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口号浮滥 建立指标刻不容缓
自从2008年IBM喊出「智能星球(Smart Planet)」口号后,「智能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建置中的智能城市相关计划,已高达1,000多个,且每年以近20%的复合成长率增加,让各界充分感受到「智能城市正夯」的氛围。
但为了避免「智能城市」的口号浮滥,透过客观专业的参考指标,作为智能城市的评估参考,已是推动智能城市发展的关键课题。如以评选及推动智能城市为目标的国际组织「智能城市论坛(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ICF)」,每年都会由全球400多个参赛城市中选出年度最佳国际智能城市,评选项目包括宽频连结、知识工作力、数码内涵、创新、行销与推广等五大智能城市指标,曾经入选到ICF认可的全球智能城市名单者,包括荷兰阿姆斯特丹、西班牙巴塞隆纳、美国旧金山、台湾的台北市与桃园市等,已是许多城市用来检视智能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
自从1999年ICF提名新加坡成为其第一个年度智能城市后,取得ICF奖项成为世界各智能城市对其所推展智能建设之验证。令人欣喜的是,新北市及台中市今年首度参加ICF评比,就从全球400多个参赛城中脱颖而出,进入「国际智能城市Smart 21」名单,各界也可借此更进一步的了解智能城市应该要如何规划。
新北市及台中市的智能城市规划
如新北市在市长朱立伦上任后,就由研考会规划从「智能政府」、「智能生活」及「智能产业」等跨局处业务着手。在「智能政府」方面,新北市目前已能提供包括250项服务可在线申请、600项可表单可在线下载的「市政e柜台」,让民众减少跑政府机关的次数,而且市民还可以透过智能手机陈情、查询业务及活动。
在「智能生活」方面,包括推动「免费电脑课程与移动教室」,在板桥区五个里也开始试办「移动里长」,让里长可透过智能手机随时掌握垃圾车行进地点、查询活动或公共信息,让民众居家生活更加智能化。而在「智能产业」方面,主要是结合经发局的黄金产业走廊,推动智能科技产业,例如「远东资通讯园区」、「大汐止经贸园区」等,
朱立伦表示,新北市未来将会加强与产官学界的合作,参考国际智能城市的发展经验,将新北市打造成为一个集结群体智能的创新平台,让市民与企业都能有更好的生活与发展。
新北市市府研考会主委吴肇铭表示,新北市在年底前,除了警消之外,其他公务部门也都可免费无在线网,以争取下一阶段与其他20个城市进行TOP-7的竞争。
至于台中市,则是在市长胡志强于2010年当选后,即拟订为期4年(2011-2014年)的中程计划,循序渐进打造智能城市愿景。据研考会表示,台中县、市合并升格改制直辖市后的大台中,是台湾的心脏,四通八达的交通及多元的产业环境,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发展枢纽,极具有智能城市的构成要件;今年首次报名参选,即以「U-Speed Taichung」象徵合并后大台中的快速成长与蜕变,并配合今年度ICF评比主题「智能社群-创新平台」(Intelligent Communities - Platforms for Innovation)提出了3项创新平台,也因此顺利入围。
第一项创新平台,是以全国最快的无线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平台为基础,辅以最完善资通讯系统来提供民众建构云端网络通讯城市;第二项创新平台,则是配合经济部i236计划推展i-Park促进产业聚落技术升级,辅导园区厂商增加创新技术及竞争力;第三项创新平台,则是提出整合产学研训联盟建立创新平台,透过专业的培训机构提升人才及产业区域创新,以及与中部产学训联盟和中部创新育成中心联盟的结合,有效吸引人才及资金的挹注,建构台中市创新智能城。
研考会强调,推动智能城市,有赖产、官、学各界之努力,未来将更加强与产、官、学等各界紧密合作,参考国际智能城市的发展经验,以强化台中市基础公共建设、协助产业升级发展及推展便民应用服务等作为,得以在智能城市的推展更上层楼。
华人地区需要自己的智能城市指标
