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建筑预见城市创新价值 智能应用 影音
DForum1018
Event

从智能建筑预见城市创新价值

  • 林稼弘

满载雄厚的资本与科技。未来必须从更细腻的创新设计、更人性化的应用,提升智能建筑的内涵。
满载雄厚的资本与科技。未来必须从更细腻的创新设计、更人性化的应用,提升智能建筑的内涵。

大陆现阶段有36座智能城市正在建设,而吸引有志者跨界合作,共创智能建筑典范!其中更以智能建筑为发展核心。广义而论,「智
能建筑」即透过资通讯科技,赋予建筑灵活的大脑与中枢神经,建构更便利舒适的生活空间,甚至环保节能的设计也囊括其中。

根据日经Green Tech研究所调查显示,全球智能建筑市场于2020年将达到65万亿日圆,而大陆市场规模约占全球1/3以上,达24万亿日圆(约2,361.8亿美元)。

倘若再加上绿建筑的商机,英国市调公司BSRIA预测,到2020年,亚洲智能绿建筑的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万亿360亿美元,而大陆市占率则高达46%。市场规模甚钜,也让先进的建筑科技和服务有了施展长才的空间,光是系统整合就有约500亿美元的产值。

构筑智能城市  唯有创意取胜

大中华区,是富有挑战性的试炼端点,也是全球顶尖好手争相竞逐的擂台。在未来5年,市场最快速成长的阶段,该如何抢攻庞大商机?研华智能协理周连和指出,首要掌握市场关注的亮点,也就是深具惊喜感的设计。

周连和举例说道,在上海虹桥转运站,错综复杂的路径总令人头晕目眩,搞不清身在何处。幸好附近有数码导览机,趋前查阅将取得一张纸,当他将这张热感纸放到镜头前面时,竟跳出一幅立体地图,映现3D 地标建筑;一旋转纸张,建筑也跟着转动,令人惊艳!

原来,带动城市魅力的不只是科技,更重要的是「有亮点」的创意设计!唯有如此,才足以赢得用户的青睐。现阶段大陆建筑技术及科技的成长,可谓一日千里,可惜有些业主对「智能建筑」的印象仍停留在「楼宇自动化」,或着眼于单一设备。反而「智能」必备的连动性、整合力,以及更深远的服务价值,并未受到珍视。

因此,周连和也指出,必须审慎思考一栋建筑当中,智能化的创新设计如何切中需求,才能真正将「智能」发挥到极致。这也是研华打造智能建筑示范园区的初衷,藉由「好莱坞式」未来科技的实现,开启智能应用的无限可能!

共创智能建筑 驱动智能城市

2014年,研华昆山A+TC协同创新研发中心落成,同时举行「智能建筑应用论坛暨夥伴会议」。许多台湾嘉宾不辞千里赴会,而大陆各省份的参与者也十分踊跃,包括设计学院、建商、上海智能建筑协会等组团参加。200多位大中华区智能建筑产业夥伴共襄盛举,甚至「秉烛夜谈」。

更出乎意料的是,翌日上午有50多位业者主动发起座谈会,当下展开谘询洽谈,像是大陆当地知名设计院就提出了「科技植入建筑规划阶段」的各种发想。

更有业主直接切入重点,聚焦讨论特定建物适用的解决方案。面对参观者的提问,身为顾问暨协力夥伴的研华,逐一剖析各式空间应用的可塑性及效益,藉由深度会谈,激发更多创意的火花。

不一样的价值  更新颖的体现

这些空前热烈的回响,意谓着,参观者看见了「不一样的价值」!即便建筑空间智能化的技术及方案,市场不虞匮乏;但不同以往的是,研华率先化零为整,达到全方位的整合。研华智能建筑包含两大核心应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与「智能情境空间管理」;每个核心包含数种可连动的系统解决方案。

以「智能停车系统」为例,以往的停车导引功能,仅提供「大方向」的指示,驾驶人找得晕头转向,依然找不到明确的空位。而研华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则协助访客精准地驶进车位,离开时也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爱车。再说到整栋建筑最显眼的「中控室」,让
全体员工对节能更有感,有助于公司的节能方针。而「移动中控」的创举,也让监控、管理、维修等流程,达到更有效率的运作,并且节省人力。这些都是创新应用的价值体现!

协同创新  携手开创大陆市场

3年前开始规划昆山和林口两大智能园区,研华先是构想所需的情境和使用模式,再由此寻求技术支持,开发新科技。也因此,设计出来的使用空间显得务实又细致。

尽管这些成果得来不易,研华仍乐于跟合作夥伴共享,昆山园区之所以命名为「协同」,意谓研华期待将台湾夥伴带入大陆市场,并结合大陆在地系统整合商夥伴,让协同体系更完整,扩大为多角化的服务。

有些厂商原本只提供硬件,而跟研华合作、结合软件内容之后,产品便升级为解决方案,成为无可取代的创新项目,价值也升级了。未来,研华两座智能建筑示范园区,将继续抛砖引玉,大陆现阶段有36座智能城市正在建设,而吸引有志者跨界合作,共创智能建筑典范。(本文由研华科技提供,林稼弘整理)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