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是护国神山,不仅在事业经营绩效上成为全球典范,在无形的人民自信、国际能见度上都让台湾露脸了,只是台积电一宣布后续的400亿美元投资计划,舆论界的正反意见都炸了锅。对政府而言,这个政策不可能两面讨好,但这也是展现政府政策走向与应对能力的机会。做好准备,勇敢地做出决定,不必害怕!
延伸报导国科会将成立「审查小组」 确保「关键技术」根留台湾
400亿美元到底意味着什麽?GDP的组成包括政府支出、贸易盈余、民间消费与投资,如果以台湾GDP总量约是8,000亿美元来估算,这笔投资金额大约是台湾GDP的5%,当然这不是一年之内要兑现的投资计划,大家更关注这是美国釜底抽薪,取回供应链的主导权,还是台湾半导体国际化的体现呢?
明白张忠谋说:「全球化几乎已死」,我的理解是集中于国内大量生产的时代已经飘然远去,未来是区域市场与分散型生产体系的时代。在美国的投资是北美布局中的一环,针对欧洲、亚太,台湾的半导体业也得有一定的主张,政府政策也不是个案审查,而是通案的理解与协助企业布局新的全球化战略。
两岸波涛汹涌,半导体到美国设厂这件事,我们有没有长远的国家战略,短期内有无正确的审核机制。此案的审查机制可能横跨几个部会,但真正的主力应该还是经济部底下的投审会、技术处、工业局等单位。
问题是低端的局处机构,在进行专业审核时,就算有专业能力,如何与社会沟通恐怕也是个挑战。过去大家缺乏分层负责的观念,立委质询经常要求部长回覆,日积月累,很多局处长级官员总是以「一切荣耀都归于主」来回应到底谁在负责!
其次,针对重大议题,政府会组织专家委员会,这些专家不能只是技术专家,还要考虑了解产业结构的专家、经济学家该扮演什麽角色?专家的意识形态会是关键吗?如果执政党要求「政治正确」,那也要跟社会沟通,保证参与审查的委员会跟美国官员一样按着圣经发誓,会以国家利益为优先考量!
这件事专业审查仍应该由局处长级官员提报意见,政府该做决定的别甩锅,民间舆论骂人很容易,提出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案,很难。因为公协会通常不具备「智库」的功能,又有过多的经费来自政府委办,钱从政府来,就只能跟财团法人研究机构一样服从政府领导,过去官商、官民不分的体制,如今正饱嚐苦果。
大趋势已定,政策就是政策,何必遮遮掩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