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德持续增强合格ASPICE Assessor阵容 专业评监服务能量再进化
尽管近年全球车市波动,但从长期来看,由于车辆电子化与自驾自动化(Software-defined Vehicle)趋势仍坚定不移,可望持续带动车用电子市场需求攀升,让台湾电子厂迎来新契机。
但不可讳言,台厂从消费性电子进军车用电子,需要藉助技术积累与品质升级,而争取通过ASPICE标准认证,被视为进入车电供应链的必经之途。
所以如何选择ASPICE专业评监服务就显得格外重要,多数台厂期望找到富含ASPICE正式评监实务经验、擅于落地化执行、具备跨流程/跨专业整合能力且中英文俱佳的合格评监师,无奈符合条件的师资极为稀缺。
所幸在2022年底诞生国内首位可独立签核之ASPICE合格评监师(Competent Assessor;CA)的台湾德国北德技术监护顾问公司(TUV NORD Taiwan),如今又有突破性进展。
一方面首张CA证照的取得者,现已升级为ASPICE Principal Assessor;二方面北德工业服务部资深经理陈育羣接力取得ASPICE CA证照,且前后二人取证范围都扩及软件、硬件、系统、网安(Cybersecurity;CS)等多元领域,使北德有望为台厂提供更全面、更接地气的ASPICE定制化评监服务。
藉助高成熟度的持续管理 有效控制车载风险
陈育羣认为,台厂进军车用电子的新挑战在于升级过程,系因车用产品的安全标准与品质要求远高于消费性电子,需建立更严谨的开发流程、更完整的文件追溯架构,才足以形成取信于车厂的品质验证与确保机制。
于2023年12月发布的ASPICE 4.0,即是台厂亟需实践的主要标准。深究4.0版标准的特色,在于拥有完整化系统概念,从原本软件与系统外再新纳入硬件开发流程评估,且因应趋势加入Machine Learning开发流程。更重要的,包括ISO 26262(Functional Safety)、ASPICE(Engineering Development Management)、ISO 21434(Cybersecurity)三大标准,自ASPICE 4.0起已然展现更紧密的整合趋势,彼此相辅相成。
大致上来说,ASPICE是技术开发管理品质的「持续」保证,并非Product Based一次性评监思维,而是蕴含持续时间性的Project Based管理意涵。其评监结果象徵设计开发团队在开发流程(含管理、工程设计、测试)的成熟度。
ASPICE评分机制涵括CL0~5六个评级,依序代表「不完整」、「已执行」、「已管理」、「已建立」、「可预测」和「最佳化」。综观目前业界要求,主要落在CL2与CL3,前者意指可妥善管控所有工程流程的逻辑性、追溯性及一致性,后者意指从组织层面制定一致程序或方法论,便于各专案团队微调使用。
值得一提,ASPICE并非针对一个专案总评一次,而是在一段时间范围内,针对专案当中每个流程各自评分;故受评单位可能在管理上获评为CL1,在工程流程因表现较佳获评CL2,呈现参差不齐状态。
优选专业评监团队 降低ASPICE导入的试错成本
论及台厂如何实践ASPICE?陈育羣基于多年经验给出建议,首先领导者要起到关键作用,务求正确认知ASPICE与建立系统化管理流程,以降低品质风险。
其次应有务实的能力等级提升策略,包括建立CL1到CL3循序渐进的发展路径、充足质与量的资源投入。再者需推动组织升级,一来调整开发思维,二来也要落实知识与经验的传承,像是建立系统化的经验分享机制或持续优化流程改进机制。
他重申国内以中文独立评监的Competent Assessor十分稀有,乃是因为ASPICE评监师须兼具管理、软件、系统、硬件等跨领域专业背景,辅以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藉由跨流程的整合视角,精确识别受评单位在管理系统与开发流程上的实质问题,据此给予改善建议。
另根据2024年10月出炉的新规定,有志成为CA者,首先要完成Provisional Assessor受训与考试,之后须参与5年5场正式评监并取得上一级评监师出具执行观察报告,再完成CA受训与考试,方可获取CA证照,过程堪称不易。
既然Assessor养成门槛偏高,建议台厂应善用此一珍贵资源,援引专业评监团队助力来降低ASPICE导入过程的试错成本,顺势加速达成评监目标、确保评监结果的有效性,及早赢得进军车电供应链的关键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