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表!解密量子科技国际趋势 擘划台湾产官学研创生态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6
Microchip
aiexpo2026

重磅发表!解密量子科技国际趋势 擘划台湾产官学研创生态

  • 陈杰台北

法、英、荷三国在台代表共同出席IEKTopics 2025论坛,分享各国量子发展战略与对台合作愿景,展现台湾在国际量子生态系中的关键夥伴角色。工业技术研究院
法、英、荷三国在台代表共同出席IEKTopics 2025论坛,分享各国量子发展战略与对台合作愿景,展现台湾在国际量子生态系中的关键夥伴角色。工业技术研究院

被誉为下一波改变世界技术的量子科技,全球30多国将其列为国家战略重点,预计到2035年,量子运算将为世界带来万亿元经济效益。为掌握国际趋势、定锚台湾策略,工业技术研究院发布IEKTopics 2025《无限量:量子百年 创新纪元》专刊暨开幕论坛,展现台湾亦是参与量子竞局的重要一员。

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培仁于开幕致词时指出,2025年专刊锁定量子主题,原因是量子物理理论问世距今恰好满百年,特别是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题正与量子力学有关。当前量子主要关注运算、通讯、传感三大范畴,期许工研院藉由本次论坛及专刊发布,引领产官学研金创更多领域投入量子科技。

多位国内外领域专家与代表一同参与IEKTopics 2025《无限量:量子百年 创新纪元》专刊暨开幕论坛,象徵跨国合作新篇章正式展开。工业技术研究院

多位国内外领域专家与代表一同参与IEKTopics 2025《无限量:量子百年 创新纪元》专刊暨开幕论坛,象徵跨国合作新篇章正式展开。工业技术研究院

专刊重点提出台湾量子生态系四大策略方向,强调以产官学研金创共构推进量子国家队,迈向商业化与产业化发展。工业技术研究院

专刊重点提出台湾量子生态系四大策略方向,强调以产官学研金创共构推进量子国家队,迈向商业化与产业化发展。工业技术研究院

Harry Buhrman博士亲临分享荷兰国家量子议程经验,阐述量子三角洲(Quantum Delta Netherlands)推动共创与共设计的成功模式。工业技术研究院

Harry Buhrman博士亲临分享荷兰国家量子议程经验,阐述量子三角洲(Quantum Delta Netherlands)推动共创与共设计的成功模式。工业技术研究院

产官学研代表共同探讨量子科技在台湾的机会与挑战,从国际接轨、人才培育到成果规模化推动提出具体建言。工业技术研究院

产官学研代表共同探讨量子科技在台湾的机会与挑战,从国际接轨、人才培育到成果规模化推动提出具体建言。工业技术研究院

台湾优势吸引国际合作  英、法、荷代表递出橄榄枝

值得一提,本次论坛邀请多位国际嘉宾共襄盛举。法国在台协会主任Franck Paris表示,法国拟定量子国家战略,并投入18亿欧元,目标于2030年实现量子技术从研究推向工业应用,法国希望携手台湾一起达成此目标。

法国物理学家教授暨2022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Alain Aspect虽不克亲临现场,他录制影片提到台湾在微米及纳米电子学拥有卓越的工程技术,近期台法双边正式签署「法台量子中心-阿兰·阿斯佩计划」,对自己的名字能被冠上此计划而感到自豪,期待这项跨国合作平台能促进两国的量子技术进展。

接着英国在台办事处代表Ruth Bradley-Jones上台表示,英国在量子领域发展无论是公司数或私人投资,皆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目前国内有超过200家活跃的量子领域相关企业。换言之,英国非常期待携手台湾,利用双方的互补性、共同的抱负,深化量子科技的合作,成为关系坚实的科技夥伴。

荷兰在台办事处代表Bas Pulles则回应,台湾与荷兰在矽光子技术方面长期有紧密合作,并观察到台湾在半导体、系统整合、创新制程方面的优势。因此荷兰非常期待与台湾聚焦在光学量子运算、量子信息处理方面的合作,也期待日后双边探讨的主题,可延伸到网安及数码韧性、后量子口令学领域,藉由两国共同努力,将量子科技推升到崭新层次。

