钠锂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基本原理上可以说是相当雷同,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技术体系绝大部分是可以平移到钠锂子电池的,比起开发一个全新的电池,其成本更低耗时更短。目前锂电池的安全性及部分缺点,似乎可经由钠锂子电池来彻底规避或克服,综合考量其技术可行性与成本差异,与其死守锂离子电池,不如换条途径。锂离子与钠离子电池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请参考钠电池工作示意图),都是靠金属离子在正负极之间来回穿梭,早在70年代的两种电池就同步被发明出来,但是在后期发展过程中钠锂子电池没有找到合适的负极材料,但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隔离膜、电解液等方面均获得了技术突破,并在1991年被Sony商业化了,至今锂离子电池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加工,生产,封装技术都比较成熟煞。然而,把锂离子换成钠离子就同样可以量産了吗?是可以,但是这样生产出来的电池是无法单独用来驱动电动车的。钠锂子电池能否取代锂离子电池?我们由七个方向进行探讨:一、钠离子的绝对优势就是成本。正极的原材料碳酸锂近日价格是57万美元/吨,而碳酸钠的价格不到3千美元/吨,而且钠盐有着更出色的电导率,所以降低电解液的浓度时也降低了成本。同时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都可以使用铝,成本可再压低。如果钠离子电池能够做到跟锂离子电池相同的效能,电动车的价格应该可以降低50%。二、钠离子电池并非单纯的替换一个锂离子即可,在正负极材料有相当大的改变;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类似,有3类:第1类是「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layered transition metal oxide),如锂离子电池中某某酸锂(镍/钴/锰/酸锂)等,钠离子电池对应的是某某酸钠,所使用的过渡元素包括锰/镍/铬/铁/钛/钒等。但是与钴酸锂并不一样,钠离子的单层金属氧化钠并不稳定,所以必须要掺杂其他金属,形成多元材料才能更加稳定,譬如英国有家公司采用锰/镍/钛/镁四元层状结构,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又譬如国内某家公司采用的是铜/铁/锰三元方案,能量密度可以做到135Wh/kg。第2类正极材料为「普鲁士类化合物」即为过渡金属六氰基铁酸盐,化学式如下NaxMa[Mb(CN)6],Ma={Fe, Mn, Ni},Mb={Fe, Mn},这种材料的结构开放性比较好,更加有利于钠离子的嵌入与脱出,但是由于一些副作用其稳定性和循环效能还是需要再改善。宁德时代对这种材料深入研究,经过测试新研发的材料其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160Kw/kg。第3类是「阴离子化合物」NaxMy[(XOm)n-]z,M为多价态的金属离子如铁/钒等,X为磷/硫等元素。这种材料呈现出3D网状结构,工作电压高循环效能较好,但是能量密度比较低。以上三种正极材料各有优劣,而且都有厂家在研究,最终哪种会形成主流目前还不得而知。表2. 正极材料三条路线各有千秋,层状氧化物有望率先应用(文长待续)
以虞待不虞者,胜!
在玉山科技协会年终的晚宴上,我与宏碁总经理施宣辉比邻而坐,施宣辉说DIGITIMES应该不受产业景气的影响吧?我说是的,关键不是市场景气,而是有没有能力理解产业趋势,布局三年以后的市场需求,提供企业需要的特定服务。前几天与AsiaYo的创始人郑万亿刚有个将近2小时的对谈,AsiaYo是一家跨国网络民宿预订平台。2019年COVID-19蔓延时,公司业绩暴跌90%以上,甚至原先预付的订购款项都得退款,公司几乎破产。我问AsiaYo是如何度过难关的。郑万亿刚说,财务透明,所有的员工都知道得节衣缩食,才可能度过难关,而平常累积的客户数据与信赖,让AsiaYo转型发展防疫旅馆与露营事业。现在国门逐渐开放,投资人也看好AsiaYo,募集资金已经有2,000万美元,浴火重生的企业更具韧性,我们也乐见AsiaYo在疫情之后可以展翅高飞。知识服务业的员工,价值来自于比客户更了解自家产品的特质,适时地提供策略性的建议。在《隐形冠军2.0》书中特别强调接近客户、提供顾问谘询服务是隐形冠军成功的关键,我深以为然。这些员工不会凭空而至,适当的历练、时间都是关键,没有三、五年的经验,在我们公司的服务体系中,很难成为关键的环节。现在先投资,才能「以虞,待不虞」。再以电子业需求为例,ICT产业供应链正从国内转移到东协南亚国家,企业除了需要掌握越南的生产基地之外,与东协南亚国家的合作,要跳脱传统的格局,或者有更广泛的知识。例如,越南的生产基地,初期只是广东供应链的延伸,因此集中在北越,但消费电子、网通设备、工业电脑等可能会往胡志明市的南越移动。前往印度时,不是只看劳动力便宜与否,还得研究车用电子与半导体的商机。如果知道印度的汽车市场一年有400万辆、两轮的摩托车有2,000万辆的商机,一旦印度汽车市场转移到电动车时,商机到底会有多大?此刻正是我们研究印度商机最好的时刻,但谁愿意先做这件事呢?零件上游原厂愿意帮下游的客户多做研究吗?只要台湾早点掌握信息,也就可以「以虞,待不虞」。未来两、三年,大家不要期待景气突然翻转,但对台积电、联电,甚至刚刚想投入半导体业的富士康而言,趁着景气低迷,各国提供补贴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也符合孙子兵法:「以虞,待不虞者,胜」的法则!
