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消费性嵌入式软件平台变天不易 智能应用 影音
D Book
236
TCA-未来科技馆-媒合
PTC

非消费性嵌入式软件平台变天不易

  • DIGITIMES企划

尽管触控技术逐渐成为非消费性嵌入式系统的重要输入技术,让Android在此看似可有所为,然而Windws的长年独大,Android仍难越雷池一步。DIGITIMES摄
尽管触控技术逐渐成为非消费性嵌入式系统的重要输入技术,让Android在此看似可有所为,然而Windws的长年独大,Android仍难越雷池一步。DIGITIMES摄

在非消费性嵌入式市场中,Windows向来是主流,这几年Android智能手机大有斩获,Google虽似有意将之推往消费性市场之外,不过面对微软的长年布局与完善开发环境下,Android目前仍难突破性的斩获。

一直以来,非消费性嵌入式系统市场多半是被微软Windows Embedded所占据,仅有少数的大企业产品愿意使用Linux作为平台,Linux标榜开源、易定制化,且程序码开源,对工程师而言,也不是困难的系统,理应是最佳的平台,但多数的厂商采用Linux的意愿依旧低落,尤其越大规模使用的系统,如售票机、博奕机等等,若恰巧遇见其当机的画面,多半还是那一两个熟悉的微软经典当机画面,微软的系统就效能而言并非绝佳,却能够得到多数厂商的支持,原因仍在于微软的系统是属于封闭的开放系统,这句看似矛盾的解释,却是微软最大的利基。

长期使用习惯 造就微软独占市场

微软系统的优势在于平台封闭,却是可透过付费取得使用授权,不论加载了何种界面,基础架构仍脱离不了Windows,且硬件厂商对于Windows相关的驱动程序开发较为积极,若开发过程之中,软硬件遇到问题也较Linux容易解决,而Windows的界面也较为一般人所熟悉,当客户遇到小问题,容易自行排除或透过电话联络协助排除。

对照于Linux,虽然早年有Red Hat等组织,但这些系统缺乏平易近人的图形化界面,对一般的工程师虽不是问题,只是对客户而言,由于界面不熟悉,并非容易维护的系统,自然会影响客户采用的意愿;而后虽有许多采用图形界面之社群,但组织规模以及强制力不高,仅能吸引少数死忠用户,加上用于系统整合,必须考虑到系统安定以及维护难易等条件,至于效能最佳化,并非最主要的问题;而环境因素亦是Windows得以称霸的主因,诚如许多批评所言,Windows一直以来都不是最好的操作系统,然而因策略得宜,使得Windows得以成为被普罗大众所接受的操作系统,加上易与企业内部平台结合,更是微软在嵌入式平台的优势。

但Linux真的没有突破的机会吗?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声势大雨点小的Android

过去几年Google藉由智能手机掀起的Android热潮,就基础而言,诚如Bill Gates所说,Android不过是 Linux的一个新分枝,而且Android系统是针对智能手机平台所设计,目前仍仅着重于此,对嵌入式系统产业看似无关;过去一度在 Google的号召力下,Android彷佛有点石成金的作用,从手机到数码家电,甚至到低端电脑,采用Android取代Windows的传闻不断,更由于宣布Chrome此一针对低端电脑之云端OS后,连微软也感受到不小的压力,不过后来的发展似非如Google所料,就工控领域的嵌入式设装置来看,目前仅有少数厂商推出数款产品,这两年观察下来,似乎仅为测试市场之用。

其实就Android的整体配套来看,在非消费性嵌入式装置这块市场应该可以有所作为,目前许多非消费性的嵌入式系统之控制界面逐渐改以触控作为控制方式,且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投入相关软件开发,加上硬件厂商的大力支持,对于客户,Android的知名度比Linux本身更高,打着Android的名号应该较Linux更容易被接受,不过事实并不然。

