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AI新纪元:TI 技术赋能医疗、汽车与工业创新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1
TWS
DTResearchMem

边缘AI新纪元:TI 技术赋能医疗、汽车与工业创新

  • 李佳玲台北

TI日前举办嵌入式技术研讨会,涵盖智能边缘、AI视觉革新、联网与安全并进等重要议题,充分展现了TI以其领先的处理器与微控制器(MCU)技术,持续推动医疗电子、汽车智能化和工业自动化等关键领域的创新。现场吸引超过三百位产业先进莅临,座无虚席。TI
TI日前举办嵌入式技术研讨会,涵盖智能边缘、AI视觉革新、联网与安全并进等重要议题,充分展现了TI以其领先的处理器与微控制器(MCU)技术,持续推动医疗电子、汽车智能化和工业自动化等关键领域的创新。现场吸引超过三百位产业先进莅临,座无虚席。TI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与边缘运算的深度融合,嵌入式系统正迎来全新的技术变革与爆发式成长!面对日益复杂的应用场景,企业对实时处理能力、功耗效率、功能安全及连接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

因应此趋势,TI日前举办嵌入式技术研讨会,涵盖智能边缘、AI视觉革新、联网与安全并进等重要议题,充分展现了TI以其领先的处理器与微控制器(MCU)技术,持续推动医疗电子、汽车智能化和工业自动化等关键领域的创新。

TI应用工程师Jerry Kuo。TI

TI应用工程师Jerry Kuo。TI

TI应用工程师Wayne Huang。TI

TI应用工程师Wayne Huang。TI

TI应用工程师Gibbs Shih。TI

TI应用工程师Gibbs Shih。TI

TI资深工程师暨科技委员Jesse Wang。TI

TI资深工程师暨科技委员Jesse Wang。TI

TI应用工程师Andre Tseng。TI

TI应用工程师Andre Tseng。TI

TI应用工程师Frank Liu。TI

TI应用工程师Frank Liu。TI

TI资深工程师暨科技委员Rio Chan。TI

TI资深工程师暨科技委员Rio Chan。TI

TI应用工程师Eric Chen。TI

TI应用工程师Eric Chen。TI

智能边缘新境界

TI应用工程师Jerry Kuo说明「MSPM0+ MCU 中的实时边缘处理如何延长医疗心电图监测的电池寿命」。他首先解释了AI与信号处理的关联,这两项技术在边缘装置上的应用能够彼此相辅相成,进一步提升效能。针对ECG应用,要求能够准确且实时地分类心脏事件,并轻薄短小,以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与移动性和延长电池寿命,是采用TI MSPM0+ MCU应用的理想范例。

在开发支持方面,TI的Edge AI Studio中包含了丰富的AI模型,并提供ECG应用的参考设计TIDA-010288,可加速产品开发。

TI应用工程师Wayne Huang主讲「C2000 F29 MCU:启用边缘AI以实现智能状态监测与虚拟传感」,重点介绍汽车应用中的边缘AI使用案例,例如电网、马达和电弧故障侦测,以及温度预测等多种应用场景。透过算力的提升,TI F29x MCU由于其架构中固有的平行性,较现有MCU架构快2倍以上,适用于边缘AI应用,可实现结合控制与AI的整合式解决方案。

以电网故障侦测为例,Wayne Huang说明边缘AI的开发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建立模型与训练,以及部署等。其中模型选择可采用混合式方法,以传统算法结合AI修正,提升效能。TI可提供完整的工具链支持,以及针对F29x MCU最佳化的模型编译。

TI应用工程师Andre Tseng介绍「实时马达控制的技术趋势与应用于家电和电动工具之解决方案」,内容包括FOC(磁场导向控制)、马达参数识别、压缩机的震动补偿、无传感器高扭矩启动、高速马达控制等应用的基本原理。

此外,Andre Tseng亦说明了将边缘AI导入风扇不平衡故障侦测与分类、洗衣机秤重等实际案例。TI F28P550 实时控制MCU内建TINIE硬件NPU,是该级别中首款量产且搭载硬件NPU加速器的MCU,透过将AI模型执行任务卸载至NPU,相较于在CPU上执行软件,可实现速度提升5-10倍。

AI视觉革新与创新汽车座舱应用

TI应用工程师Gibbs Shih主讲「基于TI处理器的视觉AI加速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ADAS)」,针对3D环景与停车辅助、前摄影机、电子后视镜(CMS)、驾驶监控系统(DMS)等常见的ADAS应用,说明如何导入边缘AI功能,使效能获得提升。

Gibbs Shih表示,目前主流的ADAS正从L1朝L2+级别提升,为因应付复杂路况,导入具备学习、预测驾驶行为的AI功能,将能使系统功能更具弹性。以停车辅助来说,不仅要能够侦测到物件,还需提升到物件识别。TI 的边缘 AI 处理器(如 AM62A 和 TDA4VH)能够支持复杂的视觉应用与 AI 模型,感知车辆内部和外部的关键信息,提高产品安全性并满足 GSR 等法规要求。此外,TI与全球主要的ADAS生态系统夥伴合作,开发人员可使用TI提供的入门套件EVM,搭配处理器SDK进行硬件评估,并透过Edge AI Studio进行模型的选择与编写,以实现新一代的ADAS产品开发。

TI资深工程师暨科技委员Jesse Wang说明「如何在汽车座舱应用中结合雷达和传感器融合技术」,探讨如何结合雷达的稳健性和精确度与镜头的视觉数据,透过两者的互补优势,可在安全关键应用中增强乘员监测功能,以满足新型车辆严格的安全和效能要求。