国之重宝:谨小慎微,还是大开大阖?
台积电是护国神山,不仅在事业经营绩效上成为全球典范,在无形的人民自信、国际能见度上都让台湾露脸了,只是台积电一宣布后续的400亿美元投资计划,舆论界的正反意见都炸了锅。对政府而言,这个政策不可能两面讨好,但这也是展现政府政策走向与应对能力的机会。做好准备,勇敢地做出决定,不必害怕!延伸报导国科会将成立「审查小组」 确保「关键技术」根留台湾400亿美元到底意味着什麽?GDP的组成包括政府支出、贸易盈余、民间消费与投资,如果以台湾GDP总量约是8,000亿美元来估算,这笔投资金额大约是台湾GDP的5%,当然这不是一年之内要兑现的投资计划,大家更关注这是美国釜底抽薪,取回供应链的主导权,还是台湾半导体国际化的体现呢?明白张忠谋说:「全球化几乎已死」,我的理解是集中于国内大量生产的时代已经飘然远去,未来是区域市场与分散型生产体系的时代。在美国的投资是北美布局中的一环,针对欧洲、亚太,台湾的半导体业也得有一定的主张,政府政策也不是个案审查,而是通案的理解与协助企业布局新的全球化战略。两岸波涛汹涌,半导体到美国设厂这件事,我们有没有长远的国家战略,短期内有无正确的审核机制。此案的审查机制可能横跨几个部会,但真正的主力应该还是经济部底下的投审会、技术处、工业局等单位。问题是低端的局处机构,在进行专业审核时,就算有专业能力,如何与社会沟通恐怕也是个挑战。过去大家缺乏分层负责的观念,立委质询经常要求部长回覆,日积月累,很多局处长级官员总是以「一切荣耀都归于主」来回应到底谁在负责!其次,针对重大议题,政府会组织专家委员会,这些专家不能只是技术专家,还要考虑了解产业结构的专家、经济学家该扮演什麽角色?专家的意识形态会是关键吗?如果执政党要求「政治正确」,那也要跟社会沟通,保证参与审查的委员会跟美国官员一样按着圣经发誓,会以国家利益为优先考量!这件事专业审查仍应该由局处长级官员提报意见,政府该做决定的别甩锅,民间舆论骂人很容易,提出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案,很难。因为公协会通常不具备「智库」的功能,又有过多的经费来自政府委办,钱从政府来,就只能跟财团法人研究机构一样服从政府领导,过去官商、官民不分的体制,如今正饱嚐苦果。大趋势已定,政策就是政策,何必遮遮掩掩!
英特尔Gelsinger是应该来台固桩
台湾是服务器第一大生产国,台商生产的服务器用在全球的数据中心,市占率高达92%,而且在不景气声中,服务器仍然可以期待小幅成长。
我与台积电
周末一早出门去台积电帮年轻人讲课,这是我第14次的台积电授课经验。常去跟台积电讲课,在独家新闻、广告行销上会有好处吗?不会,如果会的话,那台积电就不是台积电了!
热新闻,冷处理!
这两天最热门的新闻不外乎世界杯足球赛,以及台积电美国新厂装机的消息。
台积亚利桑纳州厂First tool-in 按赞!
台积亚利桑纳州厂(Arizona)的「首批机台设备到厂」(First tool-in)典礼成为产业新闻焦点,评论却多持负面,颇多认为是台湾核心竞争力的外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