《无限量》勾勒台湾未来愿景  Quantinuum首席科学家分享策略经验

事实上,量子领域已进入大众视野,不仅是科学领域,更代表产业发展、经济安全的典范转移。既然量子运算被视为继电子运算之后的下一波新革命,工业技术研究院副总暨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所长林昭宪指出,全球投入量子研究的金额超过445亿美元,凸显量子科技主权成为全球大国积极争夺的目标。当前各区域发展出不同策略路径,欧洲推动可规模化生态系;亚洲制定国家战略并进行系统性推动;北美发挥公私协作与技术聚落优势。

至于台湾追求量子的定位以及该如何发挥我们的优势,林昭宪认为台湾不能只发展硬件,必须建立完整的量子生态圈,仰赖产业、政府、学术、研究、金融、新创等多边角色共同参与。同时我们能立基于半导体、医疗、自动化制造以及资通讯领域等既有优势,让量子国家队逐步从理论走向商业化和产业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工研院本次专刊内容提出四大策略建议:一、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驱动自主研发与商业化应用;二、国际合作与标准参与,强化全球链结与市场对接力道;三、科技治理与人才整备,建构制度规范与人力支持体系;四、试验场域建构与创新创业育成,加速创新生态系成形。

最终愿景是打造国家级、应用级的研发与应用平台,实现跨领域的协作层级,共创台湾及全球民主国家的量子科技主权。

量子科技的跨域对谈:从国际接轨、人才培育到成果规模化

本次论坛另一亮点,邀请到Quantinuum量子演算法与创新首席科学家Harry Buhrman来台,分享他协助拟定荷兰国家量子议程(Dutch National Quantum Agenda),该项目从2021年启动并获得6.5亿欧元资金挹注。此议程聚焦在量子运算、量子网络、量子传感三个领域,以及发展四个移动方向分别是:研究与创新突破、基础建设及生态发展、教育及培育人才、社会治理。

由于量子牵涉技术专家、产业界多方,Buhrman博士勾勒出量子运算的发展愿景,其中荷兰量子三角洲(Quantum Delta Netherlands)、阿姆斯特丹量子中心处于中心位置,并且涉及两个关键循环:共同设计(Co-Design)、共同创造(Co-Creation)。前者是让专家和工程师共同协作、持续优化;后者是让专家与产业对话,针对特殊场景及难题,共同开发新的应用及量子硬件。透过Buhrman博士的启发,让台湾思考制定国家级量子议程的可行方案。

本次论坛最后环节,邀请多位来自学界、法人单位及业界代表,共同商讨台湾发展量子科技的机会及建言。针对台湾在全球量子供应链中的策略性连结,台湾IBM公司技术长庄士逸分享,IBM自2016年展开全球量子领域整合工程,建立Quantum Net work链结全球夥伴,其中就与台大创立量子电脑中心,并展开相关的应用发展。

富士康科技集团量子计算研究所所长谢明修则指出,目前富士康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与国际趋势一致,包括发展量子演算法以及基于离子阱平台的量子电脑。对于研发主题,他们抱持开放态度,并积极寻求国际专家合作。

至于量子人才该如何养成,方能接轨产业需求?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与光电系统研究所研发组长吴育任,强调在投入大量资源的同时,必须先明确定义问题,才能确定需要哪些人才类型。同时他也提到,工研院有机会扮演人才的中继站或培训基地,承接学界的人才进行研发,然后再将人才转移至业界。

最后一个讨论主题,聚焦在量子技术该如何规模化推动。中央研究院关键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兼量子电脑专题中心CEO陈启东强调,台湾应从既有的半导体优势切入,并主张台湾必须建立自己的量子电脑以驱动生态链和人才训练,进而打造完整的生态链。从本次论坛的专题演讲到跨界对话,展现台湾将走出一条专属于民主之岛的量子科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