Jesse Wang表示,雷达具备灵敏度佳、耐用等特性,已广泛用在车舱内的各种监测应用。以乘员监控为例,用单个雷达取代重量传感器,侦测与定位准确度可超过98%。随着NCAP 2026/2029乘员监控要求的提升,推动了雷达与摄影机融合的需求,可提供完整的车舱传感体验,包括乘员体型分类、儿童在座侦测、安全带正确配戴侦测等,都需要融合解决方案来实现。

联网与安全并进

TI应用工程师Andre Tseng介绍「使用 AM26 MCU 设计以太网环形架构如何简化区域架构」。随着汽车电子架构从传统的网域(domain)架构朝更高效的区域(zone)架构移转,如何实现区域架构设计,已成为重要课题。据估计,到2030年以后,汽车都将转变为中央区域架构设计,透过高速以太网络连结各个子系统,朝软件定义车辆目标迈进。

以太网络环状区域架构具备低延迟、确定性和高带宽通讯及数据封包安全冗余回路等优势,可作为可靠的备援车载网络骨干,传输关键安全数据。针对此趋势,TI的TIDA-020079区域参考设计,其中使用AM26整合以太网络交换器(CPSW)来进行设计,透过CPSW可大幅降低系统的延迟。

TI应用工程师Frank Liu讲述「基于 Wi-Fi 连接的传感技术突破性创新」,内容主要包括Wi-Fi传感的应用范例与技术方案。TI专注于Wi-Fi方案开发,提供CC3300和CC3500系列产品线,后者是Wi-Fi与BLE整合式SoC,已率先支持Wi-Fi传感功能。

Wi-Fi传感能力称为通道状态指示(CSI),其应用范例包括房间传感与存在侦测、手势识别、目标(如人员)计数与活动侦测等。与蓝牙、被动式红外线、和雷达等其他传感技术相较,在实作的增量成本、精确度等方面,各有优缺点,须依应用需求来决定,但Wi-Fi传感的优势在于成本低,以及不需要所有节点都实作。

Wi-Fi传感目前是由服务供应商于家用路由器,在现有Wi-Fi网络上部署。未来,将推出运用边缘AI和机器学习来改进传感解读。此外,IEEE 802.11bf将扩展该标准,以实现更高效能的传感,并增加更多灵活性。

TI资深工程师暨科技委员Rio Chan介绍「MCU 和 MPU 中适用于 ASIL D(ISO 26262)和SIL 3(IEC 61508) 系统的可扩展安全架构」。MCU常见的安全架构是依据ISO 26262标准确定的故障容错时间间隔(FTTI),及/或依据IEC 61508标准确定的过程安全时间(PST)为基础,并具备双核心锁阶、同质备援和异质备援等安全功能。

Rio Chan指出,但是在安全关键型应用中,若需要更高效能及处理更大规模数据集,则需要使用MPU,借助MPU来实现安全性扩展。在可扩展的ASIL-D/SIL-3系统中使用MPU时,还可运用多核心架构、安全级OS与runtime环境等技术。

总结来看,当针对ASIL-D/SIL-3系统进行架构设计时,也需纳入模块化架构、容错系统、错误侦测与处理等各项设计考量,以确保达到所需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开发效率跃升

TI应用工程师Eric Chen说明「利用TI的Zero Code和图形界面工具加速嵌入式开发」。有监于嵌入式系统开发具复杂性且门槛高的设计挑战,TI提供了完备的嵌入式工具,以简易性、更快的上市时程与可及性,协助开发人员因应设计挑战。

Eric Chen介绍了SysConfig、SmartRF Studio、Zero Code Studio、C2000 Mathworks模型架构设计等多项工具。以SysConfig为例,其旨在简化软件开发,并利用图形化进行配置。

SmartRF Studio则是一款RF 测试工具,可让使用者配置、测试及评估无线装置,能够为修改过的PHY 配置产生配置档案。Zero Code Studio是TI最新的图形化开发环境,在直觉式方块图设计环境中,配置、开发并执行MCU应用程序,无须撰写程序码,也不需要IDE,能在几分钟内完成MCU应用程序设计,大幅简化并加速开发流程。

Eric Chen接着介绍「TI Zephyr 生态系统确保跨 MCU 平台的无缝转移」。针对Zephyr RTOS的历史与演变,他指出,Zephyr旨在为开发IoT装置提供一个可扩展的安全环境,是一款可扩充且强大的开放原始码实时操作系统(RTOS),适用于资源有限的嵌入式微控制器,支持多种硬件架构。

Zephyr历经多年的开发历程,自2020年首款Zephyr 长期支持版(v2.0)发布,到2024年发布Zephyr v4.0+,近年来已成为广受采用的开源RTOS。

Zephyr RTOS的优势包括免费使用且免授权费、生产就绪、多家芯片供应商支持、易于迁移、以及来自社群的积极支持。此外,它亦涵盖了BLE、Wi-Fi、Thread、Zigbee、CAN汇流排、以及LoRa/LoRaWAN等多种无线通讯协定支持。为因应此技术趋势,TI已为Zephyr支持制定了明确积极的目标,包括成立专属团队投入Zephyr开发、提供完整、可用于量产的产品,并支持跨不同芯片供应商的迁移路径。

目前,CC2340R5/CC2755R10 的Zephyr 支持现已上市。TI将承诺致力于提供开源工具,针对Zephyr 的完整开发工具亦已就绪,建构了完备的Zephyr 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