当初Android之所以受到厂商注目,除了Google的号召力外,Android具备一套系统横跨x86以及嵌入处理器领域,并且与两者硬件厂商达成良好合作关系之系统,这对于过去的Linux甚至Windows,都是少见的情形。

Google态度不明 Android几近放生

如果对于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仅需单一平台,就能横跨嵌入式处理器以及x86硬件,何乐而不为?况且嵌入式处理器效能不断提昇的现在,以及节能为前提的趋势,能否支持嵌入式处理器平台又更相对重要。至于界面,使用新界面完全取代基础界面原本就是嵌入式应用的重点,况且Android亦遵循 Linux的特色,可完全取代现有的使用者界面,对于系统规划,又更容易打造完整的界面,即便没有基础界面的开发能力,至少也能保留Android的基本界面,再外挂其他应用界面。

不过正如业界所担心, Google对于Android的态度虽抱持开放,也不限制Android之应用,但是却又暧昧的表示Android 是智能手机所使用的平台,是否代表Google本身仍希望Android的应用仍以手机为主?而Android之界面更是针对小尺寸触控显示最佳化的设计,能否顺利被嵌入式系统业者移植到其他应用?比如MIPS在Android推出初期,就在某年的Computex期间展出将Android应用在家电嵌入式系统之方案,结果面临原生平台不利无触控与无鼠标操作之困境。

后来虽有改善,Google也自动化市场推出专为自动化家庭打造的Android @Home平台,不过在反应不佳的态势下,其操作模式却逐渐从「暧昧」转向「放生」,也就是抱持着「系统是开放的,你们要做就拿去做」的心态,虽然在后来的更新版本,加入了功耗较低的蓝牙规格,不过从整体动作来看,Google对Android布局非消费性嵌入式系统市场,确实已逐渐松手。

Windows主流态势明显

至于就系统厂商端来看,为何对Android一直抱持着观望态度,仅愿点状的尝试推出产品?主要原因有3点。

1.与异系统的兼容性:非消费性嵌入式系统市场需求稳定的作业平台,通常一套系统除非有重大瑕疵,否则在产品使用年限内也少有系统升级之情形,这也是 Android相对不利的因素,毕竟连Google都不愿保证此套系统在非手机平台使用之可靠性;此外,由于多数非消费性嵌入式系统必须与企业内部系统整合,在多数企业内部系统仍是Windows情形下,企业通常不愿另外花费成本在整合跨平台系统之上。

2.应用软件的支持相对缺乏:虽然Android的开放特性,让厂商省下一笔授权金,不过相对于Windows系统的完整开发环境,Android的开发工具明显偏少,在消费性产品如手机或平板电脑,其功能应用非常单纯,无非就是语音通讯、上网、游戏、卫星定位等,但在非消费性嵌入式领域,,其应用范围非常多元,像是工控、零售、交通、金融…等,都有可能成为系统厂商的服务对象,在缺乏完善开发环境下,厂商舍资源缺乏的Android,就开发环境完整且以景丰富经验的Windows系统,也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3.微软在此领域的绵密布局:目前的操作系统两大类别-Linux与Windows,其实都有厂商推出相关产品,不过Linux属于开放型软件,没有收取授权费,自然也就没有主力供应厂商与提供相关服务,反观推出Windows的微软,不但有义务也有意愿的积极协助导入厂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推出前,就会提供重量级厂商试用版本,尽量解决所有问题后才上市,两大阵营天差地远的配合模式,再加上导入厂商长期此使用所建立起来的专业知识,这都让Windows系统在此领域占尽上风。

当然在非消费性领域中,Windows也不是一网打尽大小通吃,就发展态势来看,在低成本且不需大规模整合的嵌入式系统,Android有机会整合长久以来分歧的Linux平台,并且与Windows阵营抗衡,以成本的优势取得一席之地,目前可以看到的是数码看板(Digital Signage)与少数的泛用型手持式装置,至于较大型、整合度较高的系统,像是工控、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仍会是Windows系统的天下,Android欲在此领域发展还需要付出更多的经营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