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0719
ADI

从柏林墙老照片谈起:全球化潮起又落地,小院高墙的智能对案

柏林墙碎片。

先从一张弥足珍贵的老照片谈起。

笔者于2014年借调国家实验研究院营运长时,受智融基金会之邀,参与时任宏碁董事长的施振荣先生搭建之欧亚峰会平台(Europe X Asia;EXA),前往柏林参与各类型的大小会议。其中一站来到了德国媒体集团Axel Springer总部,在顶楼的展览馆里四处闲晃,无意之间看到了这片被压克力隔开的石块碎片。这帧照片的主题是1989年柏林墙拆除时的一个碎片,相信当时有很多人都蒐藏了类似的碎片,但上面的三个签名,是它之所以能被安置于欧洲最大媒体集团阁楼中的原因,由下顺时针的签名分别是那个波澜壮阔年代的关键政治领袖:美国总统老布希、德国总理柯尔与苏联总书记戈巴契夫

在柏林墙倒塌的两年半前,老布希的前任美国总统雷根应邀在柏林发表演说,他站在象徵凯旋的布莱登堡门下,对着竖立已超过26年的柏林墙,简洁却铿锵地宣示「戈巴契夫先生,推倒这堵墙!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呼吁的是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人道的多重命题。

观赏过电影《间谍桥》的读者,对于凛冽的冬天都不陌生,更加刺骨的是那一道墙所隔开的世界。1980年代,在美国雷根总统和英国佘契尔夫人联手打造的新自由主义全球架构中,那堵167.8公里的墙就显得特别格格不入。约两年半后,这堵墙跨了,苏联也瓦解了,世界头也不回地奔向了接下去的三十年全球化。

柏林墙倒了十年间,网络启动了商用化契机、亚洲经历了金融风暴、社会学家归类的Z时代(Generation Z,指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前出生的人)新人类出现。在非典型政治人物川普出现前,世界各国狂欢沉醉于全球化所许诺的美好未来中。

突然之间,美墨边境开始筑起了高墙,川普反雷根三十年前拆墙之道而行,掀起了新保护主义。继任者拜登在2021年在大国博弈中也开始了脱钩的政策走向,其背后是美国智库提出的小院高墙(Small yard, high fence)框架。川普总统吹起了新保护主义的号角,继任的拜登总统在政策上不仅没有回头的迹象,甚至巧妙地运用如《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这类法案逼得各国供应链不得不让美国再度伟大。

念过国际贸易理论的人都知道,补贴是比关税戕害自由贸易更烈的政策。看来这一波各国纷纷加码的补贴政策,所竖立的已经超越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墙,所拆毁的已经是自由经济的根基,钟摆不仅摆回1980年代,甚至摆幅已达颠覆1944年布雷敦森林协定(Bretton Woods System)的程度。近年来的G2博弈已延烧到数码货币政策,加密货币最近虽然有如落水狗,但难谓在未来几年中不会改变世界金融、贸易与投资的格局。

小院,不会只在美国;高墙亦然。净零永续在欧洲已经滴答滴答预告了碳边境调整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的迫近,未来各国在各种贸易障碍中会运用各种名目将经济活动在地化,因为全球化的课题并非仅仅停留在产业布局与贸易赤字的层面,更涉及选票、也关乎政治。世界贸易组织不意外地将日薄西山,反正WTO的功能距「We Talk Only」也不远了。

自由贸易远扬了吗?台商岂是吃素的?植基于经略国际市场的多年经验,未受疫情的影响的布局早已深入各个新市场格局中,例如,台达电在底特律的研发中心有300人的编制,早已默默布局美国的电动车充电桩生态系。但各种策略正在动态对应各种法令环境的巨变。针对四十年来墙的变迁,谨提出二个巨变中的智能对案刍议:

对案一:加速工业4.0的进程。分散式在地化的产业链相较于前一代集中式全球化的产业链一定有得有失,但唯一不变的重点就是如何将IT与OT进一步融合!智能制造在各种智能应用中堪称是最缓慢的一个区块,好不容易建置个关灯工厂或有个入列「灯塔工厂」的消息,总是被大肆宣扬,但那只是一个里程碑,并非终点。

对案二:统筹全球在地化布局。全球在地化要兼具弹性(或更夯的韧性)供应体系,同时保有成本优势,并非一件易事。台商若欲延续制造优势,是必须要强化IT(在线、虚拟、软件)的优势,以全球化战情室连结各地流程与循环,异质数据库的数据交换将是管理决策的致胜关键。从数据库着手,导入智能决策工具,才能兼得全球化与在地化的优势,方能成为下一代的霸主。

《新闻小辞典》布雷敦森林协定(Bretton Woods System):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
 

现任逢甲大学讲座教授、逢甲大学社会责任中心CEO暨跨领域设计学院院长。专精于专利与产业发展,20多年来致力于桥接产业界与学术界,举凡技术智财规划与商品化、营运模式创新、生态与平台建置、效益导向的生态系统整合,均以促进产业发展的价值创造为目标,结合公、私部门资源条件,开创独特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