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元件需求不同 美信以高整合特色布局市场
智能制造产线的设置,无非是让产线流程更弹性、反应更实时,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系统产值等两大目标,然而产在线的设备种类繁多,技术各有不同,要使之具备弹性与实时性,美信公司(Maxim)台湾技术总监黄大峯指出关键在于整合度,精准而紧密的整合,将决定智能化系统的运作效益。
以模拟IC起家的美信,近年也将过去聚焦于单一元件的产品策略转化至整合面向,黄大峯表示,工业4.0带起的智能制造趋势,对设备元件都有与以往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工控领域的传感、通讯、电源、离散元件更是其中重点。
智能制造将传统产线由产线中心反应、控制的模式移转到前端,透过传感与边缘运算,让前端设备可以快速且自主的启动反应机制,其中传感是此机制启动的第一步,传感器与通讯网络布建而成的传感网络,必须确保设备信息可被完整撷取与稳定传递,另外边缘运算也也需要大量电力,电源管理元件必须提升效率,以减少电量损失并达到节能减碳目的。至于离散元件则要尽可能减少体积,释放出更多的空间,让设备的设计灵活度更佳,要达到上述目标,整合将是必要前提,高整合可让内部架构更精简,进而提升稳定度。
目前一些欧美自动化大厂,都有采用美信的工控元件,要与这些大厂合作,黄大峯表示必须从设备端整体系统角度来看元件需求。目前工控设备的需求无非是稳定与效能,美信的喜马拉雅系列电源产品,就将大量电感、电容、电阻元件等整合为模块,除了提升效能外,模块化也会大幅减少体积,让设备的内部设计更简洁、稳定。此外干扰也是系统不稳定的主因,尤其是智能机械内部的元件种类多,加上制造现场各种马达所产生的电磁波,都会对设备运作造成影响,模块化也可将信号的干扰源隔离在外,强化设备的稳定性。
在控制器方面,美信从2014年就已推出PLC参考设计Micro PLC,此一平台已可将当时的PLC体积缩小15倍,功耗降低50%;2016年再推出第二代Pocket IO,尺寸比Micro PLC缩小2.5倍、功耗降低30%;2018年美信推出的第三代Go-IO,体积已仅为上一代的1/10,功耗则再降低50%。黄大峯指出,从此一产品的进化,就可看出美信在工控半导体领域的整合功力,2014年Micro PLC的芯片数量为75颗,4年后的Go-IO则仅用12颗就可达到所有功能,更少的芯片有效缩小了体积,并降低产品功耗,让设备设计可以更精简稳定。
除了体积与功耗外,美信也整合了近年来快速成为传感通讯标准的IO-Link,在智能化趋势下,工控设备的传感器数量快速增加,过去传感信号传输的并列式技术将使设备内部线路过于庞杂,IO-Link的串行式传输则可简化布线,另外传感器部分,美信透过设计缩小传感器体积,与目前市场产品相较,美信的传感器体积仅有其3/4,为工控设备保留更多设计空间。
在智能制造趋势下,现在工控领域中的一线大厂,对效能、整合度与稳定性都有进一步的要求,经由长年布局此一产业所累积的经验,美信产品已能满足市场需求,此外美信产品也都有长供期保证,让使用寿命较一般消费性产品更长的工控设备,在维修方面无后顾之忧。黄大峯最后指出,台湾是全球制造重镇,智能化升级已是势在必行,元件是设备与系统的基础,高整合的解决方案方可协助设备厂商打造高效能、高整合产品,进而掌握市场商机。
- 逐步解决痛点 务实建立智能制造系统
- 威刚科技布局工控领域 打造智能制造专属储存元件
- 万物联网挑战安防系统 晶睿通讯兼具网安与效能
- 快速导入、智能管理 泓格科技强化环控系统效益
- 智能制造元件需求不同 美信以高整合特色布局市场
- 提升工厂稼动率 欣技信息从「人」开始做起
- 智能制造政策 中科助厂商掌握转型契机
- 自动化与数码化双管齐下 北尔电子以整体方案布局制造市场
- KINGSTAR诉求高开放特色 无须外购高端控制器
- 稳定与效能俱佳 四零四科技MIL聚焦工业通讯Linux技术
- 原见精机100%台湾技术 让机器手臂开始有触觉
- 汇聚云端、IoT与数据分析加速实现智能工厂场景
- 铨锴以AWS端到云解决方案助制造业优化成本与效益
- 贯穿OT与IT信息流 打通智能制造关键一里路
- 叡扬信息透过AI让知识管理更有效率
- 探索通往无人化智能工厂的捷径
- 三惟推出新智能制造AIoT解决方案
- 整技科技AGV打造仓储物流智能化
- 弹性的电力配置是自动化厂房的推手
- 魏德米勒助力客户踏上数码转型之旅
- 光宝科技自动化策略布局全球工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