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系统的安全标准趋势 智能应用 影音
贸泽电子
DForum0808

智能控制系统的安全标准趋势

  • 陈南宗

UL University亚太区谘询事业发展经理 陈立闵。
UL University亚太区谘询事业发展经理 陈立闵。

随着智能电表的开始部署,新一代智能家电搭配智能电网得以做最有效率的用电调配。但智能电网与智能家电,会面临到孤岛电击效应、电磁干扰与联网上的种种安全威胁,有赖业界全面检视其安全性与可靠度…

UL亚太区谘询事业发展经理陈立闵指出,日前日本知名家电品牌回收全球某一系列的6款LCD电视,原因是电视电源管理芯片有瑕疪,造成过热、冒烟及外壳熔化,目前已知受到影响的数量即达160万部。他认为过去厂商开发产品都是强调规格、功能的创新,却常忽略了安全性,但一旦产品安全性出了问题,不仅现有产品的销售会受到影响,还必须担负产品回收的损失与发生安全意外的风险。

在讨论智能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之前,首先要厘清此智能装置并非以往单纯强调人性化的智能,而是为了配合将来出现的智能电力网络,能够智能的使用与调配电力的装置。智能电网之一的功能就是用来平衡协调尖峰与离峰供电,架构上采分散能源、透过负载控制与侦测,形成智能电网的架构。而智能电网要怎样对负载做控制,有赖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

陈立闵提到,2009年美国知名家电业者发表能与智能电网沟通的智能厨房,一般在美国晚餐时段的电力特别贵,1度电可能需要超过10块钱,因此如果将高耗能的烘碗机、洗衣机与智能电网并联,设定等到晚上12点低价离峰时段再自动启用来烘碗、洗衣服,要达成这样的目标,烘碗机、洗衣机要有智能控制芯片,能够透过Internet和智能电网互动,读取最低电价区域后启动设备,然而至今还因为许多技术与成本问题,使得这麽棒的概念迟迟未能普及。

尖离峰的负载控制与独立备援电源的安全性

当持续供电的电源一直产生电能而对外没有连接输电负载时,很容易会有因电压过高而产生崩溃的风险。以前台电利用尖峰时段的多余电力,在离峰时段去抽水库的水上来,到尖峰供电时刻再泄水来推动涡轮,以水力发电来调节负载,但任何调配方式都有其限制,例如水库水位不可能无限制的上升,即使是存储到超级大电容器里面,当电容电压过大时就可能产生介质崩溃爆炸的危险。

陈立闵指出,智能电网遇到的第1个挑战就是独立分散式电源的威胁,这些独立电源主要是提供当电网突然停止供电(停电)时,维持一个区域供电直到整体电网回复到接近正常运作电压的能力。举例来说,在灯泡坏掉要替换时,大家一般都会先关掉电源再来换灯泡以策安全,但是在有备用电源配置的区域,如果备用电源持续供电,维修人员于不知情的状况下去更换灯泡,就容易有触电危险,因此分散式备用电源必须具有能随整体电网shutdown而自动关闭或手动关闭的设计,让维修人员维修后再手动或自动回复备援供电的模式。

在未来的智能电网模型中,可能有许多个独立分散式电源,不管是区域的太阳能光电板、UPS不断电系统,或风力发电的变频器,即使当维修人员进驻,如果独立分散式电源并没有随之关闭,并不会造成电网的全面失效,只要有1个独立电源运作,就会导致该区域的整个电网仍有电流产生,这就是所谓的供电孤岛效应。陈立闵强调,切莫忽视一个小小区域的独立电源,其供电溢流所造成维修人员的电击伤害,以IEC 60479-1安全规范来说明电击危害的模式与限制,小到10mA的电流,人员只要接触超过30秒以上,心脏就会有停止跳动的危险。大家不可忽略这样的问题与风险性,当设计的产品无法符合IEC 60479-1安全规范时,就会有触电的危险而不被采用。

智能电网面临的挑战─来自联网设备的安全威胁

陈立闵表示,智能电网所面临的另一项挑战,就是来自联网设备的安全威胁。例如在台湾,政府一直鼓励民众装设太阳能光电板,但是以台湾的电表设计,以及没有供电时间的差别价格,即使安装了太阳能光电板,或者更改用电时间,除了降低供电业者的尖端负载之外,对用户并没有费率的优势。在台湾尚未大规模于家家户户安装智能电表之前,此阶段买所谓能搭配智能电网的智能家电,其实意义不大。

不过,像在美国加州如此电费昂贵的地区,民众如果购买智能家电,然而当安装了这些智能家电之后,从此就受到电力公司的控制。陈立闵举例,有听朋友提到,夏天时加州很热,但是智能冷气机,用遥控器怎麽按,温度都无法调低,原来是电力公司直接透过智能电网设定冷气机温度下限,民众就无法自行更动而达到有效的负载调控目的。这些智能家电在智能电网以及智能电表的推动下,会开始有普及的需要,如果高耗能家电如洗衣机、烘碗机、冷气机等,能够透过与智能电网的互动,确实比较能节省电费,也能够达到减少发电机组的设立需求,同时带动绿色能源的需求。

当智能家电诞生后,安全标准也必须跟着进化,在美国,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是不准使用的。因此UL在今年(2011)5月23日,公告了第1版用于联网智能家电的安全标准UL2744,以因应未来的智能电网联网设备。主要有下列3大项安全考量:1.抗干扰。像是抗静电放电干扰、抗电磁场干扰、抗突波(Surge & Transient)干扰、抗无线射频RF场干扰、抗电压突变干扰(抗电源频率电磁场干扰与抗电源谐波干扰)。2.电磁放射。包括无线辐射、传导的规范,例如不可干扰到有装心律调整器的人或者其他通讯产品的运作。3.防窜改。侦测、防止、防护分级,避免用户改机破解,除了避免窃电问题外,也避免造成智能电网的负载不均甚至其他危险。

智能家电更须注重可靠度 提供安全控制功能

陈立闵指出,智能家电由于可在无人监控情况下运作,也属于自动控制,从MCU到各零组件的安全性以及短期、长时间操作的可靠度,必须更为注重。目前全世界用于Functional Safety 安全控制功能的核心安全标准为IEC 61508系列,它针对产品安全控制功能,来自于系统与系统内部每一个零组件操作时的正确与否,来加以规范。例如针对家电操作温度过高时的防护,并非采用将各材料的耐受工作温度提高,而是设计当温度超过一定数值时,会有防护机制将马达、压缩机、电热器等作动的装置关闭以达到安全维护的功能。

在安全控制的可靠度分级上,可分为:1.低使用频率模式,1年启动不到1次;2.高使用频率模式,1年启动超过1次。举例来说,MCU进入省电模式,苏醒时回复到工作模式,就是1次电路开启与关闭的动作;3.连续使用模式,则是代表连续操作。国际上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在低使用频率模式下,平均每1,000次到10,000次连续性操作只能有1次失误;进行高使用频率模式时,则要求每1,000万次到1亿次连续性操作才可有1次失误。以洗衣机为例,1天开启1到2次,以SIL4等级的安全可靠度评估,大概开机10,000次也就是约30年才会失效1次,乍看之下还好,但如果产量变大时,就会造成实际失效案例的可能性,以前例电视回收疑虑事件而言,仅11个失效案例就导致160万部液晶电视的全面回厂检查。

陈立闵总结,智能电网能够提高配电效率,同时分散电网风险。而智能电网的成功,则仰赖智能电表与变频器的能力与设备的安全运作。当智能电网方兴未艾,唯有安全可靠的控制,方能掌握智能电网的未来!