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结合影像识别 开启一卡通智能应用之门
过去谈到一卡通,立即让人联想到门禁或监控,然在研华林口园区大楼这个智能建筑案例中,即藉由影像结合RFID应用、Wi-Fi、影像智能、车牌识别、录影系统整合等诸多元素的汇聚,使一卡通跳脱传统格局,应用范围顺势扩大。
过去企业发给访客的RFID识别卡,大致不脱安全门禁范畴,但其实只要让一卡通成为智能平台的一环,便能使得小小的卡片,轻易整合平台上其他加值元素,进而开创超乎传统的应用格局;研华致力打造为智能绿建筑标竿的林口园区大楼,即对于一卡通智能应用多所着墨。
研华服务应用电脑事业群Service-IoT资深协理詹俊坤,展望未来,访客随身携带的RFID识别卡,不仅支持NFC近距离门禁感应,亦支持HFC长距离感应,因此只要他驾车进入停车场,企业即可根据RFID Tag、车牌识别的双重比对,强化安全把关;只不过,藉由RFID与影像识别的结合,除了有助于提升门禁安全、优化访客管理外,尚有许多应用拓展空间,以其林口园区大楼为例,一卡通还可整合导览功能,甚至作为企业与访客之间的互动行销媒介。
影像门禁加一卡多用 实现整合效益
有关研华林口园区大楼案例,系由创益科技顾问公司负责施作影像安全系统整合,而创益总经理谢长安认为,藉由影像监控与门禁卡的运用,可协助企业善尽访客管理,不仅随时追踪或查询访客动线,而当出现任何违规事件,也会在第一时间发出告警,俾使中控室人员锁定相关影像画面,进行妥善处理。
当然,植基于RFID的门禁卡,不只用于访客,也同样适用于员工,而员工除可将此用在门禁识别外,也能一并满足电子钱包应用需求,进行购物、用餐等各式消费行为。
不可讳言,随着一卡通用途日扩大,相关安全机制需要更为严谨;谢长安表示,拜处理器运算能量愈趋强大,顺势强化门禁卡机内控制器的处理能力,已可支持人脸、指纹或视网膜等生物识别功能,使安全管控更加严密,另可整合3DES演算法为卡片进行加解密。
然多数企业对安全等级的要求逐步提高,担心卡片旁落外人之手,万一成功解密并复制得逞,恐后患无穷;着眼于此,创益继推出业界首款通过3DES认证的卡机后,再将范围延伸到SIM卡认证、ATM认证,并搭配采用认证软件,使得验证因素更加复杂;日后纵使员工的识别卡不慎遗失或遭窃,其卡片上的金钥就会随即改变,借此阻断有心人士盗用或拷贝意图。
是平台而非单一工具 让一卡通的路走得更宽
研华的詹俊坤强调,伴随该公司SRP(Solution-Ready Package)、ARP(Application Ready Platform)等创新营运模式的成形,遂使其在看待企业一卡通这件事,产生不同思维,决定运用「平台」、而非「单一工具」的概念加以经营,让一卡通就能如同乐高积木一般,轻易结合众多加值功能、及垂直产业Domain Know-how,走出更宽广的应用道路,不再仅是安全门禁的载具。
可以整合哪些加值功能?詹俊坤说,包括电子越界、人流统计、性别或年龄识别等进阶技术,都可与影像监控相结合,共同成为撑持加值应用的重要支柱;在此前提下,企业或展览主办单位,前者可详加追踪访客路径,并依据其身份属性,适时提供相对于该属性的型录下载服务,后者亦是相同道理,同样可以追踪参观者路径,并根据其停留在各个展场区域的多寡,研判他备感兴趣的主题究竟何在,便于作为后续统计分析之用。
「在以往,企业或展览主办单位总是会根据访客的来访目的,认定他的偏好或兴趣。」詹俊坤指出,但事实上,访客经常会灵机一动,驻足在无关来访目的或主题的场域,端详其他事物,其间往往蕴含莫大商机,过去无从挖掘,现今透过一卡通智能应用,便可让它浮出水面。
至于诸如百货公司或卖场,也可按照消费者的行进路径、驻足的商品展示区域,乃至于停留时间长短,分析其消费偏好,并运用这些宝贵素材,随即将相关优惠信息传送至他的手机,藉由互动广告来触发其购物意愿。由此观之,智能一卡通的挥洒空间,真的比想像中来得大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