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4.0 运用科技优化消费体验 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member

零售4.0 运用科技优化消费体验

  • DIGITIMES企划

进入零售4.0时代,业者竞相为顾客打造精致个人化服务,提供最佳消费体验,对于巨量数据分析技术的倚赖度,因而节节高涨。来源:Wal-Mart Stores
进入零售4.0时代,业者竞相为顾客打造精致个人化服务,提供最佳消费体验,对于巨量数据分析技术的倚赖度,因而节节高涨。来源:Wal-Mart Stores

根据麦肯锡报告显示,零售业态已进入4.0时代,也就是虚实整合之全代理时代(Omni-Channel);在此前提下,零售商必须力求突破虚实界线,整合实体店面、网站、电视、电话、移动设备等多元销售或服务代理,凭藉创新模式提高营运绩效。

将近百年前的1916年,美国出现了全球第一家超市——Piggy Wiggly,率先透过开放货架、价格标示与结帐服务台等前所未见的新元素,将传统杂货店推向现代化,成为零售1.0时代的开端。

到了1963年,法国家乐福(Carrefour)、美国沃尔玛(Walmart)等大型连锁量贩店相继现身,由此揭开了零售2.0时代的序幕。

尔后过了长达30年之久,时至1995年,包括Amazon、e-Bay、Zappos,乃至于近期最为火红的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业者兴起,于是吹响了零售3.0号角,电商跃为零售市场的主流。

时至今日,肇因于移动设备的大量普及,辅以在线金流服务的蓬勃兴盛,使得消费者无论透过桌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都能随时轻松上网购物,再无时空或国界限制,从而开启了O2O、OnO甚或OsO的虚实整合新局,使得零售业态再往前推移,进入零售4.0最新时代。

零售4.0概念  让虚实界线应声而破

有关零售4.0的成形,包括2010年美国TrialPayCEOAlex Rampell所提O2O概念,意即所谓的从在线到线下,将造访网站的顾客引导至实体店购买商品,2011年美国国家零售业联盟(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NRF)提出的全代理概念,以及同年由Google提出的零类接触行销(Zero Moment of Truth;ZMOT),也就是让消费者在与商品实际接触到之前,便已藉由Google Ads、SEC查找排名、关键字广告、查找博客、网志等多方管道主动获取相关信息,而非传统由企业单方面发起的商品推销型态;这些新颖观念,皆是孕育零售4.0思维的重要内涵。

零售4.0时代降临,对此产业究竟造成何等影响?研究机构指出,首先显而易见的现象,即是许多原以实体店经营为主的零售业者,相继踏上由实转虚之途,加强推展电子商务服务,顺势将经营触角延伸至海外;例如沃尔玛于2012年出手收购大陆电商「一号店」(Yihaodian)股权,便堪称是个中典型案例。

但零售4.0对产业的影响,并不仅止于此。由于智能移动设备普及,所以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蒐集产品相关信息,不断进行比价,亦可能以PO文方式发表使用心得,或与友人交换意见,使得消费需求转趋挑剔。

在此前提下,零售业者所背负的竞争压力明显攀高,除了需要力拼送货时间的不断缩短,更需力求服务品质的精进,如同淘宝网,藉由实时通讯软件的提供,俾使消费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与其客服中心联系沟通,加速解决任何疑难杂症,便是以实时客服提升整体服务品质的案例之一。

更有甚者,若干海外业者为求优化顾客服务,甚至祭出了全球免运费、且免费退货的创举,对于同业,无疑也形塑了不小竞争压力。

事实上,提升顾客服务品质的极致目标,并不局限在前述有关于到货速度、运送成本或客服效率等环节,而在于提供精致化的个人服务,意欲实现此一目标,即需强化社群媒体的经营,借此与消费族群产生绵密互动,蒐集大量宝贵信息,进而搭配巨量数据分析技术,从所得信息中探索目标客户族群的需求所在,终至依据此线索提供进阶的个性化服务。

精致个人化服务  跃为市场决胜关键

零售业者指出,如果将零售4.0视为轴心,则围绕于这一主轴的元素,其实相当之多,其间包括了「e零售的攻击?创新」、「跳脱传统思考?差异化」、「数码行销?社群媒体?在地化」、「精致个人化?顾客关系管理(CRM)」、「自动结帐?电子钱包」、「实时完成的数码顾客服务」,以及「比以往更动态的定价」。

然而,汇聚前述众多元素的零售4.0概念,最终目标其实相当单纯,便是致力提供予顾客更佳的消费体验,而在塑造优质消费体验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援引科技助力,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项目,则包含了云端运算、移动服务、物联网,及巨量数据分析。

「大数据」(Big data: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作者Viktor Mayer-Schonberger曾经说道,巨量数据分析,就好比DNA定序一般,可据此组装消费者的「RFM模式」,理解其最近一次消费(Recency)、消费频率(Frequency),及消费金额(Monetary),继而借助智能分析的力量,预测消费者下一步的行为走向,并根据此结果,早对手一步产生对应决策,此乃巨量数据最大价值。

如同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早年即已嗅出巨量数据之浓郁商机,遂斥资令同业为之咋舌的3亿美元,买下了擅于分析社群网站信息的Kosmix,藉以实时掌握消费者动态,与此同时,该公司也建立了巨量数据实验室(WalmartLabs),发展出一套专门用以管理社群动态的追踪系统。

显见海外重量级零售业者,多已为了迎合零售4.0浪潮,预先做足准备,同样以沃尔玛为例,前述购并对象Kosmix,不过是其强化巨量数据分析能量的插曲之一,细数近3年来,其余合并标的还包括了Small Society、OneRiot、Grabble、Social Calenda、Small Society、Tasty Labs、OneOps、Inkiru、Torbit等等,可谓族繁不及备载。

尽管沃尔玛稳居全美实体零售商第一大,但纯粹就虚拟代理而言,与Amazon之间仍存在亟待追赶差距,因此其持续加强巨量数据技术投资力度,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拉抬Walmart.com电商事业的竞争力。

Walmart.com旗下设有BFD(Big & Fast Data)团队,聚集了娴熟巨量数据分析系统与技术的好手,透过Hadoop技术建构大数据分散运算平台,运用Cassandra技术掌握用户浏览网站的时间序列,并援引Cassandra、Spark、Storm、Kafka等技术提升巨量数据处理速度,再以Hive技术整合分析所有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集,旨在根据顾客的行为轨迹、当下期望,乃至目前市场各类商品销售状况,给予顾客高值化的个人建议服务。

另外在日本零售业界,也有关于巨量数据的有趣案例。早在以往,日本零售商即知有男性顾客购买胸罩,但总以代女友或太太采购,殊不知在进行巨量数据分析后,赫然发现超过3成采购胸罩的男性顾客,是为了自己而买,其中最年长者已逾70岁,最年轻者不过20岁出头,这些人的共同特色是「不好意思去实体店买」,因而选择透过网络购物途径,整体商机可谓不小。

有了此一惊人发现,日本零售商深觉面对这个另类市场,单凭传统行销策略,并不足发挥最大成效,于是针对此类型男性顾客族群,量身打造不同于以往的行销方案,也如愿带动了买气;若非巨量数据分析,众多男性客户购买胸罩的来龙去脉,将永远深埋在冰山之下,零售商根本无从得知,如今真相大白,行销思维稍微转念,便有截然不同的大收获。

专家认为,以往多数零售商并非对巨量数据漠不关心,而是导入失败所致,失败关键就在于对自身KPI的理解并不到位,因此建议零售商务必先了解自己究竟要什麽,然后再透过巨量数据技术满足所需,即可望提升实施成功的机率。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