除了ICF定义的智能城市指标外,资策会创新应用服务研究所-服务创意中心(FIND)也正积极建立亚太第一套智能城市评量指标。据资策会FIND中心组长郑仁富表示,台湾的都市结构正在逐渐改变,尤其在「新五都」制度上路后,这5个城市的结构更将产生重大改变。郑仁富认为,「智能城市」的重点在「人」身上,一切的建设都是为了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使其生活更加便利。然而随着各地居民特性及生活需求不同,同样的建设在不同城市,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
因此,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甚大的前提之下,西方组织订定的评量指标并不见得全然适用于东方城市。基于前述原因,FIND也已发表不同于ICF组织的华人智能城市评比,期望对华人地区的相关建设进行有效而准确的评估。
FIND的评比标准分为3个部分:「智能城市能力」、「市民满意度」、「智能城市建设效益」。首先,「智能城市能力」旨在测量各项与智能城市建设相关的数据,与该城市智能化、网络化的程度颇为相关。而在此指标之下,细分为「智能环境」、「智能企业」、「智能市民」、「智能政府」4大项目,每个项目下又各有若干不同方面的评估指标。在「智能环境」方面,有「网络环境」、「创新潜力」、「节能永续」3方面共9个指标;在「智能企业」方面,包含了「信息产业」、「信息应用」、「产业创新」3方面共10个指标;而「智能市民」方面则涵盖了「科技应用」、「舒适便利」、「数码学习」、「医疗照护」4方面共15个指标;「智能政府」方面则分为「电子政务」、「智能便捷」、「安全防灾」3方面共15个指标。
然而,发展「智能城市」的目标,重点还是在于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使生活更加便利,因此除了评量智能城市建设项目外,市民对日常生活中各项城市服务的满意度是否提升,也是深具意义的指标。而「市民满意度」部分包含共12个不同领域的满意度指标,分别是「医疗看护」、「观光发展」、「休闲娱乐」、「大众运输」、「教育资源」、「天灾通报」、「联网建设」、「在线政务」、「环境永续」、「公共安全」、「房市信息」、「企业创新」。
最后,「智能城市建设效益」部分则是由FIND提出的新设计,也是FIND提出新评比标准的重点精神所在。郑仁富表示,虽然积极推行城市建设是政府单位天职,但所推行的建设项目是否能切合当地居民需求,恐怕比推行建设本身更为重要。倘若花了大笔经费但方向错误,则居民不但无法感受新措施带来的便利,反而还排挤了其他建设预算。相反的,即便推行的建设项目不多,但却只要能切中居民需求,便是有效而精准的建设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指标的建立和评量工作,并不在于追逐各城市的排名,宗旨在于发现各城市的特色和民之所欲的服务需求,当城市能找出自我的特质和优势,并发展出符合当地居民、企业的需求与期待的服务,才能真正带动地方的繁荣,让居民感受到幸福,让企业愿意向下紮根,与当地的发展融为一体,提供更多好的、实用的服务,进而打造出来时代的智能城市。
- 智能城市正夯 带动新兴产业成长
- 智能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 避免口号浮滥 建立指标刻不容缓
- 智能城市建设催生新兴产业
- 智能豪宅生活不打结 为居家构筑完善网络 研华通讯模块乐扮藏镜人
- 生活百宝 一触可及 新铠科技打造便利居家环境
- 普及智能生活和智能家庭 让物联网嵌入生活每个角落
- 柏林水务进行排水系统养护工程的科技工具 唯一在下水道也能运作无碍的坚固笔记本电脑
- 尚立OGA Smart Home System 打造生活化智能居家健康照护、自动化管理服务
- 「打造智能生活 新北市跻身国际智能城市」 新北市荣获ICF全球21大智能城市
- 云端智能社区数码整合方案 全方位智能居家触控平台 「云端智能社区数码整合方案」已成为新建案基本元素
- Lantiq推出先进式电话芯片 让2.4GHz家用无线电话拥有高解析音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