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成式AI与猪只行为监测 农科院推动智能畜牧转型
随着畜牧业劳动力短缺与场域规模扩大,传统人工巡检模式逐渐难以支撑现代化养殖需求。为协助农民以更智能的方式掌握饲养现况,农业部支持财团法人农业科技研究院(简称农科院),携手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国家高速网络与计算中心(国研院国网中心),共同开发「猪事问AI」系统,导入生成式 AI 语言模型与影像识别技术,打造可实时查询猪只行为与健康异常的交互式辅助平台。
农科院近年来推动智能农业数码化,在猪场导入摄影机与环控传感设备,收集如温湿度、氨气浓度及猪只活动力等数据。组长洪郁婷指出,以往这些数据多以仪表板呈现,对农民而言解读不易。为降低使用门槛,团队以生成式AI为基础,开发出可透过Line对话的查询机制,让农民以自然语言输入问题,例如「昨天哪一栏的猪吃得比较少?」、「今天舍内温度是否过高?」系统即可串接后台数据自动检索并回覆,让信息应用更直觉。
在研发过程中,该团队面临两大挑战,首先是畜牧专业术语的理解落差,如「离乳率」、「育成率」等名词在一般语言模型中难以正确解释;其次是养猪场数据的安全性与私有性。对此,农科院助理研究员李国玮表示,透过国网中心的TAIWAN AI RAP高效能生成式AI应用开发平台,能串接大型语言模型与私有数据,并导入专业词汇,让AI能在不外泄数据的前提下生成正确答案。此外,团队亦使用国网中心提供的台语语音模型,让农民可用在地语言与AI对话,更贴近使用者习惯。
「猪事问AI」已部署于农科院自营的实验猪场中,该场具备完整的气象传感与影像监测系统,能实时收集并分析猪只行为。导入系统后,饲养人员可实时接收异常警示与健康建议,每日可节省近一小时工作量;离乳率与育成率则提升约3%~5%。农科院表示,这项成果让现场管理人员更快掌握重点猪舍与潜在风险,提升整体饲养效率与动物福利。
「猪事问AI」之系统架构具发展潜力,未来可视需求延伸应用至其他农业领域,让农民能以自然语句查询如作物栽培或病害防治建议等信息。透过国网中心提供的算力支持与AI平台服务,农业科技正逐步从传感走向理解、从数据走向智能,让台湾的农业管理更高效、更永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