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慎评估效益 聪明导入智能化系统 智能应用 影音
Microchip
ST Microsite

审慎评估效益 聪明导入智能化系统

  • DIGITIMES企划

自动化技术在工控领域发展已有多时,厂商对此也都不陌生,由于熟悉度高,因此多数厂商在导入自动化技术时,投资报酬率不会成为建置疑虑,不过相对于自动化概念,智能化因目前业界还没有共识,要将自动化系统升级到智能化时,企业难免会对投资报酬率产生疑虑,毕竟智能化系统该是什麽样子?设备厂商都仍众说纷纭,也难怪导入方一头雾水。

洛克威尔产品经理黄飞龙表示,「降低成本」与「提升效率」两大目标,是各类产业经营的不二策略,因此智能化系统的绩效评估也不应脱离此二宗旨,既然企业都多投注了一笔资源下去,智能化系统就应该在这两点上有更高回报。

洛克威尔产品经理黄飞龙指出,智能化系统的效益评估与自动化一样,仍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准则。DIGITIMES摄

洛克威尔产品经理黄飞龙指出,智能化系统的效益评估与自动化一样,仍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准则。DIGITIMES摄

因应不同领域 拟定评估方式

在人力成本方面,智能化不一定是再次精简人员,而是全面掌握所有人员的作业内容,藉以将人力调配最佳化,效率部分则是让设备产生数据并加以分析,除可精进制程外,也可使制程更具弹性,加快换线生产的时间。由于这些效益会因导入企业的制造流程与产品类别而有所不同,因此其设备数据的内容无法一概而论,因应各类产业有不同的评估方式。

而要评估效益,可先从自动化的设备建置来看,就普及度来看,大型公共建设与制造业者无疑是自动化设备的前两名。大型公共建设建置目标明确,且多为政府建设,其投资报酬率有一定的评估方式,因此效益的评量标准与私人企业不尽相同,而属台湾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则因资源有限,过去的建置经验有限,导入自动化设备时,如果没有适当的顾问服务(Consulting),将会有效益难以浮现的问题产生。

中小企业目前对智能化制造系统的导入障碍,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建置成本过高,而且效益不知如何评估两部分。智能化系统强调设备间的信息透明化、无缝化,因此整套系统会需要一部主架构来控制周边架构,例如由一部HMI主机来管控群组里的其他HMI,所以系统越庞大,所整合的单一设备越多,各平均分摊的管理平台架构成本就越低,而由于主机所撷取的数据来源越多,其效益也就越高。

黄飞龙表示,智能化系统的架构走向会依产业别有所不同,建置成本也会相对有差。一般来说,自动化系统的建置成本至少都在新台币数10万元以上,要整合升级为智能化系统,其成本会以系统内的设备数量为估算标准,这个价格包含的成分,除系统产品外,还有导入前的谘询顾问、教育训练、导入后的维修服务等。

导入后维修成本要特别注意,因为设备自我诊断已是智能化制造系统的必备功能,此功能可让设备当机时,可简单的自我修复(例如重开机),当设备运作到当初设定的维修参数(如转速或年限),就会自动通知管控主机,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因设备过劳无预警故障,导致设备停摆,此功能可大幅降低设备停机机率,同时让维修人员免于逐台奔波检测设备。

市场教育仍为必要

智能化系统的建置成本从数十万元乃至百万元新台币以上,对规模不大,每笔支出都需仔细审核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庞大的支出。建置了智能化系统虽可让制造流程透明化,仔细追踪制造过程中每项产出的去向或来源,但其投资报酬率并非短期可见其功,就有业者指出,智能化系统建置完成后,至少必须运作半年,绩效才会开始浮现,这庞大的投资、长时间的效益隐藏期,成为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无法承受之重,直接影响了导入意愿。

除了预算不足之外,厂商一致指出,市场教育的匮乏,更削弱中小企业对智能化系统的导入意愿,其中市场教育又分为初期的推广与后期对系统的正确认知,就台湾中小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初期推广一环仍有待加强,更遑论第二阶段的正确认知。

大型企业的资源丰富,e化建置也较完整,自动化系统与之整合升级到智能化,效益浮现速度快,因此台湾相关单位过去推动智能化系统时,多将焦点集中在大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则未多所着力,导致目前多数中小企业对智能化不是毫无所知就是一知半解,对毫无所知者,台湾厂商在进行电话开发时,经常必须先解释何谓智能化。

对智能化一知半解的中小企业,则往往会让系统功败垂成,目前最常出现的情况是,企业主过度高估智能化,以为只要导入后,所有的功能就会水到渠成的顺利运转,隔天即可感受到巨大利益,其实系统导入才是企业智能化启动的开始,不管在哪一个环节建构,智能化都不会主动加快制造动作或减少产品用料,智能化能做的就是产生、撷取、储存、分析数据,这些数据或许是流程中每一环节的生产时间,或许是用料数量,厂管人员拿到数据后,还需仔细分析比对,调整出较佳的生产模式,如此绩效才会逐渐浮现。

但部分中小企业主却希望投资报酬率能够快速而明显的出现,当事情发展不如己愿时,便极容易全面否定智能化系统价值,从过度高估转为过度低估,但既已花了庞大资金导入,又不能轻易搁置,于是虽仍维持管理人员,但却开始缩减编制,最后整套系统缓缓凋零,此后该企业不但对所有自动化化产品心生排斥,其他未导入业者看到同业的失败案例,也引以为戒,不敢轻易尝试。

化解导入瓶颈 顺利导入系统

除此之外,异部门之间的整合也是问题之一,例如SCADA与MES的整合已是必然趋势,而MES系统又与MIS部门必须互通,要让MIS人员全面掌握工厂作业流程,以便与MES厂商充分沟通设计出适合架构固非易事,另一方面要让厂管人员了解MES与SCADA的导入,将可提升其工作效率,而不只是增加工作负担,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导入前,企业就必须成立跨部门组织,来负责SCADA的各项事宜,目前产业的做法是将MES系统归在电脑整合制造部门(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e;CIM)之下进行管理。

上述的导入瓶颈与使用障碍,都是目前中小企业在建置智能化系统时较常见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自动化厂商必须从企业主身上着手,除了教导正确e化概念外,还必须提醒企业主要升级智能化系统,必须要有贯彻的决心与长远的计划,方能持续顺利的运作系统。

至于导入之后,如何评估投资报酬率?关于这点黄飞龙指出,从设备稼动率、人员成本等方面,会比较容易凸显出智能化系统的价值,在进行投资报酬率评估时,企业也可请系统厂商一并加入,现在系统厂商都有顾问团队,在导入之后协助企业进行系统的持续运作,企业可充分利用此资源,提升系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